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工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探究

2021-01-16 05:58贾明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民营企业

陈 燕,贾明航

企业社会工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探究

陈 燕,贾明航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其助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一些现实的困境和挑战也正在向其逐步逼近。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数据,能够发现我国多数民营企业缺少社会工作者岗位,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企业社会工作对于突破这些困境的专业性。本文借助文献法阐明民营企业引入企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引入后的优势,分析目前在引入方面还存在的难点,提出这些难点能够通过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来克服,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被服务企业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长足发展。

企业社会工作;优势及难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不断加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国内市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渐增大。根据历年企业招聘数据显示,用工荒问题几乎成为各种类型民营企业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部分小企业面临员工流动率高、员工素质欠缺的人员问题。更有部分中型企业面临招不到新员工,特别是一线技术员工,甚至连原来的老员工也跳槽挽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运转、创造财富的主体。员工的大量流失会导致用工荒局面的扩大,势必会戳伤企业发展软肋,破坏企业发展平衡。民营企业应转变一味关注生产率的老旧思维,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注重挖掘企业内外部可吸纳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最终达到创新发展方式的目的。企业社会工作对于这些面临迫切问题的企业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通过整理新闻报道笔者发现[1],目前聘用企业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且单就广东地区来说,与其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相比,引入企业社工服务的企业数量极少。并且这只是针对社工服务推行较好的省份来说,放眼全国,肯主动购买企业社工服务的企业就更少了。因此,本文就借助文献法为民营企业阐明引入企业社会工作后会为自身发展带来哪些的优势,分析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引入企业社会工作方面还存在怎样的难点,帮助企业主们明确这些难点是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利用其专业知识开展专业服务得到解决的,进而协助被服务企业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最终协调劳资关系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长足发展。

一、何为企业社会工作

我国学者周沛对企业社会工作这样定义: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手法,以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企业及其职工问题为目标,以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组织科学管理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员工互助精神和自助能力为追求,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增进员工福利、提升企业效率,促进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专业化介入手法与工作过程[2]。

企业社会工作通过第三方介入的方式进驻到企业中,为案主也就是企业内部的员工提供直接服务。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间接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服务,帮助管理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员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维持劳资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二、民营企业为何要引入企业社会工作

(一)解决员工心理适应问题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特别是长期在流水线重复单一工作的一线员工,更多关注自己工作量的多少,忽视与工友间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在企业内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当有摩擦冲突发生时,往往不能正确妥善处理而产生压抑心理。企业社会工作者能够借助专业知识,与存在心理适应问题的员工建立专业关系,在了解员工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为其开展个案服务。从而帮助个别员工进行心理疏导,达到释放内心人际交往压力提高工作适应能力的目的,以明朗愉悦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日的工作中。如果存在心理适应问题的员工较多,企业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为有相同问题的企业员工开展服务。利用做游戏和心理调适等方式帮助小组成员缓解紧张焦虑的适应情绪。通过部分员工心理环境的转变,带动周围员工心境的转变,进而在员工之间产生连动效应,释放激情调动活力,形成企业内部新工作氛围。

(二)维持良性劳资关系

民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主较多关注盈利的增长,忽视掉与员工关系的维护。资强劳弱的状态下,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双方之间难免会产生劳资矛盾但也会有利益相对平衡点。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协调处理劳资关系与实现双方利益相对平衡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专业优势。企业社会工作者通过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及时了解劳资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劳资双方搭建合理、理性沟通的桥梁,找寻利益平衡点的同时避免劳资矛盾的扩大化。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第三方介入的身份,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坦诚公正的态度与员工沟通,知晓员工内心真实想法、把握员工心理和工作状态、准确判断员工的需求,协助企业修改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避因不合理的规定所引起的误解和埋怨,减少不必要的争议,维护企业内部工作氛围的安定有序。

(三)形成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通常是通过企业的使命、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3]。企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开展介入,塑造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增强员工集体认同感,调整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种精神指引,会跨越经济利益的驱使作用。它能使员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挖掘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对集体的作用,更愿意投入热情调动智慧创新工作方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四)实现民营企业自身发展

在今时今日信息畅通、网络媒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年轻员工已不再只关注薪资待遇水平的高低,也开始慢慢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意味着他们对所就职的企业有越来越高的职业期望。民营企业应根据现今员工关注点的变化,聘请专门的企业社会工作者,协助引导员工制定同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完善晋升制度、增加技术培训、制定奖励办法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使企业员工认识到在本企业有其职业发展空间,当前就职环境以及可获得的资源与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符合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技巧方法,引导员工了解自身的能力、兴趣、耐性,协助员工自我评估准确定位,明确自身的工作优劣势。引导员工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助推民营企业实现自身发展。

三、目前引入企业社会工作的难点

(一)企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较低

实际上企业社会工作在港台地区较为普及,内地的广州深圳地区也是近几年才引进推广。企业社会工作的普及度、识别度都较低,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称作是一个新兴职业。民营企业在未对员工讲解清楚到底什么是企业社会工作的情况下贸然引入,势必会导致员工的困惑以及企业管理者推行困难。员工存疑心理、排斥心理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专业关系的建立,员工需要一段时间化解疑虑,敞开心扉,后续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效果也很可能打折扣。所以企业社工和企业员工之间是需要相互磨合期的,企业社会工作需要借助某种特别的方式介入企业内部。

