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及临床体会

2021-01-15 04:26张治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椎间椎间盘微创

张治民

(长春中德骨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以腰腿痛为首发症状,其中腰部疼痛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治疗LDH的标准术式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PTED)在临床治疗腰LDH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其积累的经验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PTED治疗LDH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LDH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9~53岁,平均(34.46±3.74)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14±1.08)年。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52岁,平均(34.23±3.4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17±1.0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知情同意书由患者、家属自愿签署。

1.2 纳入标准

(1)入选标准:①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②正规非手术治疗4周以上症状无缓解或改善不明显;③具有手术指征;④广泛腰椎管狭窄。(2)排除标准:①患者出现下肢肌力减退,感觉麻木;②伴有椎间盘炎症改变;③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FD,气管插管全麻后,根据术前C臂机X线透视定位,在病变椎间隙中心作3~5 cm切口,从髓核突出一侧紧贴棘突骨面分离至椎板间隙上下缘,椎板开窗,显露、摘除髓核团,检查神经根管无狭窄、椎管内无残留及神经根松弛后,放置硅胶引流,缝合。观察组采用PTED治疗,取侧卧位,C臂机X线定位确认进针点,用数根克氏针通过体表确定椎间孔位置,局麻,直至关节突关节囊,将18 G穿刺针通过局麻进针点经椎间孔穿入椎间隙,于椎间盘注射1 mL青蓝胭脂红,显示椎间盘内部结构,置入导丝,扩大工作通道,放置7.5 mm工作套管,用夹钳取出髓核;全部椎间盘摘除后,将工作套管转动,检查有无游离在椎间盘的碎块,修复破损的纤维环,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技术。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术后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术中出血量。(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情况,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功能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3]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卧床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卧床时间(d)对照组(n=30) 52.32±19.23 126.38±48.12 13.73±1.82观察组(n=30) 72.12±22.12 80.12±46.12 6.72±1.21 t 3.700 4.077 17.568 P 0.001 0.000 0.000

2.2 疼痛程度及功能情况

两组术后ODI指数、VAS评分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前ODI指数、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功能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功能情况比较(±s,分)

ODI评分术前 术后 t P 术前 术后 t P对照组(n=30) 4.78±1.36 3.87±1.42 2.535 0.014 3.53±1.42 2.85±1.12 2.059 0.044观察组(n=30) 4.68±1.35 3.12±1.03 5.032 0.000 3.54±1.38 2.13±0.95 4.610 0.000 t 0.286 2.342 0.028 2.685 P 0.776 0.000 0.978 0.009组别 VAS评分

3 讨 论

临床针对LDH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以往采取的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易破坏骨性结构,对患者的脊柱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且术后疼痛感较强。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在治疗LDH中得到应用。微创手术创伤较小,且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脊柱的稳定性不会造成破坏,深受广大患者喜爱,成为临床治疗LDH的新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比对照组低,术后ODI指数、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LDH患者采用PTED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术式创伤较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PTED治疗LDH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微创优势,可从后外侧直接经椎间入路进行椎间孔成形、椎间盘摘除,直接定位椎间盘突出部位,直视下进行摘除;同时PTED从椎间于下方安全三角进行入路,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降低术后炎性反应,进而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但使用PTED治疗LDH时需深刻了解纤维环周围解剖、神经根孔、神经根镜下外观及安全三角工作区等;且在术中应对内窥镜与操作器械交替使用,不可直视下进行操作,而椎间孔狭小的视野、孔间限制PTED的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LDH患者行PTED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猜你喜欢
椎间椎间盘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