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CO品牌的设计回顾与展望

2021-01-09 05:17上海文采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制笔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具产品设计理念

上海文采实业有限公司 林 帆

KACO 自2011年成立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走过差不多10 个年头了。这次荣幸地收到《中国制笔》杂志的约稿,谈谈文具设计,正好回顾一下KACO 的设计理念与一些设计项目,也展望一下未来的设计方向。

我一直认为设计与品牌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为品牌服务,设计同时也指导品牌的发展。KACO 的主营业务是文具,但我认为要真正谈KACO 的文具设计,不能只谈产品设计,应该在品牌的框架下谈设计,这里面包括品牌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会设计等等。首先明确品牌的定位,所有这些设计都必须遵从这个定位,可以说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去讲述同一个故事。纵观世界所有成功的品牌莫不如此,例如Apple,Sony,Nike,MUJI等等。

在KACO 创业初期,我们较多地使用设计思维去定义KACO 这个品牌,而不是由传统的市场与销售思维去主导做这个品牌。我最早参与KACO 的设计,是从品牌形象设计开始,现在的KACO 标志,广告语,品牌颜色等等的VI 元素,都是在2011年完成的。当然这么多年来,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Logo 的用色上我们做了几次调整,从一开始的绿色图标加黑色字体的Logo,中后期的全冷灰色Logo,到今天的全黑色Logo,越来越能清晰地体现KACO的品牌格调。因为KACO 的文具产品范围较广,在2014年左右,我们针对学生文具市场,发展出一个副线品牌 KACOGREEN,主要做性价比较高的塑料笔类产品,GREEN代表年轻,活力。双品牌的发展战略,避免高端产品线与低价位产品线的相互影响,虽然KACO 与 KACOGREEN 这两个品牌的区别,如今在消费者心中的还不够清晰,但我坚信这个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当年在做品牌形象设计时,KACO 第一款笔TUBE(智途)的设计工作也在同一时间展开。两个项目的并行,更能清晰地勾勒出KACO 的品牌定位。例如KACO 图形商标与字体的设计,已经明确反映出这是一个现代,简约,国际化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奢华的传统文化产品品牌。同时在TUBE 的设计上,我也用同一种设计语言。TUBE 的设计概念来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老师,著名设计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设计的钢管椅子。布劳耶是世界第一把钢管椅的发明人与设计师,其设计理念影响至今。我将这种现代主义的经典家具设计,转换成文具设计的语言,根据文具产品的特性与制作工艺,在材料上选择了铝合金管材与塑料的结合,其外观与瓦西里椅采用的钢管与黑色真皮遥相呼应,从而奠基了以后KACO 品牌的现代极简主义设计风格。

说起TUBE 的设计,第一稿的设计方案其实与现在的款式是有较大的区别。当时的设计方向是站在精品金属笔的定位上,所以笔身采用了0.8mm 壁厚的铝合金管材,其他所有部件都是采用金属材料,CNC 加工。但后来与创始人颜总讨论,他认为KACO 当时还是一个刚起步的国产品牌,如果第一次就推出高价位的笔,在市场上难以得到认同,希望先从性价比高的方向去调整设计,这样一来KACO 的市场拓展会更加顺畅。本来收到修改意见后,我是不大接受的,但与颜总沟通后,我非常认可这个品牌发展战略及产品定位,所以我乐于去调整设计。最后改为0.3mm 壁厚的铝合金管材切割作为笔身外壁,取消CNC 加工工艺。其他所有部件改为塑料件,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把TUBE 的设计风格坚持下来。上市后,TUBE 还获得了台湾金点设计奖与日本Good Design Award。至今我觉得TUBE 还是最能体现KACO 产品特点的经典款之一。

