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全英文授课过程中的技巧探讨
——以核苷酸代谢为例

2021-01-12 02:11玲陈艳梁小弟关亚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核苷酸留学生病例

刘 玲陈 艳梁小弟 张 艳 关亚群 杨 梅

([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社会的发展与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作为亚洲医学发展的领头羊,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已构成医学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自2001年起,由于地理优势,巴基斯坦,印度等留学生赴我校学习医学,全英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授课在新疆医科大学开展,随着逐年发展,现今在校生已达到600余人。规模的扩大,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部分难懂晦涩的章节,愈来愈显现出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技巧的要求,促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凸显问题,改革方法,化繁为简,培养品德高尚,医学知识扎实的学生。现以核苷酸代谢为例,探讨教学的重点,关注点及技巧。

1 如盐化水,中华文化传播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

在讲授医学知识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期在今后诊疗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尊重病人、关怀病人,注重伦理价值。由于文化的差异,将中国的尊老爱幼,尊重病患等传统文化与医学有机结合,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更让他们了解到中国五千年传承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要体现出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更要体现出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的贡献。在对待病人时,例如接诊痛风症,自毁容貌症的患者时,要有耐心,尤其是特殊病患,应体现自己的人文关怀,并能影响周围人群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而不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病人,从而形成关怀和谐的就诊氛围。

2 润物无声,知识点和临床病例无缝相联

医学基础课最终是为病人服务,为疾病服务。如何有效有机地将知识点和临床病例相联,是基础课教学的难点,在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在核苷酸代谢过程中,从核苷酸是不是“必需核苷酸”引入,针对市场上的珍奥核酸,可以联系临床,引出核苷酸是否会缺乏,是否需要从食物中或者保健品中摄取,联系医生推荐药物或保健品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从此刻起就引导学生要尊重科学,不能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为病人推荐药物时要有科学依据。对于自毁容貌症,可采取CBL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病因及防治,提高学习效果,也适应了国家医学教育早临床的导向。

3 百花齐放,丰富教学方法与内容相映衬

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繁琐晦涩的特点,以及留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的优势,在教学方法上尽量体现“灵活”和“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实践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在讲解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时,提前先布置好视频和要点,请学生在课下学习,课上利用翻转课堂,由学生代表讲解要点和过程,教师最后小结。而在嘧啶核苷酸的代谢时,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前面嘌呤核苷酸翻转课堂的学习,由学生观察二者的区别进行描述,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在讲解核苷酸可以相互转换时,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构成核酸碱基量的平衡,推出各种核苷酸的相互转换。并通过腺苷酸脱氨酶联系世界上第一例临床基因治疗腺苷酸脱氨酶基因(ADA)缺陷的案例,作为课后科研拓展,学生在课后查资料自学。在讲解dNTP的生成时,采用讨论互助式,由RNA的原料如何生成DNA的原料进行讨论学习。在讲解抗代谢药物的时候,与临床化疗药物相联系,尤其是印度国家的药物种类较多,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查常见的抗肿瘤药物,进一步在课上讲解机制,达到与临床最新药物相适应,相联系的效果。在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的讲解中,采用PBL-LBL双轨教学法。PBL-LBL双轨教学法较LBL教学法更能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适应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由于痛风的机制与核苷酸的分解紧密相连,而直接将痛风症和别嘌呤醇治疗单独按案例讲,会让学生难以理解,直接按机制讲,又略显枯燥,故而采用PBL-LBL双轨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1个虚拟典型临床病例,例如:学习完和核苷酸代谢章节以后给予一个痛风症并发高血脂的病例。针对病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课后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利用网络、检索图书馆书籍或文献等),分析病例,做出初步诊断。第二次课前10-15分钟进行汇报。通过二者有机结合,不仅掌握了机制,也熟悉的临床病例的防治,二者相得益彰。

4 基于雨课堂的课前小测和课后测试

雨课堂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文本测试,并显现出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优势。在核苷酸代谢学习之前,布置预习课件,从框架上让学生先对所学有一个了解,并通过课前小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课后,通过回测重点知识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大部分同学都未掌握的要点,除了再次讲解外,反思总结课堂授课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5 互帮互助,课后小组的建立与探讨

重视课外交流,与课堂讨论相辅相成。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如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嘌呤类似物,嘧啶类似物,以及拓展的药物氨基酸类似物,叶酸类似物等,可在课后成立讨论小组,查找文献,讨论,如遇到不懂的问题,经过查资料仍不明白的,再到课堂上解决,并通过书写总结报告,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体现出考核机制的综合性,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

6 系统化教学,将零星知识点归纳为枝干

在本章节中,除了涉及到生物化学经典内容代谢外,也涉及到肿瘤化疗的靶点,酶的活性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基因突变造成酶缺陷疾病,饮食与健康等内容。故而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代谢,但也不能太注重其他细节。故而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或者枝干图的绘制,避免忽略其他,防止本末倒置,又可达到强本弱末的目的。

7 温故知新,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课后布置思维导图,经过繁琐零星的内容学习后,梳理各个知识点,从大局把控全章的要求,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知识点一目了然,增加整体思维意识。

8 满意度调查

经过上述措施,在临床医学2018-1(60人)班及2018-2班(60人)进行问卷调查。可得出学生对本章课程的讲解,方法和模式满意度较高。

生物化学是留学生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核苷酸代谢这章节内容中,结合留学生的授课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注重预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后拓展,逐渐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思考的主动学习方式,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培养出具有科研思维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核苷酸留学生病例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病例”和“病历”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留学生的“捡”生活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