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不同居群野生牡丹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2021-01-09 05:15崔永宁张姗姗1凡1格桑平措1魏小豹薛璟祺王顺利张秀新曾秀丽1
中国粮油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居群亚麻酸亚油酸

崔永宁 张姗姗1 赵 凡1 格桑平措1 魏小豹 薛璟祺 王顺利 张秀新 曾秀丽1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拉萨 850032)(农业部青藏高原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2,拉萨 85003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3,北京 100081)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属毛茛科芍药属牡丹组灌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保健和药用价值,原产于中国。我国唐宋时期就有较成熟的观赏牡丹栽培应用技术。牡丹的丹皮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药用功能[1]。

牡丹籽油是一种新兴的食用油,具有很好的抗衰老、抗菌的作用[2],牡丹籽油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健康必须的脂肪酸,在人体中不可合成只能从饮食中获取。牡丹籽含油量较高,出油率高达27%~33%[3-5],经毒理学研究证实牡丹籽油食用安全性较高[6-9]。牡丹籽油的开发利用潜力极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为避免西藏现有的极其稀少的牡丹资源被破坏,具体采样地点不公布,用居群表示。选取拉萨、林芝和山南地区等地10个居群进行研究(目前仅发现这三个地区有牡丹存在),其中居群1、居群2、居群3、居群4和居群5选自林芝市(平均海拔3 100 m),居群6选自拉萨市(平均海拔3 650 m),居群7、居群8、居群9和居群10选自山南市(平均海拔3 700 m);所选居群间距均大于20 km。每个居群选取15株蓇葖果数量超过3个的植株,每个植株采集3个蓇葖果,用网袋封装,实验室内自然风干,果荚自然开裂后收取种子,在烘箱中46 ℃烘干48 h后备用。

1.2 实验方法

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采用GC-MS法,仪器为GC/MS-QP5050A 气质联用仪。色谱柱:Supelco SP-2560(100 m×0.25 mm×0.20 μm);色谱柱温度程序:100 ℃保持5 min,然后以4 ℃/min升温至240 ℃,保持15 min;载气:氦气,纯度≥99.999%,流速为1 mL/min;进样口温度程序:250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量1 μL;溶剂切除时间12.5 min,检测器电压:0.1 kV;GC-MS接口温度:250 ℃。

牡丹籽脱壳,液氮冷冻研磨,过40目筛网,取500 mg粉末于10 mL离心管,加入3 mL三氯甲烷甲醇溶液(三氯甲烷∶甲醇=1∶2),4 ℃摇晃1 h,补加1 mL三氯甲烷,加入1.8 mL 1 mol/L氯化钾溶液,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出氯仿层,氮吹干,加入1 mL5%硫酸甲醇溶液,涡旋1 min,80 ℃水浴1 h,冷却到室温,加入1 mL去离子水终止反应。加入5 mL色谱级正己烷,摇匀,静止10 min,用微量注射器取0.1 mL上清液至1.5 mL样品瓶,加入20 μL 4 mg/mL十七烷酸甲酯正己烷溶液,加入0.88 mL正己烷使体系为1 mL。上机检测[10]。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居群牡丹籽油脂肪酸的定性分析

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对拉萨、林芝和山南地区等地10个居群牡丹的混合种子进行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如图1所示,由GC-MS色谱图的峰保留时间以及各相关的分子式可知,牡丹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以及α-亚麻酸等组成,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1-14]。

注:PA为棕榈酸,IS为十七烷酸(内标),SA为硬脂酸,OA为油酸,LA为亚油酸,ALA为α-亚麻酸。

2.2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分析

根据西藏野生牡丹籽油脂肪酸的GC-MS色谱图(图1),以不同质量浓度混合标准品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标准品的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信噪比(RSN=3),计算其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检出限,如表1所示。最终计算所得,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由此可见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色谱图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1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2.3 不同居群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定量分析

根据GC-MS法测试西藏不同居群野生牡丹籽油含量结果可知(表2),牡丹籽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等,占总饱和脂肪酸99%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有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占总不饱和脂肪酸99%以上。其中西藏野生牡丹居群3、居群4和居群5牡丹籽油的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4.84、43.24、47.79 mg·g-1,较其他居群差异极显著,但是居群1和居群2的牡丹籽油的油酸含量最低,为1.40 mg·g-1和0.16 mg·g-1,而其他居群的含量均在30 mg·g-1以上。对于亚油酸而言,居群6、居群7、居群8、居群9以及居群10含量最高,均在21.93 mg·g-1以上,较其他居群差异极显著。对于α-亚麻酸而言亦是如此,居群6、居群7、居群8、居群9以及居群10含量最高,均在67.84 mg·g-1以上,其中居群8更是高达106.77 mg·g-1,差异极显著。居群6、居群7、居群8、居群9以及居群10的总脂肪酸含量亦是比其他居群含量高,均在137.78 mg·g-1以上,差异极显著。居群6、居群7、居群8、居群9以及居群10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在93%以上,这和毛程鑫等[15]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居群6的所有不饱和脂肪酸均比居群7、居群8、居群9以及居群10稍低一点,但是显著高于其他居群。由此可见,随着海拔的升高,各居群牡丹籽油的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这与前人随着海拔增高、光照增强,从而果实含油率提高的研究结果一致[19],也与种植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牡丹籽油脂肪酸含量有显著性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20,21]。

2.4 常见食用油和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含量对比分析

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日常膳食中获取,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人体内脂肪的不可缺少的脂肪酸[16-18]。常见食用油(表3)中油酸含量最高的为葵花籽油,亚油酸含量最高的为大豆油,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为亚麻籽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菜籽油。而居群10牡丹籽油的油酸含量高出葵花籽油4倍多,亚油酸含量居于9种常见食用油中间,和亚麻籽油的亚油酸含量相仿,但是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亚麻籽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显著高于菜籽油。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见食用植物油,其人体必需的两种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目前常见食用油,这和王顺利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常见食用油和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

3 结论

西藏不同居群牡丹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以及α-亚麻酸等组成;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见食用植物油的含量,其人体必需的两种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目前常见食用油;其中居群1、居群2、居群3、居群4和居群5的不饱和脂肪酸(大于82%,小于92%)均低于居群6(93%),而居群6的不饱和脂肪酸低于居群7、居群8、居群9以及居群10(96%),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各居群牡丹籽油的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山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中,林芝和拉萨更适合西藏油用牡丹的发展和推广。

本研究将根据牡丹籽油的碘值、过氧化值、酸价、皂化值等理化指标进一步对西藏牡丹籽油的优异性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居群亚麻酸亚油酸
岷江柏野生居群和迁地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燕山地区不同居群白头翁种子萌发的初步评价
丽江乡级行政区域内总花扁核木表型多样性研究
油菜高亚麻酸育种探析
基于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分子标记的金钗石斛遗传多样性研究
4种槭树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
浅析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
日粮亚麻酸钙对羊肉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改良的亚油酸—硫氰酸钾显色法在抗氧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