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观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

2021-01-14 00:21常精彩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总书记

常精彩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青年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群体。区分青年的标准主要是年龄,但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仍存在许多不同的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把 14-44 岁的人群定义为青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青年是年龄为 14-34 岁的人。本文采用的是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关于青年的年龄界定:即把处于 14-35周岁年龄段的人称为青年。根据《中国青年人口与发展统计报告(2018)》数据,目前我国青年群体占全国人口比例为31.32%,约为4.33亿人[1]。这一年龄阶段正是求学的年龄,也是可塑性很强、充满发展潜力的一个年龄阶段,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青年一词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开始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五四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源头,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青年发展相结合的传统。自此之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反饥饿,反内战”的爱国统一战线斗争,到今天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一再表明:青年的广泛参与,推动着社会向前演进,而青年的志向和追求,塑造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对于青年这一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即青年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组织的基础根植于青年。”[2]正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的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爱青年的成长成才,勉励广大青年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座谈和书信中对青年的特征和地位、青年的成长成才、青年的教育与领导等方面做了深刻论述,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也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习近平青年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高度对青年运动、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青年问题、青年工作的理论认知来源于切身的社会实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关于习近平青年时代的成长发展经历,蕴含着丰富的资政育人的精神滋养,是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来源。每一代青年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具体生活的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时代使然,但七年知青岁月磨练了习近平的意志,也拓展他的情怀,明确了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农村艰苦的生活实际深深地教育了广大知识青年,插队的过程迫使他们放下身段,面对最真实的社会现实,读懂了中国农村,读懂了中国国情,也明白了生活本身,开始思考人生,寻找改革发展的出路。许多青年正是在艰苦条件下锤炼了意志品质,产生的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改造社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插队的陕北梁家河是典型的革命老区,面对的是贫困的山区和勤劳质朴的老百姓,是日复一日的艰苦的劳动和生活。后来回忆起这一段岁月,他曾坦诚地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陕北的老乡们。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川县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也深情地说:“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4]这成了一位人民公仆一辈子努力践行的承诺。

在梁家河的磨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源头,扎根于中国最广阔的土地中,扎根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七年知青岁月为他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担当,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和质朴民情,造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和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意志品质。

(二)习近平青年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问题的相关论述收录于《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一书中,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17年5月期间相关讲话、批示、回信等共计189段论述,分8个专题。结合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讲话,深刻地阐述了新时代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邓希泉在《习近平青年发展观研究》等系列文章中,以“青年怎样发展”为核心命题,系统总结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青年观。同时强调“党管青年”原则是青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体现,丰富、创新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进一步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确定“党管青年”的重要原则是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成才,多次深入学校和基层一线,与广大青年座谈交流,勉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勇于创新创造、敢于担当历史重任。习近平青年观以“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核心和灵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理想信念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总开关

理想信念引领个人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5]五四青年把个人的命运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诠释和点燃了一个时代的民族理想和信念,在中国青年救国救民的时代主旋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理想信念来源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生活实践。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历练了习近平的意志品质,明确了他的理想信念,也是他青年思想和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开端。在与黄土高原纯朴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七年时光里,习近平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让他深切地了解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老百姓的苦乐。“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养成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6]。在接下来几十年如一日的履职生涯中,他都在努力践行自己青年时代的理想和情怀,直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忘我境界。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一代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青年一代坚定信念的程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程度。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魅力和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世界范畴内被学习和借鉴,成为民族复兴之路上一张亮丽的名片。今天的广大青年更要树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个人的理想追求的实践自觉地融入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中,用理想指引人生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个人的力量。

(二)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本领

新时代需要新青年,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很多高精尖领域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这充分体现了技术创新的迫切与重要。当代青年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敢为人先的锐气,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创新成果。个人的成长成才没有捷径,必须俯下身子努力学习实践,改进提高,历练能力。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需要过硬的本领去担当,而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7]2017年度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文泽平,前期创业多次失败,但他没有气馁,认准目标,带领一群“90后”青年人创立蓝骄集团,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文泽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成长、责任和梦想; 2018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藏族青年小索顿,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以青稞加工为产业带领乡亲们致富,用实际行动点亮了自己的人生,践行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三)青年一代要磨砺意志,敢于担当

每一代人都承载着时代发展赋予的责任,青年当弘毅,任重在肩而道远在前。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当代大学生说:“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8]“全过程的参与”是指当代青年的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恰好同向同行,这就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勇担时代重任。

