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探析

2021-01-12 02:36程天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经济学博士导师

程天敏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重庆 401120)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备受关注。博士研究生教育过程是一个训练专业研究者的过程,目的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全球化时代,经济、科研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博士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探索发达国家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在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日本的高等教育也以严谨治学而闻名,许多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和亚洲大学排名中都排名前列。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公布的2019世界大学排名显示,日本有103所高校上榜,仅次于美国的172所,取代英国成为上榜数量第二多的国家,英国和我国分别有98所和72所高校上榜,位列第三和第四。泰晤士2019世界大学排名指标继续沿用了往年的教学(30%)、研究(30%)、论文被引(30%)、国际化程度(7.5%)、产业收入(2.5%)这五大指标作为评判标准。可以看出,日本仍然是亚洲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领跑者,其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值得参考借鉴。本文通过对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1 日本高校博士研究生基本情况

据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第三次振兴研究生教育施策纲要》资料显示,博士研究生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以24岁博士研究生为例,人数约1万5千人,占日本24岁人口总数124万8千人的1.2%。此外,据2019年日本文部省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年制大学数量为782所,当中,国立大学86所、公立大学93所、私立大学603所。设有博士点高校共有456所,当中,国立大学77所、公立大学63所、私立大学 316所,国公立大学占 30.7%,私立大学占比高达69.3%。博士研究生人数为74367名,当中,国立大学50678名、公立大学4851名、私立大学18838名,国公立占比高达74.7%。博士研究生男女比例为66.4%(49363名)和33.6%(25004名),男性比例远超过女性,但女性比例依然高于同年度的硕士研究生(31.3%)。

各专业人数及比例如下:人文科学专业为5444名(占比7.3%)、社会科学专业为5861名(占比7.9%)、理学专业为4736名(占比6.4%)、工学专业为12729名(占比17.1%)、农学专业为3528名(占比4.7%)、保健专业(医学、齿学)为21609名(占比29.1%)、保健专业(医学和齿学以外)为7947名(占比10.7%)、家政专业为219名(占比0.3%)、教育专业为2365名(占比3.2%)、艺术专业为672名(占比0.9%)、其他专业为9257名(占比12.4%)。其中在职研究生为32595名,占比为43.8%。可以看出,保健专业(医学、齿学)占比最高,约占总数的3成。相对而言,人文科学专业与社会科学专业,即人文社科类专业人数加起来占总人数约15%,百分比并不算特别突出。

2 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

2.1 博士招生考试

日本经济学专业博士招生考试一般包括前期资料审查、笔试、口试或面试等。笔试主要测试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语言能力,有些只需要英语考试,有些还需要第二外语考试,一般设有多门语言任选考试科目,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外语主要设有英语、法语、德语,有些还设有汉语、西班牙语等其他语种;二是专业能力,一般进行“小论文”考试,有些还进行专业课考试。口试或面试中,主要围绕学生硕士学位论文或相当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计划等进行测试。根据不同高校,有些外语考试提供托福、托业、雅思等成绩可以免试,有些则没有进行笔试。例如东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招生采取资料审查及口试进行选拨,但不意味着招生门槛降低。

与此同时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本校与外校录取比例也不尽相同。以东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招生为例,其以招收本校本专业学生为主。根据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研究科经济学部发布信息所示,2010年至2014年报考人数中,2010年本校本专业学生录取比例为90.9%(申请22名,最终通过20名),非本校本专业学生比例为16.7%(申请18名,最终通过3名);2011年本校本专业学生录取比例为90.0%(申请30名,最终通过27名),非本校本专业学生比例为26.3%(申请19名,最终通过5名);2012年本校本专业学生录取比例为87.5%(申请24名,最终通过21名),非本校本专业学生比例为23.8%(申请21名,最终通过5名);2013年本校本专业学生录取比例为95.2%(申请21名,最终通过20名),非本校本专业学生比例为15.0%(申请20名,最终通过3名);2014年本校本专业学生录取比例为100%(申请21名,最终通过21名),非本校本专业学生比例为20.0%(申请20名,最终通过4名)。可以发现,2010年至2014年录取当中,本校本专业学生录取比例均保持在接近9成或9成以上,部分年份甚至达到100%,而非本校本专业学生录取占申请比例大多数徘徊在2成左右。

