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1-01-14 08:23玄根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玄根利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模式创新要求提高。初中学生正处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具有小学阶段的激昂情绪特点,又具有高中阶段思虑世界与人生的思维特点。这就导致初中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混淆不同事件重要性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便常常会遇到“挫折”,并产生消极情绪。对此,教师应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眼光与习惯认知世界,以此辅助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要求教育更注重人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感情绪体验、更关心人的品德素质养成。这就要求教师既是教书育人者,又应当是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要以科学、有用的方式呵护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心理保健能力,让学生精神愉悦地投入学习中,为他们终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一、心理健康分析及现状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各自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也各有不同,因此,现代化的初中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因人而异。此外,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前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爱情、工作,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使得不少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若是有老师给出适当心理辅导和建议,这将极大的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培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2.1关注校园教育,建设积极环境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因此能够划分给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数量较少,而要保证教育质量,教师就不能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是应当为学生建设具有心理方面积极影响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将课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校园中,从校园环境、文化、校园活动、教师行为、心理课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建设全面的积极环境。在校园层面,教师应当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向学校提出要求,将校园的景观设计与积极的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内容的渗透教育。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从学校与学生两个方面入手,在学校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师、语文教师共同为校园的各处场景设计积极的文化主题。比如,学校的操场应当确定健康、拼搏、超越自我等文化主题,并且在围墙、宣传栏等场所应当添加相应的图画。而在学生方面,教师可以联合美术、书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共同开展主题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积极的思维创作符合文化主题的图片、文字作品,然后由教师将这些作品作为相应场所的装饰。在班级层面,教师应当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对班主任等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教师应当了解任课教师们对学生的日常评价用语,然后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方式与内容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以此增强其他课程评价的积极心理教育价值。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建设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以此增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2.2拓展网络教育渠道

新时期,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无疑已是社会发展的热门。越来越多的学生频繁出现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这也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近年来,各学校已实现了全面的网络覆盖。学生群体无疑是网络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网上学习知识、寻找乐趣等。而将传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搬至网上,无疑可以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更好及更为便捷地引导现代学生积极健全自我心理。现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利用校园网等面向学生,锻炼其心理素质,辅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常见的模式包含网上心理咨询、训练、辅导、测试等。相比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网上教育方式在信息实效性、信息量及覆盖全面性、隐秘性等各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这也表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未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式。

2.3丰富心理活动形式,延展课堂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重在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将心理类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探索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心理育人模式,推动实现活动育心。首先,利用各种心理节日节点,如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5月25日为学生心理健康日、9月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打造节日专属的心理类活动,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关注自我、关心他人,培育心理健康素养中的心理态度。其次,依托学生群体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专题活动,如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小组体验、朋辈心理训练营等,在这些活动的设计上切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重在引导学生体验与分享,在团体的流动中浸润心理营养,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最后,开辟网络阵地,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当代学生离不开网络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模式,尝试“云模式”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要抓住学生喜欢从互联网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和求助专业心理帮助的心理,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定期发布心理微文章、心理微视频、心理书籍、心理小知识等,让学生在心理信息的獲取上更容易、更便捷。

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亡羊补牢式的教育,还是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与未来可能遭遇情况的预防式教育。教师开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学校、网络、学生家庭三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能够在上述三个途径中学会以积极、正面的眼光看待社会以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三观,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中都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瑛.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42):69-70.

[2]丁闽江,苏婷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2):66-72,11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