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 合作 发展”模式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策略

2021-01-13 20:43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武金双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活动课高中生心理健康

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 武金双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通过新课开设、教学模式创新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今,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频次逐渐增多,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活动主题缺乏明确性,活动课上部分教师完全放任或过度干预,导致课堂氛围躁动、紧张,并且会因课堂无序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进程,难以真正满足高中生心理健康学习需求。从整体来看,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差距,会不同程度制约学生成长。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可在活动课上运用“唤醒,合作,发展”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以合作方式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为了让学生在课业学习、心理健康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并灵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心理健康活动的育人价值最大化,让高中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唤醒,合作,发展”模式在活动上实践,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如高中生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据此细化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真正唤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为日后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发展做好准备。

唤醒学生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高中心理健康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性,结合年级特点,客观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困惑,进而针对性帮助学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鼓励学生加强心态调节,争取早日从焦躁、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且学生尝试与心理健康教师交心,自此建立信任桥梁,在自我努力、教师辅助下掌握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巧。久而久之,高中生会排除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偏见,并主动参与活动课,成为活动课组织、发展的一份子。尤其是在活动课设计阶段,参与者与心理健康教师良性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设计明确、可操作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全过程体验,进而调动学生在活动课上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真正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规范行为。

组织合作活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持续推进,从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合作力量的推动,只有学生间、师生间同心协力,奔赴共同目标,才能优化活动课教学效果,为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活动设计期间,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精细化设计原则,并且保持清晰设计思路,使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顺利过渡、自然联系,真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架构,增强高中生自信心。对于团体互助模式,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营造浓厚、轻松的班级氛围,并鼓励学生要互相信任、紧密团结,借助团队力量攻克阻力,使团队力量有效迸发,最终锻炼学生协同合作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互助学习的重要性,即便学生走向社会,仍能借助合作模式披荆斩棘,进而强化内心力量。

形成良性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否良性推进,持续受益于高中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与心理健康知识运用、教育评价、意识激发、活动调整等因素间互相作用情况有一定联系。具体而言,高中心理健康教师要在活动课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活动课参与的意义,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参与的意愿度。接下来,教师针对阶段性活动课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以便真实、全面了解课程教学情况,据此得知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为弥补教学不足而调整活动课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自此之后,心理健康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广度、深度两个层面激发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唤醒学生思想,使其强化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的责任感。长此以往,有利于优化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质量,带动学生由内而外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拓展。

随着高中生心理素质提升需求多元化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也应要动态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唤醒学生意识、组织合作活动、形成良性发展,“唤醒,合作,发展”模式适应当下学生心里健康状态,会为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助力,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活动课高中生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