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看汉-越亲属称谓泛化异同

2021-01-12 02:11黄秋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辈分母系越南语

黄秋莲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400000)

0 引言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由来已久,最早始于先秦时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和成熟的泛化模式。而越南语由于人称代词数量少且使用的局限性,使得越南语亲属称谓语被广泛借用到社会日常交际之中,成为越南人称谓方式最显著的特征。

同属亲属称谓语从家庭走向社会,在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汉语和越南语(以下全缩写为“汉-越”)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有何异同?体现出怎样的称谓文化差异以及民族心理?如何认识这种泛化现象及其差异?本文将进行分析与探讨。

1 汉-越拟亲属称谓语核心成员对比

汉-越拟亲属称谓语系统的核心成员是指汉语和越语中可以泛社会化使用的家庭亲属称谓语。

根据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研究的早期学者潘攀在其论文《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中指出,现今汉语泛化较为成熟的亲属称谓语主要有16个,分别是:爷、奶奶、伯、叔、伯母、妈、娘、婶、姨、哥/兄、嫂、姐、兄弟、弟、妹、姑娘。姑娘一词作为亲属称谓语是在近代白话文中使用语,用指“父之妹妹”。现今社会中,姑娘一词主要是长辈对年轻、未婚女子的称呼,其已失去亲属称谓语原本的意义。因此,“姑娘”一词不在本研究的考察范围内,本文研究的汉语拟亲属称谓语核心成分主要为前15个。

我们按辈分、属系,对汉-越拟亲属称谓语系统作对比。

图1:汉-越拟亲属称谓语系统对比示例图

备注:括号里面对应的是越南语区分性别的后缀

以上对比可知,汉语和越语拟亲属称谓语系统有共性,也有差异:

第三个项目体现了医院各部门间的良好协同性,促进了节能项目的顺利开展。连续数月的数据显示锅炉运行时间延时之后,能源管理平台及时分析原因,发现是由于供应室任务量大、加班所致,对此拟定了数条解决方案。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反复沟通,确定由总务处配合供应室进行清洗、蒸汽消毒设备增容改造,使得供应室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工作效率获得提高,锅炉供汽时间缩短2小时/天,蒸汽损失减少约159立方米/月。

1.1 共性—主要以直系亲属称谓泛化为主

汉语16个中,只有1个(姨)源于母系,越南语20个中,有4个来源于母系,比例上都是父系多于母系。而且,虽然越南语有4个来源于母系,但是从实际交际的使用频率看,母系中的相对于父系的使用频率要低得多。可见汉-越民族都重视直系亲属,尽可能选择亲属称谓语中关系较为亲近的直系称谓语,以拉近交际对象的心理距离表达亲近之情。

1.2 不同点

1.2.1 越南泛化的亲属称谓语数量比汉语多

汉语泛化的亲属称谓语主要为同辈及以上的辈分,没有子辈、孙辈和曾孙辈。即在汉语的社交语境中,使用拟亲属称谓语主要以晚辈为主,晚辈在社交场合把年长者视为自己的长辈,选择拟亲属称谓语进行称呼。反过来长辈不能用晚辈的称谓称呼对方,比如称对方为“孙子”是对对方的不尊重,甚至是辱骂。一般长辈称呼晚辈会用同辈的称谓如“小弟弟、小姑娘”等,因此汉语的拟亲属称谓语系统没有晚辈称谓,只有同辈及以上的称谓。

1.2.2 越语拟亲属称谓语中母系称谓比汉语多

从母系称谓在汉-越两个民族的拟亲属称谓系统中所占的比例看,越语母系称谓语比汉语多,从这点也可窥见两个民族在对待父系和母系称谓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父辈拟亲属称谓语为例,汉语中有叔、婶、嫂、姨,其中3个为父系,1个母系,越南语中,父系、母系各占一半,因为在越南语中可以是父系、也可以是母系。可见越南相对于中国更注重母系称谓。

2 汉-越拟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对比

2.1 汉-越拟亲属称谓语泛化变体

拟亲属称谓语的C泛化变体是指亲属称谓语转换到非亲属关系的指称所产生的变化。以中文的“爷”和越南语的为例。如下图:

