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021-01-12 02:36林少龙张翠婷杨紫伟张瑞琪章志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分数段学定总成绩

林少龙 张翠婷 杨紫伟 张瑞琪 章志红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江西·抚州 344000)

叶圣陶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育现代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评教”以学生的“学衡量教师的教学行为,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基础教育中已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医学高等教育尤其是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报道较少。预防医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部分,是与时俱进的学科,包括多个分支学科内容,信息量大,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预防医学知识的教育效果,课题组对实验班实施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对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同级同专业医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共20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个班100名学生为实验组,2个班103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高中时期均为理科生,处于大学二年级,学制3年,男生89例(占43.8%)女生114例(占56.2%)。两组学生来源、入学成绩接近,基础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组运用“以学定教”实施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依据学情,精心设计“导学提纲”。课前以学设教、课中以学施教、课后以学评教,涵盖学情分析、预习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实施的策略、教学过程的组织、练习巩固、网络评教、反思总结等过程。

1.3 效果评价

两组学生的教学时数、进度、评价标准一致,任课教师为同一人。对比性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理论成绩占70%,实践成绩占30%。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85分为优秀。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共100例,对照组学生共103例。通过对学生的测评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践考试,实验组的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89±10.32比78.17±11.56分,t=4.361,P =0.000)与(95.53±2.92比88.39±3.26分,t= 16.428,P = 0.0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试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88.08±7.89比81.24±8.67分,t= 5.879,P= 0.000),高出 6.84 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6.72分,实践成绩高出对照组7.14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另外,实验组学生考试总成绩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比 35.9%,x2= 16.001,P= 0.000),高出 28.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及格率均达100%。详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比较(±s)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比较(±s)

注:标有“a”项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images/BZ_116_1356_1599_2183_1895.png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分布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总成绩分布情况,用卡方检验得x2=24.304,P=0.000,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可知,实验组高分数段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低分数段学生比例明显更多。实验组考试总成绩90分以上分数段的学生43例(占43.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18例(占17.5%);考试总成绩80~分数段中,实验组的学生41例(占41.0%),相比对照组学生44例(占42.7%)相差不大;考试总成绩70~分数段中,实验组的学生14例(占14.0%),比对照组学生25例(占24.3%)低出10.3%;考试总成绩60~分数段中,实验组的学生中有2例(占2.0%),而对照组学生16例(占15.5%),低了13.5%;两组考试总成绩<60分数段的学生例数均为0。详见表2。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总成绩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预防医学实施以学定教改革的意义

陶行知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先学后教”源于解决传统“先教后学”教学积弊的客观需要,其中体现着"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逻辑进程,是一种关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教育。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必须建立在“教”“学”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先“主导”后“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不同于高中生。从中学阶段学习的被动过渡到大学里学习的主动,由老师督促转变成个人自觉。有些学生仍然习惯于中学阶段被动接受明确知识的学习方式,没有足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随着国内外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预防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社会需要一大批既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进行临床预防的医疗工作者。作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往往认为预防医学对其未来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对预防医学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学习主动性差。并且,预防医学内容相对较多且较为复杂,知识点连贯性强,尤其是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内容,就算能听懂课但不会应用的现象非常多见,“懂而不会”。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课堂学习知识不会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未来的教育研究领域中,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因素和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对策将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改革教学方法是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预防医学是应用学科,实现其教学任务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以学定教”指教师一切教学行为要“以学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教学的一切成果呈现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落脚到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而有困而后教的先进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依据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开放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注重表扬及鼓励,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结果及成绩。

3.2 应用以学定教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预防医学成绩

研究发现,通过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改革,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践考试,实验组的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89±10.32比 78.17±11.56分,P < 0.05)与(95.53±2.92比 88.39±3.26分,P<0.05)。实验组的考试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88.08±7.89比81.24±8.67分,P<0.05),高出6.84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考试总成绩的优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比35.9%,P<0.05),高出28.1%。实验组高分数段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低分数段学生比例明显更多。实验组考试总成绩90分以上分数段的学生43例(占43.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18例(占17.5%)。

实施“以学定教”目的是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他们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生是课堂无可争辩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教,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确定教什么以及怎样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习落到实处。了解学情,把准起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使“教”为“学”服务。实施以学定教模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状态和发展规律,结合预防医学知识特点,依据学情,决定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让学生在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必要性、重要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以学定教”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传承变革,也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探索实践。对培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教学效率更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分数段学定总成绩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各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2021年对口升学部分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2019年对口升学部分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2018年对口升学部分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飞镖比赛
飞镖比赛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