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对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2021-01-10 00:23张黎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城镇化

张黎

摘要: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显著程度。将人口、经济、土地、消费作为城镇化发展的衡量标准,基于2010—2018年的数据对中原经济区30个市区进行面板分析,同时采用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极显著的负向影响,消费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影响不大,而土地城镇化没有显著影响。为确保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应该合理配置资源,培养高素质农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尽量控制土地被城镇大面积占用,引导城镇化均衡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1.1;F30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10203

糧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问题,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断提及粮食安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动。在《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首要战略目标就是要将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并打造成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地区,由此可见,中原经济区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城镇化发展作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提议引发众多学者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探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劳动力会不同程度地向城镇转移就业,工业化的发展也会占用一部分农用土地,影响粮食安全[1]。有学者[2]认为城镇化的发展会提高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促进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认为城镇化并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很大影响。但也有学者[3]提出,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并不是因为城镇化占用了土地,而是国家近些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退耕还林政策,减少了耕地使用。

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城镇化的标准仅仅停留在土地城镇化或人口城镇化上,显然不够全面,所选指标过于单一,城镇化可以通过社会、土地、消费、经济、人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并且发现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全国层面或者省域层面,对国家重点关注的经济区研究很少。鉴于此,本文将从多角度来衡量城镇化,选取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更加全面地分析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城镇化均衡快速发展。

1 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与城镇化

1.1 中原经济区区域概况

2012年国务院正式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对中原经济区范围重新进行了规定: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省(全省地级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蚌埠市、阜阳市、亳州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5省30个地方,以及凤台县、潘集区、东平县3个县区,总面积约为29万km2,是具有高度紧密联系的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心地带,大部分处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区降水量在800 mm上下,适合农作物生长。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7,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资源丰富,粮食资源突出,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在全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中原经济区正在积极协调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城镇化、工业化之间的均衡关系,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1.2 城镇化与粮食安全

城镇化一词最先出现在《城市化基本原理》中,由西班牙工程师Serda A提出,并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城镇化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转变的过程,是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也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消费、资本、技术、市场不断集中的过程。一般来说,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就业需求、扩大内需等。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以城区常住人口作为衡量标准,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至2019年的60.6%,发展速度相当之快。但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也相应出现了粮食需求扩大、农用耕地减少、土地资源问题突出、水资源缺乏和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国家近些年对粮食生产进行不断调整,粮食安全面临生产成本提升、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降低等诸多问题[4]。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各生产要素之间没有合理配置,这将会引起一些粮食安全问题。

关于城镇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城镇化发展会影响粮食总供给量和产量的稳定性[5]。城镇化发展使得农民产生比较利益的心理倾向,为了获取更多的工资性收入,不得不放弃农田转向投入城乡建设,劳动力的不足会一定程度地降低粮食产量。其次,城镇化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随之会提高粮食总需求,也会相应地增加粮食安全压力。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途中,消费结构转变的同时其消费层次也会提高,这也会引起城镇居民对非农产品的消费,从而会一定程度地降低对粮食的购买力,这会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得其改变耕地种植结构,导致粮食减产,使得粮食安全问题凸显。最后,城镇化的发展导致种粮土地大面积转化成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形式发生了改变,这会大大减少可耕地面积,同时,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对粮食安全带来负面影响[6]。由上可以看出,单纯从人口角度去了解城镇化显然不全面,在分析城镇化和粮食安全问题上,还要考虑消费结构、社会生活、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因素。

1.3 衡量城镇化指标的选取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问题是条件也是代价[7]。目前,还未见学者在对粮食安全问题上的城镇化指标作出全面系统的总结,但在单纯衡量城镇化指标上,有学者[8]从人口转移、社会生活、经济结构、消费层次、土地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城镇化研究。而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很多,可以从贸易、生产、土地使用、城镇化、劳动力、收入等多方面考虑[9],这些指标和城镇化指标有一定的重合,经过笔者分析,选取了城镇化和粮食安全有紧密关系的指标,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对粮食生产会产生影响,耕地面积的减少对粮食减产有密切关系,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粮食需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问题。结合以上分析,选取人口、经济、土地、消费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中涵盖3个二级指标,共12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与城镇化的关系用“正”和“负”来表示(详见表1)。

