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绳绪:赤手空拳办“大学”

2021-01-11 00:40李晓春
绿色中国·B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北林业森林

李晓春

2021年10月20日,毛绳绪教授迎来了期颐寿庆。作为学校历史的亲历者,从青丝到白头,他在西农生活了81年,“学于斯、长于斯、成于斯”,为祖国林业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虽历尽磨难,却始终无怨无悔:“我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学林不就是挖坑种树?”

1940年,18岁的毛绳绪成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属中学高中部的一名学生。1944年参加高考后,同时被西安医学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农学院森林系录取,面对父亲的嘲讽:“学林不就是挖坑种树?无非将来能给我挣付棺材板。”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在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求学,他是为森林系的4位名教授而来,即世称四大金刚的齐敬鑫、周桢、贾成章和王正。

1948年,毛绳绪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50年,他参加农林部西北大区秦岭北坡森林普查工作,并担任第二分队副队长。当时条件艰苦,大家自背行李,每人一条五尺长油布,下雨当伞,晚上铺在地上隔潮。住在农民家里或庙里,自带炊具开伙,一周供应草鞋一双。

在几位年长林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毛绳绪手持罗盘仪、海拔仪等简陋仪器,完成了森林面积、林木蓄積量普查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森林外业调查的基本知识,如何跑林子,如何在林区生活,衣、食、住、行等要注意些什么”,这为他今后从事森林经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毛绳绪先后赴东北林学院和苏联进修求学,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林业技术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后组织上要留他在北京,他却说:“我是西农派出的,那里很缺教师,而且西北也是我国林业亟待发展之地,所以我必须回去。”就这样,毛绳绪回到母校,满腔热情投身于教学,先后从事“测量学”“森林经理学”“测树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上世纪50年代,西北农林校长辛树帜与毛绳绪的一番对话让他记忆犹新并以身做则:“做一名林学教师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专业实践 。夏、秋两季要多跑山、了解森林,春冬季节多读书、多看资料,丰富专业知识。要多听名师讲课,汲取他们讲课的特点、授课方法和内容;二要下功夫学习外语;三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几十年来,毛绳绪亲眼见证了小兴安岭、秦岭森林惨遭破坏带来的水土流失和气候恶化;尤其是黄土高原因为缺乏森林,风沙弥漫,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场景,让他认识到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他不悔一生投身于林业:为“几十年从事林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深感欣慰。”

赤手空拳办“大学”

为解决林业技术人才短缺,加速专业干部培养,1979年,国务院决定在西北农学院林学系的基础上,成立林业部直属高校——西北林学院。

筹办之初,有关经办领导却明确表示反对。怀抱为西北培养更多林业人才的愿望,作为西北林学院筹备小组成员,毛绳绪和同事们顶住压力,多次自垫差旅费赴北京、西安,向中央和陕西省委陈述在西北地区建立林学院的必要性,在林业部和陕西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79年10月20日,西北林学院正式成立,地址就在原西北农学院的二道塬试验场站。

新学校虽然成立了,却一没有图书、仪器、设备,二没有教师、干部,尤其是基础课教师。面对360亩空旷旷的土地,如何边建校,边教学,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棘手难题。筹备小组依靠群众,精心策划,筹建工作稳步推进。毛绳绪至今难忘:“建院初期的教师、干部和工人,虽然暂住在西农二站、林业站破旧的房屋里,还要自己动手搭建简易灶房,但大家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却从无怨言,一心扑在学院建设上。”

“‘赤手空拳’开荒办学,唯有兢兢业业,才能不辱使命。”作为主管基建、人事、后勤的毛绳绪住在西农,每天到五里之外的新校址办公,没有交通工具,年届六旬的他每日步行三四公里上下班,一天4趟,最多一天往返6趟。

要办好这所新型的林业大学,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毛绳绪与同事们四海招贤。当时学校没有汽车,他们就赶火车、挤公交,奔波于西安及国内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他们“三顾茅庐”,终于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在云南陆良中学任教的高中名师李炽等一批优秀人才调入西北林学院。

从老校长辛树帜、康迪多年的言传身教中,毛绳绪找到了办学的宝贵经验:“大学教育必须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二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做事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培养学生就是为党培养储备干部”,毛绳绪对学生关怀更是切中肯綮。他借鉴苏联大学校舍,提出给学生宿舍加装暖气,他与同事终于说服林业部和陕西省有关部门,建成有暖气、有壁柜、有书桌的学生宿舍,这成为当时陕西高校中的唯一。

初心不变为党做事

“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让我走上革命道路,所以一辈子跟党走就成为我终生的信念”,这是百岁毛绳绪教授对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最深厚的情感。

“从我跨进西农校门,就与地下党员梁得柱、熊运章、张富民、白延珍、牟富生等相识,并在党组织培养教育下走上革命道路。”1947—1948年,毛绳绪先后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西农学生举行的“六二”大罢课运动,策反国民党组织的“反苏大游行”和反对国民党把西农迁入四川的护校运动。同时,他还完成了地下党交给他的多项任务:掩护地下党员南新光和王维祺等在自己宿舍借住。南新光离开时,毛绳绪还把自己仅有的一件大衣送给他。

毛绳绪还参与动员、说服老同学姚德祥、原文坤在解放前夕积极参与保护西安大华纱厂、广仁医院活动。

在为党的工作中,毛绳绪觉悟不断提高,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8年,他被批准加入共青团,1949年6月1日被批准转为中共预备党员。

“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认为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党龄72年的毛绳绪教授一生实事求是,从不以权谋私。在原西农任教期间,学校晋升工资,认定给毛绳绪一个指标,但他却说:“好处让给别人,自己吃点亏好像才问心安然。”西北林学院建院初期,作为林学院班子成员,他和大家一起参加夏收,午休就用一条麻袋作“床垫”,屋檐下躺一会。他的学生刘万堂回忆:“遇上有出国考察、晋升职级,毛老师主动让出机会,为学校办事请人吃饭,也要自己掏腰包。”

毛绳绪教授一生为人宽厚淡泊。文革中两次遭受冲击,他仍理直气壮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从不想做官,为学生教好书,才是我的心愿。”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了历史沧桑的毛绳绪教授,依然精神饱满,充实乐观。他坚持每天看书看报,摘抄新闻热点的笔记本就积累了厚厚四大本。90多岁时仍然按时过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

今年七一前夕,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旺为毛绳绪教授佩戴“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时,他热泪盈眶:“回想一生献身祖国教育事业,虽默默无闻,贡献甚微,但一直为自己的信仰努力工作,虽然已近百岁,但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永远不会忘记。”

(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西北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一座西北小城
land produces
西北不惑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