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述评

2021-01-16 21:3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者理论研究

程 莹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功能,以“习近平”并含“人民健康”为主题词、“2020年11月20日”为检索日期,“精确”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中文文献219篇(手动除去重复性文献),其中期刊文献175篇,在文献来源类别中占绝大多数。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此类文献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在2016年和2020年达到峰值,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党的政策引领和人民追求健康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该领域的研究主题,我们发现排名前十的热点主题为:“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健康中国建设”“疫情防控”“全民健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生命安全”,这极大可能因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生命健康安全问题。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热点

深入剖析学界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理论资源,从动态分析视角,我们将其热点主题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形成依据

探寻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是进行相关研究的首要前提。经研究发现,学者们普遍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给予阐述。

其一,从理论维度上看,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继承马克思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谢璐妍等学者在探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中认为,人民健康的思想基础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高度契合的,指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渊源。[1]燕连福等学者在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时,指出习近平人民健康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卫生观的进一步发展。[2]二是,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健康文化。谷正等学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健康思想为切入点,将“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视为对中华优秀传统健康文化的时代继承。[3]舒高磊将其溯源至中国传统中医药学,认为传统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以及病理预防等医学智慧为习近平人民健康观提供了思想助益。[4]

其二,从实践维度上看,学术界也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着眼于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继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涂莹等学者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研究视角,梳理并概括了人民健康服务供给总量与人民不断增长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认为“健康生产与健康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习近平重视人民健康的现实基础”。[5]杨抗抗立足于历史方位的变化,认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和系统谋划是在科学研判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所处的时代方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人民健康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时代要求和风险挑战的理性认识。[6]二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实践。巩克菊以党重视人民健康的优良传统为切入点,认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共产党人健康理论与实践演化的结果。[7]王延隆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历程的同时,总结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实践是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之源。[8]

(二)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思想内涵

界定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是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这一研究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随着实践积累而不断丰富,学界主要从价值旨归、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四个视角展开研究。

其一,在价值旨归层面上,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徐汉明将“习近平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理论”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出发,将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观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9]黄清迎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提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为“全民健康、全面健康、全周期健康”。[10]

其二,在发展理念层面上,要坚持系统性思维,树立健康新理念。王延隆从“统筹环境治理与人民健康”和“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系统思维融入人民健康发展事业的全过程。[8]李慧引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来阐述健康概念的开放性和广延性,指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思想突破了传统生理健康的概念,认为其是一个全新的大卫生、大健康体系。[11]

其三,在战略目标层面上,要建设健康中国,共创安全世界。贾孝敏着眼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指出习近平不仅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以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为重要途径,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2]

其四,在基本路径层面上,坚持共建共享,维护社会公平。米亭基于共建和共享双重维度,指出共建共享不仅是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基本路径,也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之一。此外,还论述了共建与共享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即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在共建上可构建“政府—社会—人民”的三级联动机制。[13]文大稷等学者从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出发,主张在新时代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仍是党的基本理念和重大任务,其中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恰恰是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引领。[14]

(三)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是研究此课题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一,其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坚毅品格,深刻认识和真切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原则,对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一,在理论价值上,徐汉明立足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视角,指出“习近平公共卫生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现代化与国家管理职能的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创新实践的重大成果,其不仅是健康道路、健康制度、健康文化、健康理论等“四位一体”制度的创新发展,还是新时代实现“健康中国”向“健康强国”转变与跨越的行动指南。[9]江先锋等学者立足于全球责任与道义的视野,认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全球健康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携手打造“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了全球道义担当。[15]

其二,在实践价值上,米亭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视域下,指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有利于处理好、维护好人民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健康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关系、重大疫情防控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13]贾孝敏从党的初心和使命出发,指出保障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体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政本色。[12]涂莹等学者强调健康治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凸显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5]谷正等学者从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角度,指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即开辟了人民健康新方法与新途径,定位了人民健康新内涵,构建了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新理念。[3]谢璐妍等学者从经济生活、政治建设、文化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五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即为经济生活提供生产力、为政治生活铺就底色、为文化生活营造氛围、为社会生活增添动力、为生态生活积淀能量。[1]