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即粮食安全,用人均粮食占有量来表示;β为方程系数;α1为常数项;ε为残差项;Xm为自变量即影响粮食安全的指标,如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等。

一般一个国家(或地区)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00 kg,可以认为该地区粮食安全,该数值越大,安全性则越高。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中数据来自2010—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等;其中像邯郸、邢台、运城等城市指标在省级统计年鉴无法查询,则在城市统计年鉴如《运城统计年鉴》《聊城统计年鉴》中查询;还有个别城市、年份指标,如类似耕地面积、恩格尔系数等在各统计年鉴中无法找到,笔者通过SPSS软件进行缺失值处理,通过均值或者中间数来代替。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查找数据时,将凤台县、潘集区、东平县3个县区删除,用30个城市完全可以反映中原经济区的城镇化和粮食安全。

2.3 各指标描述及权重分析

由表2可知,中原经济区人均粮食产量为565.55 kg,说明该地区粮食供给量可实现自给自足,其中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市受城区占地面积较大等影响,未实现100%粮食自给率。从波动率可以看出,衡量城镇化指标的12个指标大多表现出平稳的状态,说明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其中,城市市区人口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建成区面积、第一产业占 GDP的比重、耕地面积5个指标的波动率和标准差幅度较大,表明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区占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相应缩小,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造成市区人口密度变大,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增速不断攀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改变。

文中共选取4个一级指标,即人口、土地、消费、经济,每个一级指标下涵盖3个二级指标,共12个二级指标,研究时段为2010—2018年,不能直接用12个指标和被解释产量进行回归分析,故对这些二级指标进行降维。本文采用熵值法,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在计算权重之前,先将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所用公式不同,计算时需注意指标属性;计算各指标比重、熵值及权重,再求得各二级指标占一级指标的权重,达到降维的效果,同时还得出每一个指标占总权重比重(详见表3)。

从熵值法所得出的权重结果可以算出,影响城镇化发展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土地城镇化(31.29%)、人口城镇化(30.75%)、经济城镇化(25.4%)和消费城镇化(12.56%),说明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土地和人口应该得到重视,消费城镇化占比最小,表明消费对城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体现了城镇化指标多元化的完整性,指标影响程度不一。通过各指标对总权重的占比可以看出,除城市建成区面積和城市市区人口密度所占权重较高,其余总体差异不大,说明指标使用的合理性,通过人口、经济、土地、消费指标,可以对城镇化发展进行综合衡量。

3 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各个指标占总权重比重和占一级权重比重,得到关于P(人口)、M(经济)、L(土地)、N(消费)和U(城镇化)的关系如式(3),将这些关系式与式(1)结合,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

整合到一级指标中,为了使数据计算结果标准,在一级指标计算中,将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指数测算,再将二级指标测算结果求和,得到一级指标,相应地对因变量Y即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得到回归结果(详见表4)。

从线性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对粮食安全有极显著的负向影响(sig<0.01),消费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负,但显著性不强(sig<0.1),而土地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影响不显著(sig>0.1)。具体分析如下:

(1)人口城镇化系数值为-0.439,t值为-5.167,与粮食安全呈极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不利于粮食安全,原因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中原经济区近些年来发展得较快,相应的人口城镇化会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奔向城镇务工,这种人口流动使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粮食生产过程中缺乏劳动力资源,从而影响粮食产量。其次,由于第一产业的利润不占优势,农民作为“经济人”会综合考虑比较收益,为了增加收入,农民不得不改变土地的种植结构,由于付出等价劳动力所获得的回报并不平衡,农民就会将原本种植粮食的土地改成非粮化种植,由此一来,耕地面积相应减少,粮食产量也会减少。再次,随着人口城镇化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也会提高收入,再加上周围环境改善,生活质量自然也会提升,相应地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人口只在乎能不能吃饱,现在还在乎能不能吃好,从“量”到“质”的转变,这都会增加对粮食的各种需求。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不乐观,在实施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仅要注重粮食安全问题,同时还要探索出一条不牺牲人类生存所需物质条件为代价的城镇化道路。

