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的林业机械专家

2021-01-11 00:40沐铭
绿色中国·B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师教学学生

沐铭

2020年,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周宏平教授成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当选为第七届感动南林人物。

周宏平团队研发的系列成果已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印度、阿尔及利亚等14个国家,累计销售12.8万台,产值10.77亿元,市场份额平均占有率70%以上,累计防治面积5.4亿亩,挽回材积损失约810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如今,已从学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他仍然忙碌。面对记者的采访,周宏平教授谦逊平和,回顾讲述了他三十余载的教学科研之路。

周老师长期在学院及学校担任领导职务,每天都有许多行政事务,许多校外会议也需参加。但他总抽出时间来关心学生的科研,询问近期研究上的困难,解答学生的问题,尽自己所能帮学生联系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在学生眼中,周老师就是“多啦A梦”,学生的要求他总能想办法满足。他常利用自己的周末,带领学生去调研。同学们时常在凌晨收到周老师的论文修改意见。

2018年,周老师因病住院治疗,仍询问学生论文进展,帮研究生修改毕业论文,确保学生能够如期毕业。

两次完成林木喷药机的升级换代

机械,在周宏平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而特殊的角色。孩提时代的他是在江苏海安的李堡农机厂度过的,或许是受到身为副厂长的父亲影响,周宏平从小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当看到父亲和工人对机械设备进行拆装和维修,他都羡慕不已。1983年,带着对机械的一腔热爱,周宏平高考志愿填报时选择了南京林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并以优异成绩于1987年毕业留校任教。

上世纪90年代,马尾松松毛虫在江西、安徽等省肆虐蔓延,数千万亩松树因病虫害侵蚀而死。应国家需要,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的李周直教授和林机专业程祥之教授共同主持当时林业部重点研发计划《森林病虫害防治烟雾载药防治技术与装备的研究》。1991年,工作不久的周宏平有幸参与这项重大研究,开始接触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为示范和调试该项目成果——脉冲式烟雾机——的性能操作,3年内,他的足迹踏遍全国20多个省市的林场,不但深切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也为今后的研究储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1996年,该项目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初涉科研打下的厚实基础,让周宏平坚定了把林业机械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从此,捣鼓“千姿百态”的林木喷药机成了周宏平朝思暮想的事情。

周宏平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脉冲式烟雾机的稳定性不好,农民甚至要花1-2年才能熟练使用。“为了让老百姓能用得好,我们的技术必须革新。”周宏平于1994年开始着手对脉冲式烟雾机的改装升级。

2年后,背负式烟雾机应运而生。

背负式烟雾机让老百姓使用方便了,可发动机不稳定,效率还是无法提高。1997年,海南农垦橡胶林白粉病泛滥,前后订购了几百台背负式烟雾机。设备不好用,老百姓心急如焚,直骂周宏平团队是“骗子”。

技术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周宏平深以为耻。

回校后,周宏平带领团队反复修改图纸,设计好方案后又立即回工厂连夜生产,机器生产出来后即刻赶到海南试用,试用出现问题,又马不停蹄回来重新设计。“橡胶林病害不等人啊,我们要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损失!”周宏平说。

1997年底,周宏平带上3套改装机器又来到海南农垦。老百姓试用后,发现机器又好用效率又高。1998年,团队将海南农垦购买的机器全部免费改装升级,这一举动在海南传为佳话。

周宏平研发的升级版机器在业界声名鹊起,云南、江西等全国20多个省的林场、农场纷纷慕名前来订购。

研发能上天下地的各类喷雾机,

满足基层的不同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专用装备一直处于空白,只能借用农业植保机械,无法实现快速大面积林业防治的需求。2000年,根据调研20多个省市的实际需求,周宏平开始带领团队运用压力雾化、风送喷雾原理,转向高射程喷雾机的研发。

经过反复实验,周宏平团队研发了低量风送高射程喷雾机技术,并在2003-2006年间形成了从25m〜45m射程的四个系列高射程喷雾机。该机本领超强:不但射程高,穿透力强,而且可实现精准打靶,并能高附着。广泛受到林场、农场的欢迎。

