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路径探究

2021-01-12 01:01杜继文刘寅雷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校

杜继文 刘寅雷

摘要:新时代,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能够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當前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内部还存在项目管理不精确、不明确的问题,所开展的服务同质化严重,相应的志愿服务也不具备较强的育人功能。因此,新时期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应当提升对志愿服务组织效能的重视度,规范现有的志愿服务工作流程,通过激励管理、树立模范形象的策略,来激发志愿者的热情,以此来进一步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

引言:新时期,对于如何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学校应当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考量,引入体系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管理工作,对相关工作进行优化改善,完成对相关团队组织的构建、打造,提高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效能。

一、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项目问题

当代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所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过于单一,并且每年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变化不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组织应当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在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活动中,还很少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元素,部分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活动所选择的项目不具备较高的实效性,相关志愿服务内容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社会认可度低。总体来说,当前高校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存在深度不足,另一方面,相关活动还存在短期化的特征,其时间、内容和对象往往不固定,相关服务也缺乏专业指导,并且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的骨干力量也没有过多精力完成对项目的策划、管控。

(二)同质化严重

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效能有赖于教师悉心指导,以及对相关工作进行精确、合理的部署,同时,也需要得到外部资源的支持。但是志愿项目的开展形式以及开展内容往往是由组织内部的骨干成员来决定。因此,由于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骨干成员不具备良好的顶层设计能力,在组织相关活动时缺乏创新意识,相关活动存在新瓶装旧药的现象;志愿项目的创新性不足,志愿服务结果受志愿者的选拔、考核等多方面的评价影响,志愿组织不愿意冒风险去创新现有的服务。

(三)育人功能相对较差

高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能够回馈社会、帮助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自我,传播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也是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形式来体现出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思想内涵。但是在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普遍存在“一次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而此类“一次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循序渐进的服务引导,从而使得受助人员满意度不高,同时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员也未能够在循序渐进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其次,大学生在相应的服务期间也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回馈社会,无法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除此之外,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当前社会治理的另一种方式,然而,大部分志愿者还缺乏对相关工作足够的认知。

二、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效能提升策略分析

(一)加强领导重视

高校在对现有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优化改善的过程中需要落实顶层设计,完成对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骨干成员常态化、体系化的教育培训。其次,学校内部的二级学院还需要明确相关工作的主体责任人,学校也需要聘请专家、学者来对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教学指导。因此,新时期要想确切地提高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效能,学校高层领导应当引起对相关工作足够的重视,在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打造、建设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组建一支高效、高水平的志愿服务组织。

(二)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高校所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应当严格按照pdca循环管理理念,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并且严格按照规划内容执行相关工作,完成服务之后还需要检验服务效果,以及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此外,高校所开展的志愿组织服务应当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的需求,深度分析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结合当前高校办学特征以及大学生专业特征,完成对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以及制度的顶层设计,确保志愿服务具备针对性和侧重性且能够满足服务社会以及锻炼大学生。除此之外,在组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过程中,学校还应当优先完成对组织内部骨干团队的建设,由骨干团队带领其他志愿者围绕着志愿服务的目标来开展相应的志愿行动,根据受助者实时的状态变化来给予其特定的支持,并且骨干团队在志愿服务期间还应当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状况,完成相应的阶段性服务报告,并且落实对其他志愿者在相关工作管理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三)激发志愿者热情

高校要想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效能还应当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每一位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将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充分践行,进一步增强相关组织内部的工作凝聚力以及工作激情。在此过程中,志愿组织需要通过定期宣传教育来提高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将志愿服务中所包含的时代使命以及服务理念向广大的青年志愿者进行有效传递,进一步明确其服务动机,并且鼓励高校大学生走出宿舍参与到社会丰富的活动中,结交朋友、接触社会、感悟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高校在提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高校的办学特征以及学生专业学习的状况,尽可能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对现有的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优化改善,并且融入顶层设计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均能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贺瀚.新时代提升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效能路径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5):6.

[2]余舒敏,刘宏奋,邱伟波.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1):3.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