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差异的分层教学案例与策略

2021-01-13 00:52孙越
当代体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学练跳绳动作

孙越

当前,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结构呈现出两极分化与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运动参与兴趣上的差异,身体机能和技能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给每位学生的体育课学习赋予了个性化的特征,使教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面对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练习在身心两方面充分发展。本文以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分层教学结合教学策略与各位同仁探讨。

这是一节一年级原地并脚跳短绳的体育课,体育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做韵律绳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采用绳操进行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热身活动的趣味性,又能够做到体育课器材的一物多用的效果,然后组织、指导学生散点站立,自主练习原地并脚跳短绳技术。在练习中发现有的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此项技术;有的学生跳绳时速度不稳定,忽快忽慢;有的学生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失误较多;有的学生两脚依次跨过绳,动作不连贯;个别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相对弱些,练习兴趣不高,一会跳一会又不跳。针对上述现象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将学生分成四组,并针对性的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指定的地点再继续学练。第一组是跳绳技术熟练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练习,要求能够连续快速原地跳短绳40个;第二组是初步掌握原地并脚跳短绳技术的学生,由小组长带领,边唱儿歌边练习(小朋友,起得早,空气清新,时光好;学跳绳,炼身体,先动手来,后动脚),要求能够快速连续跳短绳20个;第三组是上下肢不协调出现错误跳绳动作的学生,由教师、小组长带领采用徒手模仿、说口诀(双脚并,握好绳,摇过头,准备跳;上下肢,合作好,听到“啪”声快跳起)听信号、由慢到快等多种方法进行练习,要求能够初步学会原地并脚跳短绳动作,原地连续跳绳10个;第四组是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兴趣不高或不会跳的同学,由教师单独指导,先组织学生徒手摇绳、摇绳与双脚起跳配合的徒手练习,接着带领学生采用持绳慢搖慢跳、优秀学生一带一、说儿歌的方法等进行练习,要求能在教师和伙伴的帮助下学会双手摇绳和并脚跳的动作,这一策略发挥了学生榜样示范的作用,较好的解决了学生不会摇绳、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教师巡视指导,并根据每组的学练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评价,鼓励达成目标的小组,超越自我,进入更高学习目标的小组去学练。这一策略既激发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目标、练有方法,更使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1 原因分析

1.1 技术层面分析

通过上述教学片段,能够明显看出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学生的跳绳均落后于第一组,第二组学生跳绳时存在忽快忽慢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存在两种原因:一是学生下肢力量弱,开始跳绳时用力过猛,整个脚着地,导致跳绳的节奏不稳;二是上下肢配合不协调,两臂摇绳时力量分配不均匀,不能轻松自如的连续跳短绳;第三组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上下肢动作不协调,手摇绳动作快,脚跳动慢,脚跳动快,手摇绳动作慢,绳子过长或过短,导致跳不过去或绳子打脚的现象;第四组学生不会跳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先天运动能力较差,有自卑感,不愿意跳,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跳绳不感兴趣,学练积极性不高,导致不会跳。

1.2 心理层面分析

由于学生身体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强,加之学习能力很高,在跳绳这方面能够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跳绳水平较弱,甚至一个都跳不过,此类学生看到优秀的学生表现出色,心理上害怕出丑,更加不愿意参与跳绳的学与练。

1.3 学习习惯层面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要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学生只有不断的加以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跳绳技术。有的学生能认真听讲,积极练习。而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学习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跳绳的学习效果不佳。

2 对策与效果

2.1 技术层面对策与效果

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有效提高了学练质量。第一组的同学属于优秀生,教学中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以自主学练为主;为了提高第二组学生跳绳的速度,教学中让学生边唱儿歌边练习,加大练习的量和强度,提高学生快速连续跳绳的能力;第三组同学主要采用徒手模仿、一手持绳、另一手不持绳、按教师信号(掌声、哨声)控制跳绳节奏、边说口诀边练习、由慢到快的练习方法等,学生逐渐掌握了跳绳动作;第四组同学采用激励的方法,多给予关注,教师带着学生跳、优生带着模仿跳、双人跳、多人跳的练习,并通过儿歌(双臂向前摇啊摇,双脚踮起跳呀跳)让学生徒手跳、持绳慢跳等,通过努力有的学生进入了第三组的学练,有的学生能连续跳5-6个,有的学生能一个一个的慢跳。

从上述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跳绳技术动作的参差不齐,课中教师能够及时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进行合理的分组,制定不同层次的学练目标,巧妙地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诀,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要,较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通过学练优秀学生跳的越来越好,更加自信了;第二组学生连续快速跳短绳的能力得到提高;第三组学生掌握了慢节奏并脚连续跳短绳技术;第四组学生在教师激励和同伴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地参与学习,摇和跳的协调能力均得到提高。

2.2 心理层面对策与效果

在不改变动作整体结构的条件下,改变练习动作的难度,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动作,是消除学生恐惧心理的对策之一。例如,在进行跳绳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无绳练习,再进行摇绳练习,最后进行跳一次练习,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其逐步学会摇绳与起跳的协调配合。教师应有计划地降低练习难度,为学生创造一个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做出适当的努力之后,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总获得挫败感这种负面反馈,最终达到积极心理影响的目的。也可以将动作分解、逐个突破,最后再进行整合。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获得正面反馈,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恐惧心理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在客观原因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些可以通过安排相应的素质练习(包括对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及大脑机能调节能力的练习)消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一概而论。通过素质练习,学生能提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增强自信心,逐渐消除对跳绳的恐惧心理。第二种心理畏惧来源于心理自卑,此类学生在安排练习时,教师可以安排这类学生在队伍边上进行练习,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练习。并且语言上要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特别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关注个体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了解学情,合理分层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运动基础差异、运动技能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差异。教学中如果采用“一刀切”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学练的效果,使学习目标的达成受阻。因此,教学中要在了解学生现有的体能水平、技能基础及心理素质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分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如:在后滾翻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柔韧性好,能够灵活的滚动,有的学生身体较胖,滚动有困难,教学中了解了学生的这些情况后,就可以让柔韧性好的学生在平铺的垫子上滚翻,有难度的同学可以用两块垫子重叠,在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下从高处向低处进行滚翻。

3.2 目标具体,策略鲜明

目标具体可以给学生方向的引领,策略鲜明可以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有效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一个“触手可及”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是分层教学的显著特点。本案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练目标,做到了区别对待;通过口诀教学,教会学生向前摇绳和起跳动作的协调配合,使学生把握了摇绳和起跳的时机;通过儿歌教学提高了学生连续跳短绳的能力;对优秀生设置的目标,提升了能力,树立了榜样;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给予“开小灶”降低难度的特殊待遇,多鼓励多表扬、给予人为关怀和展示的机会等,以此激励他们要超越自我,树立自信,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3.3 评价多样,以奖促练

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鼓励、表扬的形式更要丰富多样。如:学练中可以设置完成动作达标奖、完成动作进步奖和完成动作优秀奖,对完成动作达标的同学给予一颗红星的奖励,进步奖的同学给予两颗红星的奖励,优秀奖的同学给予三颗红星的奖励等。针对学生的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正确的动作要给予肯定、激励,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建立体育课堂学习评价卡,随时把握学生的情况,做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并评出进步小明星、优秀小明星,以奖促练,以此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组,制定不同层次的学练目标,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黄集小学)

猜你喜欢
学练跳绳动作
下一个动作
跳绳的起源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画动作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NO.10 跳绳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