从专业产品设计角度来看,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设计是一种完美的平衡。从一百多年前,现代主义设计诞生至今,各个设计思潮、流派、主义的发展与转变,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都是围绕形式与功能两者关系的讨论。如今我认为形式与功能就像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少了任意一面,硬币也就不复存在。两者不存在谁跟随谁的问题,两者应该是互动的关系。随着对象的不同,两者甚至能互为转换。例如针对一个奢华品牌的手表设计,它的主要功能是看时间,还是形式上的价值感与身份表达?这时候形式可能变成了主要功能。谈到功能,人们往往只会想到使用功能,但从产品里得到的情感,品味,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也是一种功能,可以总结为情感功能。在产品里,摸索出这些内在的东西,也是产品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商业生态的变化,设计师面对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越现代设计发展早期提出的功能与形式,如今设计师需要平衡的远不止这两者。品牌、技术、材料、美学、市场、成本、时间等等,都是面对一个设计项目时需要思考的地方。以上所述的各个方面,会搭建起一个三维平面,一个优秀的设计就是要寻找到这个三维平面的平衡支点。然而这个支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甚至不同的时间,寻找到不同的支点。所以设计不是艺术,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一种综合性思维的结果。风格也不仅仅是美学上的选择,风格应该是不同设计师面对问题,采用的惯用思考模式与解决手法。在KACO 的品牌介绍里面,明确地表明出我们在设计理念上的三个关键词:化繁为简Simplicity,极致品质 Excellence,恒久经典 Timeless。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三大手法。

TUBE 设计第一稿

TUBE 最终设计

简约是我们的坚持。它不仅仅是设计美学上的选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产品项目从概念设计到量产的过程中,甚至在后期的市场营销中,总会出现复杂多变的困难与矛盾,我们坚持从中梳理出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大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也是简约与简单的不同,简单是没有经历过思考,推敲而得出的答案,简约是在复杂的条件下,经过思考,取舍,而得到的解决之道。简约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找到设计对象的本质,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本质出发,而不是表面的装饰。所以KACO 的设计理念里,第一个就是“化繁为简”。

简约的产品往往对工艺与品质要求更高。例如我们的MASTER 金尖钢笔(大师),在笔杆的注塑上,要坚持尾部没有排气孔,必须分开两段注塑。但两个塑料件的连接处会出现缝隙,所以世界一线品牌的高端钢笔上,笔身都会有一个金属环装饰件,其实这个金属环的最大作用就是遮盖这个连接缝。在MASTER 的设计上,我们坚持不要这个多余的装饰环,但在制造工艺上又必须是两件结合,最终我们选择了最高品质的材料,提升注塑精度,再额外加上一道人工打磨抛光的工序。最终成品的外观,无论是肉眼观看,还是手指触摸,都几乎找不出这条连接线。我们觉得这才是现代主义的奢华感,它不在表象,而是一种内在的修炼。意大利建筑与产品设计大师Piero lissoni 说得非常棒:“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建筑,我一直坚持人文主义的设计观。眼前看到的极简背后,过程相当复杂,设计师在做的是掩埋这份复杂,而困难的是将过程中的激情传递给他人。”这也是KACO 设计理念的第二点“极致品质”的最好说明。

有了以上两点,才能打造出“恒久经典”的产品。我们希望KACO 的产品如我们尊敬的很多品牌一样,例如Herman Miller 的家具,Artemide 的灯具,Iittala 的玻璃制品等等,都是超越时间与潮流流动的经典设计产品。另外,对于经典的追求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因为不需要迎合潮流的变化而不断更换产品,减少物料与生产制造上的浪费。

对于KACO 未来的设计展望,除了坚持理念,继续精炼产品之外,我们希望再进一步,提炼出KACO 特有的性格元素。简约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如极简设计大师Dieter Rams,深泽直人,Jasper Morrison,John Pawson 等等的设计作品,你从中能明显地看出不同的特点,反映出各自的设计哲学与性格,也是这些内在的东西打造出他们在设计上的品牌,商业品牌的打造与发展也是同理。

下一个十年,KACO 在设计上要总结出自己的语言,并贯彻在各个领域。用产品提升KACO 的品牌文化认同感。从中国的产品设计发展来看,在设计上找到自己,总结自己,并且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设计趋势之一。

KACO MASTER(大师)金尖钢笔

恒久经典的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文具产品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智能产品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我的文具我做主
《冷·暖》
《教堂之夜》
奇奇怪怪的文具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