克氏针联合钢丝套圈型固定在断指再植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01-09 07:12刘世豪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断指套圈克氏

韦 伟 刘世豪

(东莞市塘厦医院外三区,广东 东莞 523000)

断指又称为手指断离,是手外科常见疾病,常见生产作业中导致疾病发生,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对于该疾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断指再植术是该疾病主要手术,其可有效的恢复患者的断指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且术后康复较快,但该手术术后的物理稳定性并不是很强,容易出现松动情况,会导致患者术后功能训练进程受到阻碍,影响手功能恢复效果[1]。针对这一情况,临床一般通过给予克氏针进行固定提升断指物理稳定性,但临床实际应用发现其固定效果仍不是很理性,术后松动情况还是较多。基于此,本文将钢丝套圈型固定应用到断指再植骨折固定治疗中与克氏针联用发现临床效果显著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收治的30例断指再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8-67岁,平均(42.09±3.21)岁;断指部位:拇指4例,食指3例,中指5例,无名指2例,小指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8-68岁,平均(42.12±3.23)岁;断指部位:拇指4例,食指4例,中指3例,无名指2例,小指2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已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学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断指再植骨折诊断标准者[2];单指断离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双指及以上断离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固定治疗,具体操作: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处理,麻醉起效后取气压止血带固定在患者患侧上肢进行止血,然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对其伤口创面进行清理;清创结束后将其骨折部位暴露在手术视野中,然后对其骨膜进行剥离;剥离后对皮肤和伸指肌腱掀起并向近端拉伸,对其进行骨折复位,复位接受后经远端骨折断面倾斜方向置入1枚克氏针,然后再经骨折断面两侧方穿入1枚克氏针进行固定,然后对指动脉、指神经、指背静脉、伸指肌腱和屈指肌腱进行吻合,吻合结束后进行皮肤缝合和伤口关闭,术闭后常规预防感染等术后处理。观察组给予克氏针联合钢丝套圈型固定治疗,具体操作: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处理,麻醉起效后取气压止血带固定在患者患侧上肢进行止血,然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对其伤口创面进行清理;清创结束后将其骨折部位暴露在手术视野中,然后取1枚克氏针经患者骨折断面的两侧方经其指背一侧方向进行钻孔,钻孔需要与断面保持4mm左右的距离,且方向需与骨干相垂直;待克氏针穿透对策骨皮质后取直径为0.6.mm的钢丝作2个钻骨孔,两孔位置均在骨折断面同一侧,然后对骨折进行复位,复位结束后将钢丝的尾端拧紧进行固定,然后经骨折断端逆行将克氏针穿过,然后将掌骨或植骨的基底部插入,最后将钢丝折弯置于侧面完成内固定,内固定结束后对骨膜进行缝合,缝合其骨膜,然后对伸指肌腱和屈指肌腱进行修复,对指动脉、指神经、指背静脉进行吻合,吻合结束后进行皮肤缝合和伤口关闭,术闭后常规预防感染等术后处理。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手功能评定情况,应用TAM评分[3]进行评价,总分0-5分,0分表示患者肌肉无任何收缩,1分表示患者无关节活动,2分表示可在地心引力排除情况下进行肌肉运动,3分表示患者可在地心引力下进行肌肉运动,但无法在阻力下进行,4分表示患者肌力能可带动关节运动或是可与部分阻力对抗进行关节运动;5分表示患者患侧肌力正常,分数低于3分表示功能差,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术后患指功能恢复良好。观察2组患者术后感觉、术后活动疼痛、骨折愈合时间、断指成活时间情况,术后感觉和术后活动疼痛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评价,前者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感觉恢复评分标准[4]进行评估,总分0-20分,0表示患者无感觉,1-4分表示患者深痛感觉恢复,5-12分表示患者触觉和浅感觉部分恢复,13-16分表示触觉和浅感觉完全恢复,17-20分表示患者所有感觉均恢复,且2点分辨觉>6mm,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感觉恢复越好。后者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5]进行评价,总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分数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

5 结果

5.1 2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手功能评定情况对比:通过对2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手功能评定情况观察发现,术后3个月2组手功能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显著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手功能评定情况对比(分,

5.2 2组患者术后感觉、术后活动疼痛、骨折愈合时间、断指成活时间情况对比:通过对2组患者术后感觉、术后活动疼痛、骨折愈合时间、断指成活时间情况观察发现,观察组各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感觉、术后活动疼痛、骨折愈合时间、断指成活时间情况对比

讨 论

断指再植术是我国常用显微外科手术,其主要应用于手外科断指治疗中,内固定在该手术中作用十分重要,是确保断指再植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因而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对于断指再植患者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其确保患者患指恢复正常解刨结构的重要方式,还是对断指稳定性进行提高,促进其术后康复进行的关键[6]。克氏针固定是断指再植骨折患者常用内固定方式,其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患指稳定性,但其术后对于骨折断端的加压力较小,从而使得固定稳定性降低,对其关节活动和肌腱活动造成影响,导致其术后恢复较差。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应用克氏针单一固定的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手功能差异观察组,且术后感觉、术后活动疼痛、骨折愈合时间、断指成活时间均差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的是克氏针联合钢丝套圈型固定进行内固定治疗,联合钢丝套圈型固定可有效的使得固定稳定性增强,2种固定方式相互作用,使得患者的断骨解剖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保障,从而术后康复较快,且联合固定可减少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使得患者的关节完整性得到保障,减小对其血供的影响,使得术后断指保持较优的血供,术后断指成活时间缩短,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使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得到提升[7-8]。

综上所述,在断指再植骨折中应用克氏针联合钢丝套圈型固定的治疗效果显著良好,可更好促进患者手功能、手感觉的恢复,减轻患者活动性疼痛,缩短其骨折愈合时间,促进其断指成活进程,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断指套圈克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一起来套圈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含量、吻合动静脉比例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淬火方式对GCr15SiMo钢制特大型轴承套圈淬硬层的影响
帽子,这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