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槐树庄长7油层地质储量评价

2021-01-15 08:18安鑫胜师学耀白光辉庄岩闻星宇
关键词:含油油层储量

安鑫胜,师学耀,刘 伟,白光辉,庄岩,闻星宇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

槐树庄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南部,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槐树庄区现有各类油水井59口,其中探井43口。目前主要含油层位为长6、长7油层组。受限于复杂沉积作用,槐农区域在纵向上有着较大的地层差异,虽长7和长6地层有着明显的区域分界,但是其在周边区域并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分界,根据周边提交探明储量区所制定的分层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后续的探明储量计算也有着较大的难度。本文在对鄂尔多斯盆地槐树庄长7油层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油藏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容积法对其地质储量进行了评价。对槐树庄今后的精细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沉积稳定,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克拉通叠加盆地。直罗油田槐树庄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从构造位置上来看,其位于陕北斜坡南部。在湖泊发展的过程中,延长组长7是湖泊的鼎盛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沉积,如今也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机质丰富的半深湖、浅湖相沉积,是鄂尔多斯盆地中极其重要的生油岩层之一。在长6油层组中,该区域的主要盖层为湖相泥岩,这种岩石源于长4+5的沉积。此外,长6油层油气的储集也受益于该油层砂岩所发生的成岩变化、水道前缘沉积以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区域的水道间,使得油气储集也有了良好的封盖和遮挡条件。长7~长4+5沉积共同形成了一个完备程度相对较高的生储盖组合,从南向北有着适宜的生储盖匹配[1-3]。本次储量计算区钻井资料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富县组,三叠系延长组(未穿)。各层组岩性特征中,除安定组发育泥灰岩外,其它均由砂泥岩地层构成。侏罗系下统富县组与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不整合接触,其余层系间均为不整合接触或整合接触。本区内侏罗系富县组、三叠系延长组长1油层组残留厚度变化较大,而其它层段厚度比较稳定。

2 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从顶面构造上来看,与长6油层组相比,长7与其有着相似的构造特征。长7是一个有一定的西顷倾向的斜坡,共包括低幅度鼻状隆起2~3条,从长轴方向上来看,北部鼻状隆起的展布方向为东西方向,同时还有一支体型相对较小的鼻隆;在南部地区,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单斜,小型鼻隆的展布方向为北西方向。在研究区域内,长72有1条相对较大的鼻状隆起,从南部方向上来看,该鼻隆的发育分别经过富西123、槐236、槐291,鼻隆的幅度的最大值为10 m,宽度的最大值为1.5 km,长度约为8.5 km;在研究区域的东南地区,有一支低幅度鼻隆,该鼻隆的发育分别经过槐292、槐18。与长71时期相比,长72不同时期内的构造形态及构造面貌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

2.2 储层特征

对于本研究区域而言,长7储层所形成的岩石的主要特点包括灰色或者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同时还包含一些钙质细粒岩屑砂岩(见图1)。从碎屑组成上来看,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区域和长7储层主要的碎屑为多种长石,同时还包括一部分石英,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黑云母和岩屑等,有着中等级别的成分成熟度。在鉴定了47个不同的砂岩样品以后发现,在本研究区域中,长7碎屑中的主要组分是长石,其在碎屑中的含量为7.2%~56.1%,平均值约为41.9%,这些长石大多发育为斜长石和钾长石;其次是石英,其在碎屑中的含量为10.1%~28.3%,平均值约为22.3%;岩屑在碎屑中的含量为6%~30.2%,平均值约为11.4%,通常会发育为岩浆岩和变质岩岩屑;除此之外,碎屑中还含有一部分黑云母,其在碎屑中的含量的平均值约为5.1%(见图2)。

对于长7储层而言,其所含有的填隙物平均含量为19.3%,大多是自生矿物。在这些填隙物中,绝大多数是胶结物,泥质是主要的杂基。在鉴定了本研究区域中的47个砂岩样品以后发现,在胶结物中,(铁)方解石、绿泥石、水云母、(铁)白云石、硅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65%、4.91%、3.20%、2.37%、0.17%。其中,方解石的主要形态为连晶状,微晶、泥晶的主要存在形态为基质,交代碎屑,充填孔隙。在盆地沉积的过程中,首先沉淀的是方解石,其次沉淀的是白云石。不难看出的是,绿泥石薄膜的主要发育特点是不均匀,孔隙的填充需要大量的水云母胶结物,偶尔还会有石英次生对孔隙进行充填,从而确保绝大多数的粒间孔被有效填充,由于填隙物中含有一定的方解石和绿泥石,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沉积环境是一种偏碱环境。

2.3 油藏特征

根据目前已有的油藏勘探经验可知,对于鄂尔多斯盆地而言,该盆地的延长组油藏的分布和形成往往会受到生油凹陷的影响,油田的载体主要是三角洲前缘地区的分流河道中所含有的砂体和临近于湖岸线的三角洲平原,储集砂体的整体发育状况往往会直接影响延长组油藏的发育与形成过程。