神州十一号飞船宇航员陈冬上校感言:机遇来了躲都躲不过,我的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与共和国大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航天员的幸运。他身后的中国年轻的航天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36周岁,这是一个让世界羡慕的专业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年轻的航天团队,正引领着中国的航天事业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时代的发展给广大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担当。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底色

青年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着眼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加强对青年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底色,从爱国进步、诚信友善等一系列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培育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品格修养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以引领社会风尚。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9]勉励青年学子不断提高品格修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成长成才的底色,立德树人,不负时代的期望和要求。

(五)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帮助青年,为他们实现中国梦搭建舞台

全社会都要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青年,关爱青年,发展青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结广大青年,一要坚持以青年为本,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二要了解青年,主动深入基层,走进青年,真心诚意为他们办事,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团的关心、社会的关爱。”[10]

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政务繁忙,但多次深入青年工作学习一线,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关怀备至。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看着常年在气候恶劣地区工作的“80后”青年常国丽黝黑的肤色,他叮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给年轻姑娘们配备一些劳动保护用品。他还以自己青年的经历向青年们提供建议,希望青年人在工作学习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身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同时强调,青年工作要以促进青年发展为目标,以共青团为依托,努力整合党政机关和社会群团组织的工作合力,构建务实的青年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和保障青年的成长和发展。

三、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特征及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青年观源于他本人青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和治国理政的实践总结,同时也深刻回答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形成了意义深远、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青年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青年观体现了时代性和发展性。“现实的人”是社会形成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基础。当代青年正处于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价值认知方面难免存在混乱。《南风窗》发表了李少威关于“软世代”的系列文章,认为在现代年轻人中呈现出的一种在经济、理想、责任和对生活的承受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软绵绵的状态。尽管这一文化现象在青年中不占主流,但要充分意识到“佛系”“丧文化”“躺平”等现象在青年中的存在和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要结合当代青年的思想发展现状,将青年的时代特征与习近平青年观的研究结合起来,强调价值引领的现实效应,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的论述,既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基于时代需要提出来的。要全面深入地学习习近平的青年观,“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11]坚持“党管青年”,把青年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促进和保障青年成长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为青年工作提供更多的政策依据和工作动力,将广大青年的热情和奉献集中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当代青年要以习近平青年思想为指引,把握时代脉搏,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励志勤学,将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植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的实践,特别是七年知青岁月的历练,要结合实际深刻挖掘习近平青年观的历史内涵和经验借鉴,这对于新时期青年的群团组织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中的历练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 “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终生获益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信心。”[12]知青岁月的经历为习近平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期,在申请入团入党时均收到了各种限制和阻挠,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进步。严酷的现实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形成稳重、顽强、踏实做事的性格。习近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赵家河的教育路线,主要负责文件宣传、干部培养等行政工作。他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和赵家河的农民一起劳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乡亲。当时许多年轻人也很信服他,跟着他做一个踏实、干实事的人。正如他后来常说的几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青年习近平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担当的人,一定是那些与普通老百姓建立深厚感情的人,也一定是那些勇于担当,踏实肯干的人。当代青年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历练才干,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习近平青年观来源于实践,也要在工作实践中实现和升华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社会是个大课堂,“‘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3]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者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14]“95后”青年肖亚洲是清华学子,他利用三个寒暑假,深入到晋西农村调研,感知基层社会变迁的冷暖,最后完成了28万字的乡村调查纪实《厚土》。从年轻又敏锐的视角认为经济发展是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状况的必要条件,但广大农村脱贫需要更多的人文扶贫的终极关怀。乡村建设最不缺乏的是清谈雄辩和书斋里的隐士,而是需要一大批具有乡土情结、人文情怀和底层意识的青年,来关注和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实践中。

(三)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一个不断产生社会精英的群体,要从内心深处具备家国情怀、人民情结,每个人都有必要深入社会基层体验时代的变迁,矫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汲取成长的养分。其实在中国的土地上不乏这样的优秀青年,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斗着的那些党员干部,像西藏达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索朗央吉一样,把“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作为自己的初心和承诺,甚至十几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情怀和担当。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后,广大青年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冲锋一线,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1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结语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和中坚力量。习近平青年观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认识青年,培养青年,发展青年,在强调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需求的同时,明确以政府为核心的国家权力机构的思想政治需要对于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正面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阐明了青年是政党、国家和民族现在的重要力量和未来的决定力量,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都要形成关爱青年、培养青年、发展青年、依靠青年的思想认知,自觉抵制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青年教育去政治化、宣传普世价值等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引领青年的健康成长,以实现个人成长的需要和社会期许之间的正和效应,在实现“大梦”与“小梦”的和谐互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