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探究

2021-01-15 00:45李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家校共育小学

李灵

【摘要】以往,社会上出现重智育、轻艺体美的现象,劳动教育更是被长期忽视。因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培养优良的劳动素养,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劳动实践;课程开发;家校共育

《吴越春秋》中的《弹歌》一文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展现了原始社会中的原始人狩猎劳动的紧张场景,同时也流露出人们劳动时活泼和愉快心情。李白的《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生动地表现了冶炼工人秋夜冶炼的劳动场景。宋代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是家务劳动的写照。可见,劳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人类社会,劳动成就幸福人生。

部分城市里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只是淹没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中,几乎不参加劳动,很多学生不仅不会劳动、不喜欢劳动,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懂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甚至出现坐享其成的“啃老”一族,不尊重劳动者,轻视体力劳动者的不良现象也屡见不鲜。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目标的“四育”提升到“五育”,把劳动教育作为五大教育目标之一,“五育”并举。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所以,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用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功能,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榜样引领学生,树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

抓住低龄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班会、队会组织观看“劳模”“大国工匠”等先进事迹宣传视频介绍劳模,开展崇尚劳动的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劳动模范的进校园、“关注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调查访谈、“爸爸妈妈的一天”职业体验、“我最敬爱的劳动者”演讲比赛、“我的劳动微视频”征集等劳动教育专项活动,我们还可以组织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返校和学生们座谈交流。

同时,及时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或平台向家长、学生传播“崇尚劳动”的正能量。多管齐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弘扬劳动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的良好风气深入人心。这样的举措为劳动教育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劳动精神在学校生根发芽,让学生体悟劳动的平凡与伟大,争做新时代合格的劳动者。

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多渠道引领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扎实开展就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开发与与整合,开展多样化劳动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综合实践》学科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一年级下册“我的好习惯”“我爱我家”等几个单元可以从自己穿衣穿鞋带帽、自己洗自己的衣物、清扫垃圾收纳物品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方面的劳动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择菜洗碗、拖地等家务劳动。又如,“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养花护草、修剪树木、清扫公园或社区垃圾等劳动实践。

我们还可以在语数英科学等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从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提炼出“劳动教育”元素,著力探索劳动教育元素渗透于各个学科课程的内容及形式,实现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整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以语文学科为例: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毛泽东带领老百姓通过辛勤劳动,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使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胖乎乎的小手》中的兰兰用自己的双手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为姥姥挠痒痒,兰兰用自己的双手给家人创造幸福与温暖。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为家人做一些家务劳动。二年级下册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中,83岁高龄的邓爷爷亲手栽种树苗,用劳动践行环境保护;《千人糕》课文通过描述米糕的制作过程,向学生传达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相应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美食制作,烹饪等劳动实践。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开设家长劳动实践课,家长充当教师角色或亲子共同参与劳动实践。

积极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如,种植花草果蔬、养殖小动物、工艺制作、家政服务、农场劳动、校园卫生清洁及美化等等课程。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专题探究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总之,我们要根据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劳动意识、精神、习惯的培养。

三、紧密联合家长,探索“家校共育”的劳动教育路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天然沃土,对于儿童劳动素养的培育起着奠基的重要作用。大量劳动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家庭是儿童劳动教育的最重要支持和保障。《意见》提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因此,引导家长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可以邀约劳动教育方面专家对家长进行劳动教育专题讲座和培训,更新家长的劳动观及劳动教育观,使家长认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有效践行劳动教育。进而在低年级开设相关家务劳动的活动或布置家庭劳动的任务,激发学生在家劳动的积极性。

(一)自我服务劳动。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每天以及长期的自我服务劳动计划,引导学生在家中养成独立刷碗筷、洗衣服、叠被子、整理个人物品等习惯。自我服务劳动是最简单的一种日常劳动,劳动教育从自我服务开始,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

(二)家务劳动。为了让劳动教育行之有效,教师要多跟家长沟通,帮助家长转变“唯学习重要论”的错误观念,使家长明白家务劳动的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劳动机会,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帮助父母打扫家里的卫生,采购居家用品,尝试为家人烹制美食等劳动实践。引导父母与孩子一起劳动,欣赏并分享学生的劳动成果,共同体验劳动的快乐。

四、充分利用多元力量,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实施学校、家庭必须密切配合,同时也应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素材。充分利用周边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工厂、商店、田园及其它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场地。提倡学生以做义工、志愿者等形式参与社会服务。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为孤寡老人提供擦玻璃、洗衣服、扫院子、烹饪美食等劳动。引导家长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区志愿服务、义务捡拾垃圾、保护环境等公益劳动,“大手拉小手”,促进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让学生在公益劳动中,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劳动教育健康发展。通过评价的引导,推动劳动教育有目的地进行,使劳动教育朝着积极方向发展。让劳动教育切实进入到国民教育体系,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用劳动实践培养劳动素养,使劳动教育真正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本文系2020年度名师工作室专项研究课题“小学劳动教育校本种植课程建设探究”(课题编号:LHKYMS2020-25)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家校共育小学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