图2:汉-越拟亲属称谓语泛化变体示例图

由图可见,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变体相较越南语丰富,有直接使用为“爷爷”或添加“大”“老”或表示姓氏“张”等修饰成分。值得注意的是,直接使用为“爷爷”“老爷爷”仅局限于晚辈(小孩子)使用,大多数双方不认识的情况下会使用“大爷”“老大爷”(年纪相对更大)。而当双方是认识关系时,则称对方为“姓+大爷”。

可见越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变体多保持原型,其使用基本与用于家庭内部的亲属称谓语差不多,而汉语的亲属称谓语泛社会化使用时会添加一些修饰成分,以与家庭内部使用区分开。

2.2 汉-越拟亲属称谓语泛化使用方式

汉-越拟亲属称谓语的出现和使用都是出于两国相似的文化传统—即宗法制度、村社制度、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都体现一个共同的特征:恭谦有礼、长幼有序、亲近友好的交际心理。但是两者在具体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有所差异。

2.2.1 指称意义方面

从指称意义上看,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指称象明确,用于对称即称呼对方。此外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需要结合人称代词一起出现。因为汉语拟亲属称谓语只用于对称,自称时使用人称代词,比如:“张大爷,我可以借一下您的单车吗?”

相比于汉语拟亲属称谓语,越语拟亲属称谓语指称意义更复杂。由于越南语称谓语系统中的人称代词使用受限,越南语的称谓语没有像汉语这样在交际进程中被逐渐抽象化和简约化,形成简单、明了的人称代词“你”“我”“他”,亲属称谓语在泛社会化使用后,逐渐代词化,具备了人称代词的功能,因此,越南语拟亲属称谓语的一大特征是代词化,同时兼具“你”“我”“他”的自称、对称、他称方式,有“一词多义”的特征。比如:

图3:越南语拟亲属称谓语代词化特征示例图

2.2.2 使用方面

在使用场合上,两者在使用时都考虑到交际对象的辈分、年龄、性别。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多是敬称或亲昵的称呼方式。随着汉语社会称谓语系统越趋完善和多元化,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受到限制,在现今社会主要用于非正式场合,且多为乡村地区、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使用。而越语拟亲属称谓语却演变为人称代称甚至是社会上的通称,因此其使用比汉语普遍得多。

在使用原则上,汉语的拟亲属称谓语称对方为大爷、大妈时,自称都是我。越语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讲究对称,如称对方为爷爷、奶奶,则要自称为孙子。越语拟亲属称谓语这种辈分的对应性也有学者称为“越南语称谓方式的定位性”。但是可能出于情感需求或某一种交际目的,越南语拟亲属称谓语可以从“定位式”,转变为“变位式”。所谓的“变位式”可以划分为“升位”“降位”[同上]。比如:一个卖菜的老奶奶可以称一个与自己侄女年纪相仿的陌生为,自称为,因为出于求人买菜的心理,越南人会自降自己身份、辈分(降位),抬高对方的辈分(升位)。这种称谓现象在越南非常普遍,是越南语拟亲属称谓语的一大特色。

3 结语

汉-越民族亲属称谓语系统复杂,其衍生出来的拟亲属称谓语系统一方面保留亲属称谓语中表辈分、年龄、性别等语义成分,另一方面又有别于亲属称谓语,受社会交际用语的制约,表现出社会地位、熟悉程度、情感因素、交际目的、交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其泛化和演变出也有不同。

首先,社会称谓其实是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汉语和越南语中将亲属称谓语运用于社会关系之中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可见汉越两族人民都有着社会一家亲的大一统观念。

其次,从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程度和使用范围看,越南语的拟亲属称谓语远超过汉语。其一,越南语的拟称谓语系统已经很大程度代词化,其功能相当于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功能。这也是为什么越南语的人称代词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其二,越南语拟亲属称谓语系统中的一些泛化程度极高的词,这些社会通称的功能,使得越语拟亲属称谓语在现今社会称谓语系统中然后保持活跃,这与汉语拟亲属称谓语淡化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

总之,汉-越两个民族相似的文化传统,即都受宗法制度、村社制度、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两个民族的亲属称谓语转变成社会称谓语深厚的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但是随着两国社会文化的演变以及称谓系统自身的嬗变,汉-越亲属称谓语的发展演变也体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辈分母系越南语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奇怪的辈分
杜洛克与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选育效果观察
辈分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辈分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義凈譯《佛說大孔雀明王經》中的唐代北方方言聲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