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养老:新时代可持续康养

2021-01-13 14:50单林梁卓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老龄化服务体系养老

□文/单林 梁卓然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通过各个国家的社会现状和人口数量观察,人口老龄化现象都十分的严重,都在不断的尝试从各个层面分析、判断和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各个国家的健康和养老问题都将对国家的社会安定、就业情况、人口基数、技术发展、社会文化等层面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本文从社会背景、改善举措等方面尝试探索健康与养老体系的搭建,如何通过这种体系重新开发人的能力,为当地的经济做贡献。

一、搭建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的社会背景

根据一份关于老龄化时间节点的调研数据来看,中国早在21世纪初年就已经进入了轻度老龄化社会,而完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会在2025年。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从法国的115年到美国的65年,从德国的45年到日韩的24年。中国与日韩的城镇化水平提升和经济增长速度曾一度相似,而现在更是已经超过了日韩两国的发展速度,但是日韩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水平依然超越中国,那么根据日韩两国的老龄化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也可以预估我国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的时间跨度也不会太长。

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发展,国家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不足和问题,如财政支出成本过高而不堪重负、就业岗位匮乏、劳动力不足、技术发展速度变缓等。但是如果我们对“老龄人口”和“老龄社会”的看法进行视角转换,将其看作一个随着长寿时代而来的重大机会。

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突飞猛进,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和智能化所替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算法和机器对于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发展依靠人力的格局将会得到改变,产业发展将更加的依赖于人的智力、机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与人的协同。

老龄人口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智力,可以充分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年轻人。尤其是在一些专业的稀缺领域,还需要专业的老师傅来带领年轻人。同时,未来的健康和养老产业,以及与老年人消费、学习相关的产业,都会带动就业的增长,带动人才的储存和培养。

总体来看,我们从消费、学习、休闲、社交、爱好、医疗、康养、大健康、家庭、社区、旅游、教育等各个视角下观察老龄化现象下的老龄人口,我们发现他们在这些层面都能与社会、国家和他人建立紧密的连接,他们不是突然成为一个孤立的社会群体,他们从文化、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参与培养出更多的就业人才。

国家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大数据系统、人类管理等协调合作的发展模式。在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搭建过程中,应关注一些企业组织在健康养老产业方面做出的探索和成绩,我们需要与它们展开有效的合作和管理,更好地利用好新一代信息管理技术、大数据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等,把当前尚未成熟的健康养生服务体系融入新时代的技术和管理内容中,让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运转效率更加高效。

二、如何构建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城市化、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健康养老的各种资源供给不足,信息技术水平在健康养老方面应用水平也比较低,从整体情况来观察,我们的健康养老服务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智慧养老、健康养老、文化养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尽管多地区的政府、社会、企业等投入了很多的资源进行探索,却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参照体系,缺乏相关的标准政策和顶层设计,更多的尝试是在小的微观层面不断地改善。接下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些许建议,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健康养老体系为当地的人才培养、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一)坚持公正和可持续的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政府居主导地位,对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全民性质的监控和考量,调动社会各项保障标准下的资源,将定额、挂钩与适当倾斜等各种办法结合起来统筹分配,坚持缩小不同群体之间差距的原则。

参考城市老年人养老金调节机制,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动态增长与机制,以大于城市养老金增长的速度进行调节,逐步缩小城乡差异,缓解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

推进农村老年人健康评估与管理服务,强化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常规体检、就医就诊教育。制定实施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培养、使用、晋升、补贴倾斜政策,建立山区农村集体配置急救车制度。

政府牵头调动社会资源,搭建健康和养老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信息算法推动建立因材施教服务终身学习的老年教育体系,通过互联网高效地传播老年教育的课程资源,使得健康和养老体系在知识认知上打下基础。

(二)搭建高效的健康和养老响应团队和支持体系。一是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聚焦重点人群如妇女、老年群体等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需求,及时地响应和满足人民的需求。改善妇幼保健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儿童、老人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二是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建立反应及时和迅速出现场的机动医学救援队伍。三是组建应急物资支援体系,在人们健康和养老方面出现重大问题而需要匹配的物资时候,政府能够调动储存的对应物资,或者能够迅速及时地从协同体系中调配物资。四是建设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体系,关注人们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能力,协同和优化心理机构、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层次规划布局,推动各种资源和机构的协作服务能力。五是搭建政府牵头、政府监督、政府审核的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由商业健康保险分担社会健康和养老的成本,组成政府和商业保险共同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养老。

