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体状况分析

2021-01-13 14:50郑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宜春市农家村级

□文/郑勇

(宜春学院江西·宜春)

[提要]本文梳理自2005年以来由商务部启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分别在国家层面、江西省及宜春市层面的运行状况。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文献资料,描述该工程启动至今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分析该工程取得的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无可避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展望。

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简介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由商务部启动的,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途径是国家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目的是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期改变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状况,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企业开拓了市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政府赢得了民心,得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逐步构建起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基本运行情况

自2005年以来,商务部积极推动各城市、地区共同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各地区积极响应号召,在乡镇、农村流通主体的建设与改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提升了农村流通体系的覆盖面,初步形成了基于市、镇、村的一体化流通网络。同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农村消费的提升。到2007年,农村零售消费品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步提升至13%。另据商务部统计,这项工程扩大农村消费近600亿元。截至2007年底,全国2,373家企业当年建设农家店10万家,累计建设农家店26万家,覆盖75%的县市,新建和改造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5.1亿元,近3亿农民受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为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到2011年底,全国建成连锁化农村超市60万个,覆盖全国75%的行政村。截至2013年,据国家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形成。全国现有农村超市商业面积达4,000多万平方米。通过超市、便利店的新型业态引入和标准化改造,农村商业面貌焕然一新。既使得改造后的农村超市成为一道新的风景,又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环境上的差距。

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江西省运行状况

目前,江西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至2009年底,全省共新建和改造日用品和农资农家店项目7,764个,经验收合格6,840个,其中乡级店658个,村级店6,182个;日用品店5,868个,农资店972个;农家店新增销售额185,154.3万元,新增营业面积314,423.7平方米,带动社会就业6,996人,新增税收2,808.95万元。建设与改造配送中心45个,新增配送面积101,246.7平方米,总投资12,025.45万元。

2010年全省新建和改造2,929个农家店及600个示范信息化点、新建51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力争到连锁化农家店覆盖95%乡镇和80%行政村,农家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商品配送能力显著增强,统一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其中,食品统一配送率不低于80%。

从表1可知,江西省平均1个县有10个乡级店,117个村级店。其中,日用品店占87%,农资店占13%,江西省整体上验收合格店(包括日用品店和农资店)平均1个验收合格店面承载着2,217户人家的购买消费,其中萍乡市和新余市的乡级店和村级店分布最少,覆盖面最小,1个合格店承载2,292户人家的购买消费;九江市、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和上饶市的乡级店和村级店分布是萍乡和新余市的2倍,1个合格店承载2,019户人家的购买消费。最高的南昌市、景德镇市、鹰潭市、宜春市是萍乡和新余市的乡级店和村级店的4倍,1个合格店承载2,289户人家的购买消费。(表1)

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宜春市的运行状况

关于宜春市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状况,笔者借用宜春市服务业办公室编纂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万村千乡”整体情况报告》加以说明。自2005年商务部在全国开展引导城市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为主要内容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宜春市各级按照商务部和江西省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各项工作,初步构建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改变了全市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状况,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企业开拓了市场,政府赢得了民心,特别是农家店信息化改造的铺开,使全市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得以加强。

(一)取得的成绩

1、农家店建设情况。截至2015年底,全市先后改造建设农家店3,819个,其中残疾人农家店50个。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农家店建设改造规范和省商务厅的要求,对农家店进行铺地、吊顶、墙壁粉刷、门窗加固,配置货架,制作“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门牌等。3,819个农家店安排上级扶持资金2,149.82万元;每个农家店面积在40~50平方米,突出日用品销售、农资供应两大核心功能,总建设面积达19.08万平方米。所有农家店均建立了进销台账,实行明码标价,开架售货;1,358家农家店进行了信息化改造,配置了电脑、POS机,开通了互联网,拓展了电信、移动话费充值和农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等业务。基本实现了统一标识、统一样式、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培训的“五统一”管理制度。全市农家店乡镇覆盖率为60%,行政村覆盖率为70%,POS机配置率为35%,农家店存活率为50%。

2、配送中心建设情况。截至2015年底,新建配送中心19个,建设总面积7.56万平方米,享受财政补贴1,144万元,主要建设完善了仓储系统、信息系统、安全监控、运输、配送等设施;平均每个配送中心有配送车2辆、商品6,000种以上,服务半径1.5公里以上,服务农家店20个以上,商品配送率达80%以上。

3、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情况。截至2015年底,新建乡镇商贸中心20个,总投资约16,087万元,建设面积71,906平方米。乡镇商贸中心建成后,年销售额达37,506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700余人,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

4、直营店建设情况。新建直营店1个,总投资88万元,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经营品种1,500余种,年营业额3,500万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1)企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个别承办企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后劲不足。(2)农村购买力分散,承办企业配送成本高,多数门店只能处于勉强维持生存的水平。(3)农家店“一网多用”的功能没有完善建立,服务范围仍限于农资、日用小商品的批发与零售经营上。(4)承办企业对“加盟店”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加盟店自采商品质量无法保证。也由于农家店店主的素质参差不齐,集中培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5)由于经营农家店的人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农家店信息化改造推广和普及困难。

五、总结及展望

(一)工程带来的收益。首先,农村市场得到了繁荣。“万村千乡”使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得到繁荣。日用品店数量增加,货物种类逐渐增多,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抑制,产品质量逐步提升。其次,农民得到了实惠。在我国“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趋势下,农村市场一直存在“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现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依托大企业,以直营、加盟、连锁三种方式进行改造,基本消除了“三不”现象。最后,农村货物流通网络基本形成。“万村千乡”自开展以来,覆盖面广,逐步以连锁经营超市的店面方式分布各个县乡镇,即使是偏远的乡镇,都进行了就近店面点式的统一配送工作,初步构建了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缓解了农民消费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基础政策落实到位,物流网逐步疏通,使得农村市场流通渠道初具规模。

(二)存在的问题。首先,很多农家店由于农户分散,资金不能跟续,出现了发展乏力,后劲不足的现象。农户经营者也多是留守的老人和体力欠缺者,造成了经营无方、粗放和无秩序。其次,承办企业素质参差不齐,造成配货不及时甚至骗取国家补贴现象时有发生。最后,农家店受电子商务市场挤压,获利很少甚至赔钱的现象也很多。仅就宜春市服务业发展办统计显示,就有很多比重的“万村千乡”农家店店主转让店铺、关店出外打工、专营他业等。

(三)未来展望。应该说,2010年以后,由于快速发展的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兴起,农村地区的商品消费和产品流通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和发展。各大物流企业都能把业务深入到农村腹地,甚至山区里面去。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实事求是地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作用就逐渐褪色了。根据笔者的访谈了解(与宜春市相关部门同志了解),该工程已经逐步退出了政府和乡民的视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或者转型为电子商务服务的阶段了。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民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及购买所需产品的主要渠道。笔者认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需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才能延续其生命力。

猜你喜欢
宜春市农家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江西省宜春市老年大学校歌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