(二)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时间无法确定

企业社会工作是一项需要社工和服务对象花费时间相互配合才能进行改变进而产生服务效果的职业。企业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过程,只有经历了企业社工与服务对象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后,员工的内心情绪和工作状态才能发生转变。由于员工个体素质和思想的差异以及改善企业环境、塑造企业文化难易程度的影响,服务对象产生服务效果的时间无法精确控制,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这样漫长的过程会让部分企业主望而却步,打消引入企业社工的想法。但是要知道环境的培育和文化的塑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总有办法解决这个障碍。

(三)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与民营企业利益观冲突

企业社工始终秉持着“助人自助 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在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维护劳资关系,维持稳定有序的工作氛围,但是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秉持的是产品更新、赢得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观。当然民营企业注重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企业社会工作更注重的是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换句话说,企业社会工作注重的是企业的社会效益。二者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思路上的差异,在做法上甚至会背道而驰。对于企业主来说企业社工从事的个案工作这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可能会耽误其盈利的增长,从而对引入企业社工岗位产生迟疑。一个有担当的民营企业不能只一味追求企业主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也要考虑全体员工的职业规划发展,社会形象的塑造,懂得回报社会。

四、如何在民营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

(一)整合企业社会工作与员工培训资源

企业社会工作与员工培训的资源可以合理整合起来,两种业务可以互通有无、互相促进。[4]可以将实务活动流程与企业培训流程中的共通部分捏合在一起,借助于员工培训过程中员工暴露出的短板,准确地把握员工发展需求,借助企业成熟流程迅速将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运作起来。可以将企业社工开展实务所需的物质资源与企业培训的现有物质资源进行调配,这样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就有了可以借助的物质资源,不仅员工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开支也得到节省。可以将企业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员工培训的方法结合起来,引入社工的实务游戏并将培训的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的创新使得员工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得到扩充。既提升了员工培训的效果,又能使企业社会工作得到企业主及员工的接纳与认同,为后续相关服务的开展介入奠定基础。

(二)制定针对员工个人的EAP方案

20世纪70年代企业社工通过“员工协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来开展工作,目前员工协助方案也是我国企业社工开展工作选择较多的方式。员工协助方案是指“企业组织为了照顾员工,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所提供的一种计划性活动,目的在发现与解决有关影响劳动生产力的个人问题,以发挥预防胜于治疗的功能”[4]。企业社会工作借助EAP系统性发掘员工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员工解决其自身工作、生活、身体健康、心理状态上的问题。通过解决员工工作上以及心理适应的短期性问题降低员工流动率、缩减员工适应工作的时间。通过解决员工生活中以及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消除员工不良嗜好、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企业的安全风险。企业社工可以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形式,与员工建立专业服务关系,明确服务对象的需求所在,为其打造符合其未来职业规划的员工协助方案,最终帮助员工脱离现实困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

(三)关注企业家的需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家和企业员工是一个整体,在考虑企业整体服务需求时,应当系统考察切不可割裂来看,否则恐怕顾此失彼影响整体服务效果。在大多数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献中,大部分学者关注的重点都在企业员工的需求上,很少关注到企业家的意愿[5]。一般来说,符合企业家的需求、经过企业家认同的社会工作理念及其服务内容,更容易得到企业家的支持和引入,企业社工才能更顺利地进入企业开展专业服务。与其他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实务相比,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包括企业员工,还可能包括企业家和其他部门管理者,潜在的服务对象众多,这一点往往被部分学者所忽略。因此,企业社工开展工作时也需考虑企业家的需求,在维持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要促成社会效益最大化,找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五、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现在正是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好时机。民营企业应在了解引入企业社会工作会为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何种优势的基础上,尽力克服自身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限制,接纳并引入企业社会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方法指导下平衡劳资关系,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形成企业良性发展新模式。相信未来在企业社会工作的助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接受新兴事物,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与社会形象的完美塑造。遗憾的是,本文是在借助文献法总结既往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未来如有机会深入民营企业中开展相关调研,内容会更为详尽。

[1]光明网.社工传爱 情暖人心——深圳龙岗“企业社工”运作模式实践回顾[EB/OL].https: //m.gmw.cn/baijia/2020-09/24/34219427.html.

[2]周沛.一项急需而有价值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论企业社会工作[J].社会科学研究, 2005(4):107-113.

[3]马进军,李东雷,侯云霞.刍议民营企业开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J].中国商贸,2011(30):253-254.

[4]武晓娟.借助企业培训平台开展社工服务[D].福建师范大学,2013:5.

[5]何辉.企业家需求、企业社会责任和我国民营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1):129-134.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romoted by Corporate Social Work

Chen Yan,Jia Mingha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Liaoning)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While boosting China’s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som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re gradually approaching. By consulting literature and relevant data, we can find that most of our private enterprises lack of social worker position, and do not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corporate social work to break through these difficulties. With the help of literature metho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introducing corporate social work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introduction, and makes it clear that these difficulties can be overcome through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s of corporate social workers, so as to help the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obta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Private enterprises; Enterprise social work;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F406.1

A

1672-1047(2021)03-006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1.03.17

2021-05-04

陈燕,女,辽宁大连人,社会福祉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社区综合呵护体系。

[责任编辑:吴祝平]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民营企业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A Social Crisis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青春社工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