在本研究区域中,储集于长7上部的砂体通常是覆于烃源岩上或者与其紧邻,从整体上来看,长7烃源岩的主要特点包括生烃强度大、有机质演化高、生烃潜力大、有机质丰度高、分布面积广等,由于长7储层周边的遮挡、封盖条件良好,因此也为油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区长7岩性油藏的形成会受到裂缝发育程度、储层物性、受相带变化的共同影响,油藏主要存在于中扇浊积水道砂体区域附近发育良好的部位,从平面上来看其展布方向为南西向或北东向,其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连片性差、含油砂体的实际分布面积相对较小等,油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交错叠置。除此之外,油气二次运移受益于裂缝和骨架砂体,由于油水分异不够明显,含油性有着较大的变化,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等,从而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弹性-溶解气驱动岩性油藏。

3 地质储量评价

3.1 计算方法

通过对槐树庄地区的分析,在了解了该地区的主要的油藏特征以后,利用容积法对该地区的储量进行计算[4,5]。公式为:

N=Soi×φ×h×A×100×ρo/Boi

式中:N—石油地质储量(104t);A—含油面积(km2);h—有效厚度(m);φ—有效孔隙度;Soi—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ρo—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Boi—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对本研究区域储量的计算是基于目前已有的采油资料、试油、岩心、钻井等分析成果完成的。通过钻井取心、测井解释、试油成果等资料对含油面积进行了预测;通过面积加权法计算有效厚度;利用岩心孔隙度和声波时差测井参数对孔隙度进行回归处理;在求取含油饱和度时,需要借助于邻区或本区的相关计算公式,利用4口高压物性(富西120、富西212、槐143、富西130)和2口密闭取心(富西134、富西120)进行计算。

3.2 储量参数确定

3.2.1 含油面积

结合槐树庄地区油藏的勘探程度和地质特征,在对含油面积进行圈定时,需要根据测井解释、探井试油的有效厚度进行计算,从而展开一系列的综合分析,然后根据面积圈定的原则,对本研究区域的含油面积进行圈定,经测量,含油面积共计16.01 km2(见表1和图3)。

表1 槐树庄区石油地质储量

3.2.2 有效厚度

在对有效厚度进行划分时,需要根据测井参数下限以及储层物性,同时还要参考与其相邻的井的试(采)油、化验分析、地质录井资料。通常情况下,由于油层内部含有致密岩性或者泥质岩,其并不会对储层的工业油流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可以将其扣除以后再计算有效厚度。对于有效厚度而言,其起算厚度等于0.4 m;对于夹层而言,其起扣厚度等于0.2 m。

结合划分的有效厚度的最终结果,对长7有效厚度所对应的等值线图进行编制(见图4),同时还求出了油层有效厚度所对应的等值线面积的加权平均值,并将其作为储量计算取值(见表1)。

3.2.3 有效孔隙度

借助于面积加权法和井点算术平均法对不同单元测井所对应的解释孔隙度的平均值进行计算,通过综合分析以后选择的储量计算值为不同单元测井所对应的解释孔隙度的加权平均值(见表1)。

3.2.4 含油饱和度取值

计算含油饱和度通常有较多的方法,其中包括测井解释法、压汞法、密闭取心关系、相渗法等[6,7]。利用阿尔奇公式进行求解计算:

经过计算以后发现,对于本区油层而言,其含油饱和度范围为38.86%~40.88%(见表1)。

3.2.5 其他参数

结合富西120、槐212、富西130、富西143的长7油层相关的原油高压物性数据,最终确定的原油体积系数为1.138,原始气油比为31.75 m3/m3,原油的密度为0.8470 g/cm3。

3.3 计算结果

借助于容积法,利用以上各项参数对本研究区域长7石油地质的实际储量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储量值为388.14×104t,叠合含油面积为16.01 km2(见表1)。

4 结论

本文以直罗油田槐树庄为研究对象,对其地质特征及地质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槐树庄区长7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槐树庄区长7油气含油性主要受相带变化、物性控制,圈闭类型属于构造-岩性圈闭及岩性圈闭;研究区长7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变化也较大,油水分异不明显,无统一的油水界面,为典型的弹性-溶解气驱动岩性油藏;经容积法计算得出该地区长7地质储量为388.14×104t。

猜你喜欢
含油油层储量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
大庆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俄标储量与SPE-PRMS储量对标分析
13.22亿吨
摸清甘肃迭部县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家底:丰富且价值重大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与完善碳汇补贴机制
石蜡溶剂脱油装置直接加工常减压原料探讨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含油和含聚污水处理单元反冲洗助洗剂改进研究及应用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