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国情怀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和培育

2021-01-12 06:56周文焱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培育道德与法治

周文焱

摘要:家国情怀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家庭和国家情感在课堂中的渗透和培养还不成熟。因此,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在完成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培养家庭和国家情操,进行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和实践。

关键词:爱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渗透;培育

一、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道法课堂的现状

(一) 教师专注教材知识点的教学,未能深入内容教学

在小学的道德和法治课堂上,有些教师始终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道德和法治教科书中的知识,不能统合和强化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顺应时代潮流重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些道德和法治的教学中,老师们只顾着在讲台上讲教材的知识,不考虑学生的是否已经理解知识点。因此,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不能提高,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不仅降低了道德和法治的教学质量,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此外,一些教师在教科书和教材中只是简单介绍爱国主义,但并未深入探讨爱国主义。学生只停留在表面學习,对中国的爱国主义没有深入的理解。这既没有培养到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也没有促进小学德育和宪法课的有序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上课的时候很难安静地学习无聊枯燥的课。他们对教室的学习没有兴趣,对学习也没有兴趣。但是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根据现在的学校制度,有些教师依然不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仍然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采用基础的的教室教育方式,无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逐渐适应单调的德育和法治教室,逐渐形成僵化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对学习道德和法治感到厌恶无聊,不利于爱国主义的学习,更不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家国情怀教育融入中小学道法堂的教学策略

(一)以小见大,从家升华至国家

如果教师试图简单的描述爱国主义的内容,小学生根本无法清楚了解具体要怎么做。他们可能无法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爱国主义。在这一点上,他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进行教学,比如说学生年纪不大,同时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可以从家乡出发,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的爱国主义建设。

例如,通过学习“我生活的地方”课程,我们可以首先给学生基本的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你认为你自己的家乡最美的是什么”,从而确立学生对家乡的认同。因此,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完成“寻找我的城市中最美丽的事物”,并邀请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在发现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家乡的美丽,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最后,教师应作最后发言,将主题引入国家之美,突出家庭、国家的概念。学生可以探索和欣赏家乡和国家的美景,最大限度地增强他们对家乡和国家的认同感,教学更能被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提高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在开展本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低水平的学生,把握年龄段学生学习的习惯,采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作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新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打破了以往课堂的单调性和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使学生感到趣味教学。此外,通过开展道德和法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新科技和其他教育媒体进行更直观的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学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变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

例如,通过开展"欢欢喜喜过国庆"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以国庆节的由来为出发点,准备一段关于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变化和结果的视频,简单地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在这段视频中,教师可以关注中国的进步和近年来的进步,以及更多刺激学生感知的图像,如神舟五号发射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通过过去落后与现在繁荣的强烈对比,教师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母性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感受母性的力量和繁荣,增强民族对自己的信心。

(二)集思广益,培养爱国情怀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进行合作教学,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和活动,就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通过学习“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节的内容,在解释了学生家乡值得敬佩的伟大人物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那些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在被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共同选出印象最深刻的国家伟人。然后,小组成员展示这位伟人的伟大作品,并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语:重视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遵守纪律、遵守法律、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是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现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教育中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才能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参考文献

[1]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2020(4) :196.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培育道德与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