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发展末期经济效益增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1-01-10 11:36马淑慧魏宝贞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矿井活力效益

马淑慧 魏宝贞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山东 邹城 273500)

煤炭经济曾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近些年其他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增加及环保政策的限制,煤炭经济占比逐年降低,但在山东等煤炭资源大省经济组成中仍占有主导地位,提高末采矿井经济效益同样也是对这些资源大省经济的提升。为此论文从多个角度对矿井末采阶段经济效益制约因素展开深度分析,提出解决方法或相关建议,将为末采矿井提供新的经济改革思路,对经济效益增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 矿井发展末期经济效益增长制约因素分析

1.1 资源枯竭及生产安全

煤矿效益的增长首先离不开的便是煤炭产量,产量即效益。在矿井高速发展阶段,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效益,往往会优先开采厚煤层及地质条件较好煤层,但对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关注度不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矿井开采末期,资源储存量大大不足,甚至要低于原生产规划储量,进而影响到末采期间的煤炭产量,造成生产利益减少及增长困难。另外,由于末采期间工作面大多是条件较差工作面,开采难度较大,不仅对开采技术及生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还较以往阶段更易发生生产事故及安全事故。各类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大大增加了煤矿额外运营成本,还严重威胁职工的生命健康,由此还会造成政府部门的严厉监管或罚款,更加拉低了效益转化率。

1.2 组织臃肿及人员冗余

人员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矿井逐渐老化,各级机构和人员构成也逐渐增多,往往面临各级部门交叉、职责分布不清、人员富余等情况。这种问题不单单是老旧矿井所面临的,大多数老企业及其他单位同样也面临着这些问题。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组织臃肿会使生产效率减缓,例如一个简单的文件可能要通过多个部门层层批示,而这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混乱,可能会出现“踢皮球”等现象的发生,由此造成上传而不下达,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与组织臃肿问题伴随的便是人员富余问题。人员富余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富余,即各个岗位均存在富余员工;另一种是一线生产职工紧缺而科室及后勤职工富余。相较之下后者对企业的伤害更大,不仅增加人员成本,还消耗着人力资源。

1.3 人员老龄化及企业动力不足

一般矿井进入末期开采要经过20 或30 多年的时间,由于企业发展时间长,对年轻人招纳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职工老龄化。研究表明,企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发展力及创新活力[2]。老旧矿井工作体制较为僵化,人员老龄化造成工作干劲不足,员工易形成一种倦怠思想,即工作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长此以往将造成企业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对矿井经济利益增长造成极大损害。企业发展动力充足与否的关键是员工,在长期缺乏新鲜血液刺激的情况下,企业得不到所需的新思想、新风貌、新力量,动力不足便无法开展经济改革,无法改革便很难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所以,如何降低煤矿职工老龄化,吸引年轻人才,是提升煤矿发展动力及促进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

1.4 国家政策影响

近些年国家多部门联合提出了绿色矿山、智能化矿山、限制产能等一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影响下,煤矿势必要针对这些政策作出响应,增加建设投入。例如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废水、煤尘及矸石等固体废物处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兖州煤业某矿为减少煤尘污染,对煤场储、装、运系统进行改造,建设了封闭煤仓及防尘降尘系统,总投资接近2.3亿元。不同于其他阶段,对于末采阶段矿井来说,每多一分投入可能就要减少一分收益,极大可能会面临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造成利益损失。另外,随着全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增加,在安全形势愈加严峻的情况下,针对煤矿的相关政策将会愈发严格,这些都对矿井的发展提出了考验。在这些政策加持下,效益增长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2 矿井发展末期经济效益增长促进对策

2.1 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科技水平

为弥补矿井开采末期资源储量不足问题,应积极从两个方面寻求解决之路。首先是对现有开采的工作面应做到合理规划及高效开采,杜绝工作面开采期间浪费煤炭储量的行为,如煤柱宽度设计不合理或综放开采后部放煤不净等造成的浪费。其次就是加大对过往遗留煤柱的回收开采,通过合理的采掘设计,在确保生产安全的情况下开采遗留煤柱,达到既“变废为宝”又能创造额外收益的目的。实现以上两个方面离不开生产安全的保障,而生产安全则要依靠较高的科技水平及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引进新设备提升矿井科技水平,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等,以此来确保矿井生产事故减少甚至于杜绝。安全事故的减少对提升矿井效益来说具有根本意义,保证安全即保证效益。

2.2 精简机构及人员

针对矿井机构臃肿问题,应重新规划各部门职责,对当前矿井所需职能部门进行统筹分析,减少无用部门。一方面对于职能重合的部门应进行兼并,减少部门层次,以此来做到简单快捷有效的上传下达,提升矿井运营效率,由此也加快了煤矿效益的转化。另一个方面就是控制人员成本来增效,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精简人员:第一要合理外包非核心工作,如绿化、保洁等,减少此类工作上正式员工的占比;第二要推行内部选优,对空缺岗位首先要内部择优竞聘,以此来控制新增人员;第三是要合理减员,如对符合提前退休的人员及时办理内退,对合同期内未达到工作要求或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予以辞退,在上级煤业公司调节下对大量闲置人员向其他单位分流等。

2.3 激发企业活力及吸引年轻人才

企业的活力是效益增长的内在保障,年轻人才是效益增长的储备力量,吸引年轻人才与激发企业活力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措施如下:(1)要坚持不断变革。对于末采矿井来说,保持积极进取的思想,实行经济改革是刺激矿井活力的重要办法,要坚决修正落后的思想态度,积极投入改革。(2)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人员应及时进行晋升及嘉奖,对于考核不通过的人员应进行降薪等办法惩罚,以此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体制,在客观上增加了煤矿活力;(3)要关注员工需求。尤其是年轻人,应在现有基础上创造一个促进年轻人成长的空间,激发年轻人的热情。只有企业保持活力才能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又会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从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对利益增长更是大有裨益。

2.4 合理应对国家政策

煤矿方面的各种政策本质上是为了使矿井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合理的应对不仅不会成为矿井发展的阻碍,反而会使矿井迈出新的一步。如推行智能化工作面可以使工作面内人员大大减少,降低了人工成本,而各种智能设备的投入又保障了生产安全,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推行矿井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某种程度上也能推动社会、经济与环境三方的绿色发展[3]。某些政策需要矿井进行大量投入,可以依据矿井实际情况进行响应。如通过对比分析实施方案严控成本,可以把主要资金用于核心改造项目,对于非核心项目在不影响安全及利益的情况下应大力缩减投入,由此来做到既响应政策号召,又保障了矿井利益。

3 结语

煤矿发展末期经济效益提升较为困难,主要面临着资源枯竭、机构臃肿、企业活力欠缺多种因素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精简机构、激发企业活力,合理响应政策等建议或解决办法。只有通过坚持实施合理对策才能对煤矿发展末期的经济起到刺激作用,从而促进煤矿末期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矿井活力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矿井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
活力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其作用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