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系统谋划合力推进人才深度扶贫

2021-01-11 07:40本刊编辑朱广清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区特派员科技人才

文/本刊编辑 朱广清

2014年,科技部等五部委发布《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此后一批注重整合农业农村科技资源、突出系统推进深度扶贫的典型不断涌现。

江西省致力于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与“三区”专项计划、农村科技计划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星创天地创建等相结合,形成了技术服务、技术难题发现、难题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五位一体”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河南省统筹科技资源,“五个一”相辅相成,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抓好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科技扶贫项目、科普传播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五个一”为重点的工作模式。山东省派队伍、搭平台、创模式,开展科技人才智力支撑行动,实施该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科技人才专项计划,推动科技人才、项目等资源向三区县流动,助推三区县特色产业发展升级。广东省发动农村科技特派员“千村大对接”“万人进万村”“暑(寒)期大下乡”等活动,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四个一”管理体系,形成了“想下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起作用”的广东科技特派员模式。

江西:“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支撑引领特色农林产业发展

2014年以来,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突出政策保障,先后出台《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省科技扶贫“个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着力整合农业农村科技资源,系统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与“三区”专项计划、农村科技计划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星创天地创建等相结合,形成技术服务、技术难题发现、难题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五位一体”科技协同创新模式,为该省县域特色农林产业发展发挥了支撑与引领作用。

科技特派员占比提升至60%,多元化分类组团。在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中,江西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扶贫”为科技扶贫主线,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将下派贫困地区开展帮扶的科技特派员人数占比从30%提升至60%,通过创新推行“科技特派员+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方式,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对已脱贫摘帽3058个省级贫困村(其中269个深度贫困村)联系帮扶全覆盖。

与此同时,该省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为导向,精准选派相关专业科技特派员组成多元化科技特派团,为全省91个涉农县提供科技服务。这些科技特派团既有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的产业团,也有同单位人员组成的服务多个县某个主导产业的法人团,还有打包服务某县多个特色优势产业的综合团,多种形式开展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

需求先导,彰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针对科技服务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该省鼓励科技特派员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并优先给予支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使之成为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的“加速器”。

几年来,一批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形成。围绕井冈山特色农业产业科技需求,先后成立茶叶、蔬菜、特色果业、现代农业和水产养殖5个科技特派团,引进九丰农业、井祥菌草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出“井冈翠绿”“井冈芦笋”等井冈品牌;此外还组建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团,为各园区主导产业譬如井冈蜜柚、修水茶叶、赣南脐橙等提供科技服务,辐射带动园区内外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目前,该省多元化科技特派团已对接水稻、油茶、果业等特色产业37个,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2932项,引进、转化新品种2420个,为受援地引进项目资金4.6亿元。

志智双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该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

其一,支持科技特派员在星创天地担任创业导师。目前全省7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导师队伍中,有科技特派员133人。他们培训创客、创新团队共2300余人,孵化出科技型企业100余家,为星创天地发展注入了智慧动力。

其二,培训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根据科技部每年下达的培训计划指标,该省主要针对优势特色农林产业技术升级县(市、区)的示范推广,围绕农林产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势特色产业等开展巡回培训,其中不仅有对科技特派员、科技型农林企业高管的创新创业培训,还有对基层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技术指导培训。

截至目前,该省科技特派员通过直接或间接帮扶,辐射带动全省5.9万贫困人口累计增收1.15亿元。

河南:“五个一”相辅相成,培养“永远不走的科技人才”

河南省2014年启动“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特别是在2018年以来脱贫攻坚关键阶段,统筹科技资源,省市县联动,政产研协同推进,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形成了以抓好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科技扶贫项目、科普传播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五个一”为重点的工作模式。

目前,该省已组建省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57个,为贫困县提供产业发展咨询、开展产业技术攻关等服务,提升贫困县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效益;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105个,选派5130名科技特派员,形成“团、队、员”一体化、全覆盖的帮扶新模式,解决当地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安排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县加快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组建科普传播基地53个,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促进贫困地区群众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提升;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5个,作为“科技特派员之家”,用于常态化收集、对接科技需求,做好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县级服务队开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服务10万多次,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3200余项,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兰考县服务队解决了“兰考蜜瓜”“兰考红薯”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瞄准全省“三区”贫困县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省级产业服务团开展精准产业帮扶行动,变“输血”为“造血”,培育打造了一大批诸如卢氏食用菌、淅川石榴、确山中药材等地方特色品牌。

