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与PBL模式结合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研究

2021-01-12 02:11时小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目标探究教学模式

时小艳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生物化学是高职院校医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度学习和综合应用生物化学知识,对于完成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繁杂,知识量大、抽象,知识点零散,难于理解记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广,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新成果、新知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与课时有限的矛盾日趋明显。很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很难,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加之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积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模式,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同时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线上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使线下课堂教学更多关注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素质、能力的培养。

1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突出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自主开展学习。第二,增加师生的多元互动。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平台。第三,为全过程记录学习过程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浏览过程、发言内容、完成作业练习的情况、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等都有望被记录下来,为详细分析学情提供了数据支撑。

2 PBL的概念及特点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ming,简称PBL,也叫做‘问题式学习’)“作为一种特指的概念和方法。是美国学者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的。问题式学习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建立在多元智能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主题教育思想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力主体,问题为中心,以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自主和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活动。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生成"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建构和自然“生长”的过程。鉴于此,“问题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具体的化学问题,使学生个体亲身经历和体验学习与探究、进行自主建构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图1:生物化学课程的混合教学流程

图2:PBL教学模式

3 混合式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组织实施生物化学课程混合教学流程(图1),线下课堂组织采用PBL教学模式(图2),通过混合教学方式进行PBL教学,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3.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前,教师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在学习平台发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课中教师根据要求,创设情境引导式、启发式、或案例法进行讲授。如酶促反应动力学章节要求学生掌握酶促反应特点。可以引入生活案例:为了把有油渍、汗渍的衣服洗干净,很多人都会选择加酶洗衣粉,因为它的洗涤效果比普通的洗衣粉好得多。讨论:(1)加酶洗衣粉中通常加什么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为什么?(2)为了提高加酶洗衣粉的效果,冬季使用时常将水温调整到25~35℃,为什么?(3)加酶洗衣粉要加多种酶才能提高洗涤效果,这体现了酶促反应的什么特点?

3.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差异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成员观点的相互碰撞、互相启发,最终形成共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在整个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学生提出的疑问要给与帮助或解释,并适时地提供一些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在经过学生积极思考、小组热烈讨论后,各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的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线上互动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3 拓展延伸,内化问题

这一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行延伸拓展,学会迁移应用,在拓展中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在应用中领悟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并将所学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成为自己知识系统的一部分。比如,上述问题(2)中,对于温度对酶的影响学生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蛋白质的结构及特点,从而揭示了物质结构决定了性质的化学思想。

3.4 总结提炼,升华问题

本阶段是利用归纳方式来概括所学知识,通过反思、总结、提炼,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理性思辨,形成专业思想方法,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4 教学实施要点

4.1 目标定位明确

首先,准确的目标定位体现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使学生少走或不走弯路。其次,准确的目标定位体现在能否因材施教,能否根据绝大部分学生以及部分学困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制订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学目标富有弹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再次,准确的目标定位还体现在目标制订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4.2 全面了解学生

问题式学习中的关键是创设高质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创设,必须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智慧、能力和情感等。具体而言,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和程度怎样?(3)哪些内容学生自己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二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和学力,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层次不同的学生,其兴趣爱好、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为了使教学更具实效性,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等方面设计时,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到有的放矢。

4.3 有效问题设计

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式学习,其核心要素是问题的提出,而有效问题的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问题的设计表现为:(1)科学性。即课堂探究的“问题”既要符合化学学科特点,又要符合社会和生活实际;不违反化学事实及其科学原理,不“闭门造车”、臆造杜撰;更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2)深刻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深度,学生能从问题解决过程中体悟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能延伸到类似或相近问题的解决中。需要强调的是,问题的深刻性不是问题的难度,而是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深度和力度。(3)探究性。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学会探究的技能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利用学科优势,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和反复验证挖掘其本质特征,形成科学规律。

5 结语

本研究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授课,教师组织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式学习”,不仅改变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体现了”目标多维性、过程渐进性、能力多元性和学习自主性”等基本特征。“问题式学习”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内化问题,总结提炼、升华问题。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目标定位准确、全面了解学生、有效问题设计”等实施要点。但这种教学模式实践时间不长,还处于摸索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进行总结与完善,建立充分符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期使该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目标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