(四)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实现路径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相关工作是这一重要论述的落脚点。通过梳理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现路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王威峰从民生、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分析人民健康的实践路径,即要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开展保障人民健康工作。[16]李静等学者总结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现实路径为:一是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以优化健康服务保障为重点,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三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全全民健康教育体系等。[17]陈桂香从推进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践行路径,指出通过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度挖掘卫生健康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力求开创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新态势。[18]刘谦等学者将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出发点,指出要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并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在健全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体系时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19]马婷等学者从政策层面出发,将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与教育理念相结合,指出将健康融入教育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减少健康不平等现象。[20]李先伦从三维逻辑的角度出发,指出依法抗疫要以党政军民协同为基本依托,以司法公正为法治保障,以规范化科学为实践原则,切实保障人民健康。[21]

(五)关于人民健康的其他论述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不仅仅包含形成依据、思想内涵、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主要四个方面内容,还包含其他方面的有关论述,具体而言:

其一,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米亭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指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的过程中,彰显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想与信念的对话等鲜明特征。[13]贾孝敏从马恩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涵相结合的关系视角分析,指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继承性、人民性、逻辑性。[12]费英秋在梳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战略与战术、全局与局部、长期与短期、国际与国内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其体现了战略性、公平性、国际性、实践性。[22]

其二,关于人民健康与体育工作的关系研究。孙国友等学者从内在逻辑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指出新时代体育思想是以人民健康为逻辑起点,以美好生活作为实践追求,以人的发展作为价值旨归。[23]杨玲春等学者则运用逻辑演绎与辩证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解读,认为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体育思想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体育理论发展的伟大创新。[24]楼俊超等学者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内涵细化为体育功能、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体育改革、体育外交等内容。[25]

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研究的反思

十八大以来,学者们从形成依据、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实现路径等方面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进行了多元立体式的研究,成果初具规模。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薄弱之处,明确这些薄弱点,对深化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专题性、系统性、整体性研究大有裨益。

首先,研究内容有待深化。从文献类型上看,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虽出现热潮,但目前研究成果以期刊、报纸居多,其中学位论文选题屈指可数,核心期刊则为之更少。由此可见,当前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呈现碎片化和浅显化的状态。一方面,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和内在结构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梳理并归纳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但缺乏对其形成过程的动态探析以及内在结构的逻辑划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者已形成思维定式,仅仅围绕前人的观点进行解读式研究,理论层面的内容极为丰富,而实践层面的内容相对欠佳。例如,过多解释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讲话精神,从而忽视了如何将人民健康思想应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这样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既不利于展现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完整理念,也不利于加深人们对其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研究视角有待转变。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多数学者仅仅拘泥于本学科视野,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尤其是教育学、法学和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最为明显。由此导致这一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教育理念、法治思想,以及社会治理论述等研究联系较少。二是大多学者仅仅局限于国内视角,对于近现代西方的人民健康思想研究较少。

最后,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目前多数学者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历代领导人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以及相关期刊论文进行梳理,从而形成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虽能满足初期的研究要求,但随着实践的深化,仅仅依靠文献分析法形成的研究成果将缺乏实践支撑和理论创新,不足以支撑今后人民健康工作的开展。

三、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研究的展望

针对以上学界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和薄弱之处,未来在推进相关研究走向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的过程中,应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创新研究方法。

首先,加强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既要推进现有课题的研究深度,又要拓宽薄弱课题的研究广度。就前者来说,一是要深入展开原有研究课题,例如精准界定基本概念,避免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二是逐渐细化,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医疗卫生、传统医学、体育健康、疫情防控等方面重要论述的价值。而就后者而言,一是要善于拓展研究较少或者尚未涉及的领域,比如加强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和内在结构方面的探讨;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注重理论解读转向实践探索,直视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发挥其对人民健康事业的指导性作用。

其次,增强研究视角的前瞻性和广延性。一方面,健康涉及教育、医疗、体育、心理、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需要多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在研究领域上,要鼓励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者加入进来,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发挥学科优势,拓宽研究领域,以形成更有深度和厚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产生具有十分深厚的理论基础,离不开国内外人民健康思想的助益。在研究视野上,既要基于国内现有成果,也要拓宽到国际领域,其中西方研究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的著作及资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来源。

最后,推进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既要运用好传统研究方法,又要勇于尝试新型研究方法。一方面,要注重运用社会调查、计量分析等实证型研究方法。人民健康归根到底是民生问题,了解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实证考察获得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基于所调查的人民健康实际状况分析理论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有利于增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比较研究法。开展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工作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民健康思想和国内外领导人的人民健康思想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揭示这一重要论述的独特意蕴。

猜你喜欢
学者理论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学者介绍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