构建了一套服务体系。以涉农高校院所为创新源头,以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普传播基地等为平台载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点,构建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73个、科普传播基地53个,有效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三农”的融合。“乐活星创天地”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种植管理体系,在吉林、海南等多地推广应用,带动1500余名农民创业就业,累计培训职业农民5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效益1.25亿元。

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三区”科技人才通过“传、帮、带”,为基层培养了一批“永远不走的科技人才”。该省还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科普传播基地等培训机构,建立“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创业基地”三位一体培育基地,探索“学校面授+空中课堂+跟踪服务”等教学方法,形成了“充分发挥培训优势、有效融合政府规划和学员需求”的教材体系。据统计,培训学员中近70%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组织,辐射带动了近30万人在家门口就业。

山东:派队伍搭平台创模式,配套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人才支持计划”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五部委《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山东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对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人才支持的意见》,派队伍、搭平台、创模式,推动科技人才、项目等资源向“三区”县流动,助推“三区”县特色产业发展升级。

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人才支持计划”,提升“三区”县农业科技发展能力。

2015以来,该省共向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000名,向省内“三区”县选派科技特派员3912人,累计服务覆盖村5940余个。

“三区”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广泛结合所在单位技术力量,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将先进的种植模式、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制约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通过科技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发挥了科技对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重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使基层群众更多地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据统计,自该计划启动以来,共为“三区”县域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2646项,引进林果、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经济作物、畜禽及水产养殖等新品种1890余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220个,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向重点区域转移转化,提升了西部经济隆起带和重点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

为基层引才提供保障,打造“农科驿站”科技人才服务新载体。

2016年9月,山东省科技厅印发《推进“农科驿站”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农科驿站”备案建设工作。作为推动科技特派员“沉下去、留得住”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载体,“农科驿站”通过提供场所、设备等必备保障条件,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一批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实习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丰富扶贫重点区域乡村科技人才资源。据统计,截至目前,该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共建设“农科驿站”335家,累计派驻科技特派员877人次,共举办技术培训1600余场次。

广东:合力建“四个一”管理体系,带动乡村振兴跨越发展

为确保科技人才对“三区”选派对接全覆盖,广东省委省政府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四个一”管理体系:一是农村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明确一位领导分管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并设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促进会,每年开展两次以上深入调研工作;二是一年召开一次农村科技特派员大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三是树立一批农村科技特派员典型,宣传突出事迹,给予表彰鼓励;四是建立一套农村科技特派员机制,促进下乡指导工作,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做好各项协调服务。通过推动“四个一”体系落实,“想下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起作用”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模式形成。

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和组织架构。面向全省包括“三区”在内的2277个贫困村征集科技需求,通过发动农村科技特派员“千村大对接”“万人进万村”“暑(寒)期大下乡”等活动,实现了农村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的选派对接和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广东共入库个人农村科技特派员近1.5万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近1470个,法人农村科技特派员282个,成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70个,已有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7条,创业基地7个、创业培训基地5个。

打造了一批素质较高职业农民。农村科技人才通过编制实用技术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累计投入450万元培训“三区”科技人才772人,培训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约65万人次,为约18万户农民直接提供各类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

凝练技术需求,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从2014年至2019年底,经过6年的努力实施,广东省累计投入近7000万元,安排625个项目支持1860名“三区”科技人才,深入广东“三区”农村基层、农业一线,围绕当地产业和科技需求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2019年,广东省科技厅在全国首创“到田间地头找项目”模式,并且通过农村科技人才与“三区”点对点、面对面提供科技服务,精准对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村科技人才覆盖了全省“三区”1400多个乡村产业,农村科技人才与“三区”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1200多个,接受基层科技服务的企业有8130个,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3200余个,推广先进农业和农村适用技术4955项,使一大批农业新品种、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三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三区特派员科技人才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研究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