2.2 博士学位授予

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样,日本学生通过两种方式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即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这里不再赘述。在日本,通常情况下博士学位分为课程博士和论文博士两种。课程博士通常情况下,学生读完博士课程,取得应修学分以及满足相应的发表学术论文等要求,通过论文答辩等可授予博士学位;论文博士通常情况下,学生无需在校修习课程学分,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通过博士论文审查等可授予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是获得博士学位不可或缺的一环。与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一样,并不是每一位博士研究生都能如愿以偿进入这个环节。如表1所示,东京大学经济学专业从2008至2012年的5年间,博士研究生88名中有19名(21.6%)在3年内提交了博士论文。换言之,约8成博士研究生未能在基本学习年限3年内取得博士学位。与此同时,从入学到提交论文达到8年以上有17名,占博士研究生88名的19.3%。即,有接近2成学生获得博士学位需要8年以上。相比之下,不少我国高校对论文的提交年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明确规定了培养年限超过5年仍未能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将不能获得本校博士毕业证书。

表1:东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提交论文所需年限

2.3 资助

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资助。2013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而日本高校在经济类专业博士研究生资助方面,通常情况下学校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的经费,而不发放生活方面的补助,转而由政府、企业、相关机构提供生活方面的支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学校的财政负担,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决定是否申请政府、企业、相关机构的资助。

3 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特点

3.1 培养方法

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法的一大特点是,参加自己导师研究室或其他教师研究室的研讨会,开展相关学习和研究。

具体来讲,导师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学习和研究传授主要体现在定期进行的研讨会上。导师研究室一般一周进行一次研讨会,博士研究生以外,硕士研究生也会参加。除了导师研究室定期的研讨活动之外,通过校内科研机构、研究所等召开小型的研讨会、座谈会、汇报会,并鼓励学生加入全国性学术团体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促进他们与其他学者学术交流,一方面让博士研究生有机会公开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能接受来自导师以外学者针对自己研究的批评意见与建议。校内外研讨交流活动是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他们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从而避免学术研究的局限性;二是促进他们融入国内外学术交流群体,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和接触潜在的学术合作者。通过参加研讨会以及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等,使博士研究生有机会直接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感受前沿思想观念的碰撞,不断地与其他学者切磋交流完善研究作品。当下,我国许多高校也重视提升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积极支持学生“走出去”。为了进一步拓宽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我国博士生培养机构也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术团体或是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等,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

3.2 指导模式

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一般采用“导师制”,学生通过研讨会形式将学习及研究进展向导师汇报。在研讨会上,学生一般会提交一份一周以来的学习或者研究的进展报告。参与研讨会的其他学生针对报告的内容开展讨论,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导师会针对学生的学习及研究进展的情况,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导师的指导还包括面授等指导工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经常出现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交叉边缘。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单一导师制。毋庸违言,没有一个导师能具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仅靠导师一人指导与培养显得力量薄弱。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置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大学分科会发布审议总结中,针对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固定而僵化的关系,使教学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今,部分日本高校也推出一系列举措来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例如,日本某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推出一个“多导师制”指导模式,除了自己的指导导师以外,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不超过2名教员作为自己的副导师,让学生能够接受不同导师的指导。通过不同导师的专长,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求知领域得到最合理的指导。如今,部分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也推出了诸如“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在博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导师制”以及“多导师制”指导模式将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4 结语

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对于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来说,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许多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不断探索培养方法、指导模式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国外高校博士生培养的有益经验,以完善和发展我国教育博士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经济学博士导师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博士蚊
经济学
润博士问答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