“技术发展要跟上现实生产的需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此后,周宏平团队一发不可收,根据不同林地要求,先后研发出7个类别,18个型号的林用施药装备,涵盖了病虫害防治需要的几乎所有相关设备。

18个型号,意味着就是18种机型,“飞机式、大炮式、坦克式、背负式……”如此“千姿百态”,俨然一支整装待队的装备队!低矮树林,就用背负式;浓密林区,开车载着“大炮”绕山一圈;高海拔林区,就开上“飞机”轰鸣而过。

不但机型形态各异,系列高射程喷雾机的工作效率是普通农用植保机械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并且用水量更少。

“周宏平团队的研发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林木病虫害防治装备的一体多用,降低了设备购置成本,满足了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要求。”在成果鉴定会上,林业系统专家组如此评价。

成功的背后总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周宏平记得,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一年中有100多天要跑基层,由于经费不足,为了节省住宿费,他们完成工作后就登上火车,这样就可以在绿皮火车上过夜。

付出终有回报。“要买林用喷药机,找南林,找周宏平团队”,如今已成业界共识。

目前,周宏平团队研发的系列成果已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印度、阿尔及利亚等14个国家。

带领学院教学获突破,

被评为“卓越名师”

“周宏平老师工作格局大,思路开阔,同時又非常严谨细致,教学和科研都是如此。”作为周宏平团队成员,机电院茹煜、张慧春老师在他的指导下,已一步步地从助教成长为教授。

张慧春至今记得,2003年11月,周宏平带领学生参加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临行前两天实验程序突然出了问题。那天,团队所有人一起研究到深夜未果。周宏平把学生劝回了宿舍,自己却彻夜未眠。凌晨5点,张慧春在睡梦中接到周老师的电话:“可能是色彩阈值出了问题,你把它调一下。”张慧春照办,很快程序就好用了。

2000年团队组建后,每个成员都在周宏平的指导下得到迅速成长。申报项目或开展项目时,他都精心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以老带新;工作安排时,给年轻人空间和机会;申报项目时,让年轻人勇挑大梁。

近年,这个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的团队,取得丰硕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以及“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奖项和荣誉。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团队承担省部级项目28项。2018年,周宏平作为第一完成人,带领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为做好成果的推广应用,周宏平团队到基层为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义务培训。近年,团队培训技术人员达2783人次。

不仅如此,教学上,周宏平同样牵头取得了系列成绩。

2011年,機电院在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自那时起,周老师每年暑假都会带10多个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基地顶岗实习,和学生吃住在一起,指导他们研究课题、设计方案。他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都是“真刀真枪”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很多毕业生很受青睐,多人就职于全球500强企业。

在周老师指导的研究生中,两篇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的研究生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中获奖 。

2011年-2018年,周宏平任机电学院院长。在任职期间,成功申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于2016年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现代林业装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周宏平总结提炼学院教学改革思路、举措和成绩,并抓住林业机械的特色,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使学院连续两次斩获四年评选一次的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该院省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2018年,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林业机械》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省级线上一流课程。

2012年,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周宏平在学院组织创立“卓越工程师班”。为让学生能在企业顶岗实习,周宏平带领大家把江苏林业装备的龙头企业跑了个遍,最终与中国福马集团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使“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有了稳定平台。

周老师虽长期在领导岗位,但是从来没有“架子”。对学生而言,他更像是长辈,时常和学生分享人生经验,不仅指导学业,还为人生指明方向。周老师鼓励学生要敢于拼搏,不要怕失败,也不要甘于平庸。

平日里,他询问学生近期学业和生活情况,对学生的问题积极解决。由于课题组招生人数增多,原本的自习室座位不够用,周老师向学院反应,经过协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座位。周老师还为新自习室安装了空调,确保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每年毕业季,专门抽出时间与毕业生一对一谈心。对就业不理想的同学为他们介绍就业岗位。

尽管行政事务多,周宏平始终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作为一名教授,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他擅于用科研反哺教学,把自己产学研过程中的实战经验讲解给学生,他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

2018年10月,周宏平被评为南京林业大学首届“卓越名师”,2020年获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周宏平说:“我的角色依然没有改变,就是要为中国林业培养一流人才尽最大的努力。”

(作者系南京林业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老师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