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走进高中政治课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2021-01-11 16:25冯彩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劳动教育高中政治

冯彩霞

摘要:进入新课程阶段,高中政治课需要与劳动教育进行紧密结合,深化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文着重围绕学生劳动意识及素养、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就劳动教育走进高中政治课的困境与可行对策进行了探讨,但愿能为教师们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劳动教育;劳动素养

新课程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综合化培养,旨在引导学生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劳动教育走进政治课就变得十分有必要。劳动教育与政治课的结合,不但能够深度契合新课改要求,还能丰富政治课内涵、拓展思政活动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不过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尽量采取合理对策加以处理和解决。

一、劳动教育走进高中政治课的困境

(一)学生劳动意识弱且劳动素养低

在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当下,不少高中学生从小生长于优渥的环境中,而且不少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关爱甚至溺爱,导致很多学生自小到大都没有参与过各种劳动活动,即便是家庭劳动活动也很少。另外再加上高中生学业繁重,更是难以抽出时间参与劳动。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中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情感薄弱,同时对各种劳动方法及技能的掌握极为有限,给劳动教育的落实造成了一定阻碍。

(二)教师重视不足且缺乏明确目标指引

即便新课改背景下劳动教育和政治课的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但依旧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较为滞后,将重心完全放在课程内容本身,忽视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及意义,没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对基于政治课的劳动教育目标缺乏正确认知和把握,难以正确、高效地推动教学活动开展及落实。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过于局限

劳动教育在政治课中的融入,意味着对后者带来多方面的巨大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准确理解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依旧沿用传统教学内容及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掌握相应的调整及优化策略。这使得教学内容与方式过于局限,难以有效契合劳动教育需求,相应的育人效果难保障。

(四)评价机制没有及时跟进和优化

评价在高中思政教学中长期都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而在融入劳动教育后,思政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得到革新和调整。但是由于教师重视不到位、对劳动教育评价标准缺乏认知等原因,不少教师并没有及时对评价机制进行革新和优化,依旧沿用传统评价机制,导致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靠性无法保障,也不利于评价活动支持教学持续优化的作用发挥。

二、高中政治课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行对策

(一)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学生劳动意识弱且劳动素养低的客观事实,需要以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及积极性为重要前提,从而为劳动教育进入思政课铺路。如果学生始终缺乏劳动热情,那么即便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占比大幅增加,也很难起到相应的教育效果。首先,丰富劳动呈现方式。劳动本身通常被学生视作重复的机械劳作,这正是他们缺失劳动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将劳动与各项游戏、活动相结合,同时从劳动技能层面对劳动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加以分析,从多个层面强化劳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对劳动加以了解和研究。其次,从政治理论层面将劳动与成果相挂钩。政治作为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应当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提供理论依据。围绕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政治哲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凸显劳动在公共政治领域的价值,传递思维与行动、沉思与劳动的地位等同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并尝试引导学生感受劳动成果中蕴含的满足感、成就感和欣喜感,进一步强化劳动热情。

(二)科学设置基于政治课的劳动教育目标

对劳动教育目标进行合理设置,既能促使教师对思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加以重视,也能指导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教师需要自觉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学习和钻研,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基于教材探索政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相关要点,进而从整体上对劳动教育目标加以确定。依靠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加强对学生劳动素养的综合化培育,是课程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进一步对教学大纲、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深化劳动教育相关内容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在不同教学阶段设置更为具体且具有可实践性的育人目标,尤其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素养的培育。

(三)创新拓展教学内容及方式

对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合理创新及拓展,是确保政治课与劳动教育实现有机融合的基础和关键。强化学科关联,深挖教材中的勞动教育资源,借助劳动故事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在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作用的同时防止内容过于干瘪。同时全方位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议题讨论、情境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契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方式进行高效教育,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巩固政治知识、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发展综合劳动素养。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借助社会课堂深化教育深度,切实强化教育实践性。例如在教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相关内容时,可以同时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在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强化交流讨论与合作分享,共同理解课本知识并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四)合理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劳动教育评价难度较大,需要结合课程教学情况制定合适、可行的评价标准,坚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合理落实评价工作。通常可围绕学生的平时表现、学段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全面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精神等进行评价,并引入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借助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进行劳动素养监测,尽可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化分析,并通过配套的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激励,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育教学策略,促进劳动教育质量切实提升。

结束语:

综上可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提升,相应的劳动教育逐渐走进各门学科。高中思政教师应当对劳动教育有正确认知,同时理解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内涵、特征、优势、价值等,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优化路径,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与实践中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发展劳动素养,进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兼具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J].家长,2021(27):134-135.

[2]陈怡君.浅析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1(24):29-30.

[3]宋元明.关于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融合[J].智力,2021(22):145-146.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劳动教育高中政治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