(2)经济城镇化系数值为-0.383,t值为-5.448,与粮食安全呈极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原因:首先,经济城镇化是工业化经济的产物,工业化发展从始至今都在不断地改变并拓展城市功能,发展工业化的同时,会将周边土地转变为工业建设用地,从而减少粮食耕种面积,危害粮食安全。其次,经济城镇化即经济结构非农业化的过程,是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收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收入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农民在产业间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逐步由单一的经营性收入转变为现在的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这会导致农民的收入重心发生转移,将会不重视农业,影响粮食产量。

(3)消费城镇化也会影响粮食安全,但显著性不强(sig=0.096)。主要原因: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收入增加就会引起消费结构的改变,比如会提高对畜禽蛋奶的购买力,消费层次也会不断提升,从而对粮食产品需求也会提高,即消费城镇化加剧了粮食安全的压力。

(4)从P值可以看出,土地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影响不显著。虽然从表3可以看出,土地城镇化的各个指标在城镇化标准衡量中所占权重最高,但对粮食安全影响并不大,这里的原因可能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原经济区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示范区,再加上近些年来国家对土地的使用门槛大大提升,要求城市扩张不能再占用耕地面积,严守耕地红线政策一提出,农用土地使用面积不会大幅缩小,各地政府部门在审批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也会提高门槛。第二,就算一部分耕地被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但是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单位粮食面积产量也相应提高,这就解释了虽然农业用地减少,但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不大。

4 对 策

城镇化发展对粮食安全有一定影响,城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本文在衡量城镇化指标中,选取了人口、经济、土地、消费作为标准,并且以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2010—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极显著的负向影响,消费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影响不大,而土地城镇化无显著影响。

从以上结果分析,对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可以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建议:

(1)对于人口城镇化,中原经济区可以继续鼓励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户在进行兼业收入的同时,尽可能鼓励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农村土地,不让土地落荒,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综合培训,比如田间科学管理、规范耕地、机械的使用等,以此来提高农民粮食种植能力,同时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保证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2)对于经济城镇化,中原经济区有关农业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比如粮食生产、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结构等,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粮食生产的项目建设中,形成投资方多元化,这有利于投资方对粮食育种、环保农药、新型化肥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研发力度。这不仅能推动二、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还能促进中原经济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对于消费城镇化,中原经济区可以针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调整,虽然人们的消费层次提升,但并不会摆脱对粮食的消费,可以适当引导人们合理配置消费结构,尤其是食品消费,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4)对于土地城镇化,中原经济区应该提高城市建成区占用农用土地面积的门槛,不能随便占用农用土地,同时应该加强对淡水、耕地、土壤等资源的深层技术改造和保护,提高单位农用面积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5 结 论

本文研究的是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的城镇化,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经济、消费对粮食安全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基于城镇化发展的粮食安全具有针对性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东北、华南等地区,由于土壤、气候、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本文研究结果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不管是中原经济区还是其他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城乡统筹综合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要关注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保证城镇化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对中原经济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桂新,冷松.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2008,30(3):62-64.

[2] 王放.论我国城市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J].人口研究,1997,21(5):19-24.

[3] 黄季琨.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4,29(10): 19-20.

[4] 王向輝.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中国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 2015,36(7): 93-96.

[5] 唐华俊.新形势下中国粮食自给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2):4-10.

[6] 钟甫宁,向晶.城镇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基于热量消费视角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35(1): 4-10.

[7] CHEN Jie.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real challenge to soil protection and food security[J]. Catena, 2007, 69(1): 1-15.

[8] 王学真,公茂刚.粮食安全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06,27(6):68-72.

[9] 张樨樨.我国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26(1):60-64.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n Food Security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Zhang Li

(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Schoo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Zhengzhou, Henan 450002 )

Abstract: Taking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food secur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act. Taking population, economy, land and consumption as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panel analysis on the data of 30 urban areas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nd from 2010 to 2018, and uses entropy method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urbaniz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while consumption urban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However, land urbaniz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ood security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we should allocate resources reasonab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farmer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try our best to control the large area of land occupied by cities and towns, and guid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food security, urbanization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