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安全用血分析

2021-01-12 06:19孙丽娟张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关键词:溶血性白细胞过敏性

孙丽娟,张颖

(1.通化市中医院血库,吉林 通化;2.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 通化)

0 引言

人体的血液一般占体重的1/12-1/13,并且在该值范围内会有小幅度波动。如果一次流失血液量占全部10%以内,机体可通过代偿恢复原有血量,但如果一次性丢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15%,则超过机体本身的代偿能力,容易引起休克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通过输血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但输血治疗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容易带来一些并发症。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结束后,患者因为输血而产生新的异常情况。因此在患者接受输血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评价输血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找出一般共性特点,本次回顾相应的输血不良反应,并给出对应安全输血治疗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1054 份输血资料,血液制品分布于内科、外科、骨科。

1.2 方法

当患者出血不良反应症状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上面的内容在回报单上正确的记录相应的不良症状、具有可包括输入的血液种类、输入的容量、相应的编号以及血袋上面的号码以及妊娠史等。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送到输血科,该科室的专业人员结合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审核。

1.3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2]

根据《临床输血学》中输血不良反应标准进行判断,发热反应:输血前患者体温正常,输血中或者输血后患者的体温上升≥1℃,可以排除因此体温升高的其他因素。过敏反应:患者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荨麻疹等情况。当患者输血后1-6h 体温明显升上,升高温度为1-2℃, 患者出现咳嗽、发绀、咳嗽、血压下降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1.4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分析,数据经对比分析后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1054 份输血资料中22 份出现非溶血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其中发热患者4 例,占比为18.18%,18例为过敏性反应,占比81.82%。

2.2 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本次22 份患者中,首次输血出现不良反应10 份,12 份为输血次数≥2 次;出现不良反应的22 份输血资料中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以及血小板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2 份输血不良反应比例情况[n(%)]

2.3 性别分析

22 份不良反应中,12 份来自于女性,10 份来自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输血不良反应占比[n(%)]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之后出现某些不能使用原有疾病解释的症状,输血不良反应按照是否出现溶血分为非溶血性和溶血性不良反应。溶血性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ABO 血型不合所引起,其后果比较严重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非溶血型输血反应发生由于ABO 以及Rh 血型以外等因素引起的,一般为发热以及过敏,而主要为过敏性反应,本次资料中过敏性反应占比81.82%。发生非溶血性发热的原因比较复杂,可包括同种异体白细胞免疫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患者再次接受输血后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将补体激活,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血释放热量,导致发热症状出现。血液在存储的过程中白细胞活化后释放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可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4]。过敏性反应与患者的体质相关,输血后其成分中的异体蛋白质与过敏性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或者给予患者输入的血液成分存在过敏性物质,可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反应。输血相关型急性肺损伤和抗HLA 具有密切关系,其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显示[5],在美国TRALI 是导致输血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5000,且该种不良反应发生于患者的性别或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本次对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1054 份输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22 份出现非溶血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该结果与相应文献报道的1%~10%一致[6]。在不良反应的资料分析中,首次输血出现不良反应10份,12 份为输血次数≥2 次,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输血不良反应与输注的次数无关。出现不良反应的22 份输血资料中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以及血小板,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提示后续的临床应用中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该尽量使用除去白细胞或者没货白细胞的血液制品。而本次的不良反应分析中,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说明输血不良反应任何年龄以及性别均可出现,需要加强监控。

为了降低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严格把控患者的临床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提倡采取新的配血技术以及去除白细胞等技术,提升临床输血的安全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7]。此外应该提升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特别是输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虽然该种情况具有较低的发生率,但其病死率较高,临床应该引起重视,规范输血治疗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有效反馈机制,使用规范用语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报,并使用统一程序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和处理。我们采血以及用血机构应该对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分析, 特别注意妊娠史以及输血史,且输血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需要评估是是否能够再次接受输血治疗。输血治疗之前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详细采取输血治疗申请清单以及对查表进行评估,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输血治疗的方法、效果、必要性以及风险等因素,提高其对于输血治疗的认识度,尽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引起的医患纠纷。

输血治疗是临床疾病治疗的常见方法,但在输血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容易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而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中需要充分评估患者情况,考虑输血治疗必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总之,经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本次研究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因此对于妊娠史以及输血史的患者需要加强筛查检测,多使用洗涤红细胞,进一步提升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溶血性白细胞过敏性
白细胞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