(三)促进健康与养老服务业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结构。老年人员的健康和护理问题,是健康和养老服务系统中极为明显且紧急的问题。积极开拓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结构体系,为养老人员提供体系的、持续的、适宜的服务内容,从而更能帮助人们解决医疗资源紧张、老年人医疗护理成本高、养老环境单一无趣、老年人孤苦无依等现实问题。

对于养老院,我们可以在院内设立一个小型医院场景,将医护人员的查房、康复训练、健康档案、日常膳食、营养关注等标准体系内容引入到养老人员的生活当中,让人们根据明确的一定标准体系进行“自查自检”和“互查互检”,使得养老人员更加地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实现健康意识在人群中传播和影响。养老院也可以与社会机构如老年大学、绘画、音乐、计算机、书法、歌唱等合作,在养老院开设学习分校或项目组,丰富养老人员的生活内容,避免养老院重复的、机械性的、枯燥乏味的生活模式,实现不同的人根据自己擅长的或喜爱的内容进入心流体验,从而摆脱匮乏场景对养老人员身体和精神状态的负面影响。

对于健康和养老的服务落地和执行的机构,我们可以与社区合作,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体系,将同一个社区或就近的社区联合起来,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协作和家庭承担的方式,支持区域内的养老人员开展不离开家庭的健康护理模式,把家人、当事人、朋友、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起来,从而降低人力成本、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

国家和政府建立完善的家庭照护支持系统。以政府的经济补偿、法律保护的员工带薪休假、养老服务的免费培训、家庭养老床位等多种方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挖掘家庭健康和养老照护的知识、经济、时间和能力。

(四)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和设施配置。建筑和居住空间环境的布局和场景,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空间的合理布局、光线的照射程度、生活设施的远近等对人的健康和养老都产生着影响。参照美国的“积极老龄化健康社区计划”、英国的“终生社区终生住宅”、新加坡的“乐龄”公寓等设计理念,积极打造适合中国的以全年龄段为前提的社区居住环境。

对空间功能的合理利用,将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关注部分之一。科学规划居住小区、便民超市、购物商场、写字楼、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等,对人们居住区域内的健康和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服务网络的搭建、服务响应的速度等方面要合理设置,积极推动服务资源自上而下地落实到人们身上、人们心中。

由政府监督统筹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照料中心、敬老院、社区驿站、家庭床位等设施的配置,制定以社区为中心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建设指导规范,培养合格的统筹、对接、技术等人员,促进区域内服务功能的衔接、资源的多元化。

(五)聚焦发展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人的全年龄段都是聚焦于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社会关系需求,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各方面共同协作,通过提供相应的岗位和职责来承接养老人员的过往经验、自主发展和学习能力,使之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注入多元化的力量。

政府应当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拓展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护林、环保、巡山、卫生、安全、城管等,建立人才信息库和身体健康状况档案,出台就业保险、福利、薪酬政策,补贴雇佣老年人的企业,制定完善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劳动力队伍建设规划。

构造社区养老人员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身份,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和治理社区。组织社区老人形成幼儿看护团队,照料看护社区内玩耍的孩子;组织社区环境卫生志愿者,构建干净美好的美丽社区;聘用社区老人为物业服务人员,让老人们为熟悉的社区邻居提供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

搭建养老人员的过往职业经历和能力体系,让他们与幼儿园、小学、中学、社会团体、商业机构、政府组织等进行沟通互动,传授他们过往的经历和经验,讲述他们为当地、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文化等作出的贡献,培养年轻人们的尊老爱老的孝的精神状态。

三、结语

我们要继续集中政府、社会、人民群众的团结意识和协作力量,聚焦探索影响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居民养老的主要因素,统筹深入地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城镇、健康公司、健康家庭、健康个人等项目的进度。通过搭建每个个体、组织、社区、村落、乡镇、县城、市区等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协作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完成医疗保障、身体健康、环境宜居、心理健康等最终的目标和任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养老需求。依靠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让健康中国的各项任务在各个基层、各个单位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老龄化服务体系养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