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创融合创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21-01-16 08:35韩立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专创课程体系考核

韩立国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1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针对省内外27所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调研,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缺少专创教育平台

当前在高职院校的平台中有两类,一类是校企合作平台;另一类是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两类平台相互独立,缺乏紧密联系,企业类型单一[1]。

1.2 专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整个学校的所有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宏观性,未能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群、专业按照行业对专创人才的需求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2]。

1.3 专创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全校层面,属于顶层设计,未能聚焦专业或者专业群缺乏针对性。

1.4 专创课程体系存在孤岛化、碎片化问题

高职院校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在通识课、选修课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零散的讲座、就业指导等形式辅助,未能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等深度融合,存在两张皮。

1.5 专创型教师的数量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在已建立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中,超过63%为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教师参与度低;超过67%的教师存在无创业经验或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单一,超过90%为校内教师,缺少企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的参与。

1.6 未建立与专创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

在考核体系中,专业教学缺少对创意、创新的考核;考核内容侧重于理论和专业;考核方式单一,缺少过程考核、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和创业成效置换学分等方式;考核主体,缺少创业导师的参与等问题。

2 “专创融合创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2.1 建设创就业一体化平台

依托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搭建以学校为主体,引入山东省装饰协会、山东省匹克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上合院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和济南得厚资本等企业,建立以服务于专创人才培养的创就业一体化平台(见图1)。建立健全“产—学—研—创”协同机制、“专职—兼任”导师引育机制、“课程—教材—教学”常态更新机制、“创意—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企业—学校—社会”多元资助机制。

图1 创就业一体化平台示意图

以平台为支撑,共同确定专创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专创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立专创课题体系和修订课程标准、共同培养教师和组建专创复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为学生在创意设计、技术创新、项目孵化、专利申报、创业指导、就业帮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的服务,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质量[3]。

2.2 明确专创人才培养目标

依托创就业一体化平台,按照具备“四大核心能力”(项目方案创意设计与表现能力、施工图设计与深化设计创新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创新能力、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建筑装饰专业人才标准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符合装饰装修工程一线企业需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一定创意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懂设计、会施工、精制图,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见表1)。

2.3 构建“专创融合创就业一体化”323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托学校、行业企业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方共建”创就业一体化平台,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2方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要素进行耦合协同,围绕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进行“3位一体化”培养,形成“专创融合创就业一体化”的“323”(见图2)全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力求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4]。

图2 “专创融合创就业一体化”323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细化“专创融合创就业一体化”32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岗位认识阶段,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内完成。该阶段的学习目标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和拓展岗位,能够为下一阶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在学生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第二阶段是岗位协同阶段,在第1学期至第4学期内完成,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项技能(或单项技能)实训的深度融合,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岗位群中选择合适的岗位,并初步具备所选岗位的技术技能,基本能够独立或协助完成单项或多项装修项目工作任务,能够综合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到项目实践中。由具有“双师双教”能力的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5]。第三阶段是预顶岗阶段,以第一阶段的就业准备培养和第二阶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在第5学期内的核心任务是加强创新创业的专门能力单项培养。在此阶段的培养中,以学生的创业意向和意愿需求为目标,带领学生进入到相应的装饰装修企业,接受一线技术能手的面对面训练,接受企业真实的设计和施工任务,掌握关键要求,能够合作完成。第四阶段是顶岗阶段,在第6学期完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技术技能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的要求,自己选择或由学校安排到不同业务类型的装饰装修企业,进入合适的岗位实习。在不同的岗位上,企业技术人员以“学徒制”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让创新创业精神持续增加,为毕业后的创业立业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

表1 人才培养目标

2.4 构建“1+5+N+1”专创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主阵地[1],是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要以创意为先导,以创业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将专业理论与项目实践、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课堂内与课堂外、创意创新意识培养与项目实践能力提升深度融合,重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最优化。课程标准要体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2]。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1+5+N+1”课程体系(见图3):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创教育通识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与素养及创业实践所必需的经济、营销等相关通用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课程,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深化专业核心课改革。以开设创意设计课程为先导,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课程中,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专业教学、讲座等向学生讲授和展示该专业、该行业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材料等,揭示专业和相关行业发展前景、创业方向;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委托课题等转化成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依托学分制,设置专业拓展选修课,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根据行业创业专业协同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内增设跨专业3个必修课程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经济管理专业),为学生创业奠定基础。四是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突出创新创业内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技术研发、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技能大赛、专利、论文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项目参与学习。

2.5 建设“专创复合型”师资队伍

要进行“专创融合创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需要拥有“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复合型”的专创复合型师资队伍(见表2),这是决定性要素之一。

第一,专业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关注区域行业经济发展,以技术技能参与区域装饰企业项目的实践,在课程教学中及时补充企业发展的动态,引入企业项目创新创业案例,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第二,组织专业教师到装饰企业挂职锻炼,以企业的技术技能需要为立足点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政策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并把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创业实践,创办工作室或企业等。

第三,聘任各行业、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担任指导教师,将他们的经验、技能、成果等融入教学中,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社会资源。

第四,通过吸引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到学校兼职,与校内教师、学生组建混编“校中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协助具备条件的学生的创设公司。

2.6 构建“四递进”专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图3 “1+5+N+1”专创课程体系示意图

表2 专创复合型教师能力

依托创就业一体化平台,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校中厂”、共享开放实训室,构建“四递进”(创业认知、创业体验、创业模拟、专创实战)专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见图4),开展专业创意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孵化提供分阶段、分类别的训练,为学生在注册公司、财务管理、法律咨询、才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创就业一体化平台、校企共建“校中厂”的纽带作用。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完成设计的产品的开发、试验,充分使用基地的网络信息系统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针对性支撑[6]。校外实习基地,可通过顶岗实习,了解掌握所需开发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技术标准、销售运营;利用装饰企业的施工工地、构建车间与加工设备进行产品的研发与试产等。

图4 “四递进”专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

2.7 构建专创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学目标实现具有导向、激励、考核功能。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以发现问题、信息检索、知识更新、创意设计、技术创新、创业意识等能力为主的专创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学时学分制换机制,引导考核内容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创新产品设计、主题答辩等向强化学生能力、素质和思维考核方向的转变。

专创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学生专创学习效果的考核,由4部分组成。考核要点要以聚焦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与创意创新因素进行,应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创意、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能激励学生全力地去探究、钻研;考核标准上,把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应用为评判基础,把专业创意、技术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考核方式上采用开放式、主观主导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和过程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主体上,应组建由专业教师、创业导师、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考核团队,从专业学习情况、创业情况和项目实践情况对学生全面考核,突出创新创业成效。

构建学时学分制换机制。鼓励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学习基本学分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通过评价,可获得相应奖励学时或学分,可申请转换为第一课堂学时、学分,打通课堂之间的壁垒。

3 结语

新时代下,社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专”字上,更需具备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专创融合教育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支撑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应针对专业或者专业群不断探索并完善与改进,找到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特色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课程体系考核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内部考核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