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典》所见粤方言语料述略

2021-01-16 01:27曾庭豫禤健聪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物产影印刻本

曾庭豫 禤健聪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广州大典》依经、史、子、集、丛五部,收录文献4064种,煌煌520册,相对完整地收录了广府地区的历史文献。其中,既有专门的粤方言文献,也有散见于各类文献的粤方言语料,是方言研究的宝贵资料。

《广州大典》涉及粤方言的文献主要见于史、子、集三部。部分文学、教学类文献用粤方言创作或专事粤方言教学,语料较为丰富;方志类文献涉及风俗、物产、语言、杂记等篇什,记录相对专门。本文拟就《广州大典》所载粤方言情况分文学、教学、方志三类进行概述。

一、《广州大典》文学类文献粤方言语料

《广州大典》涉及粤方言的文献,文学类集中在子、集部,共12种,包括诗词文赋、小说即事等不同体裁,含家庭、神魔等各类内容,以文言夹杂方言或全方言创作,因而所含粤方言语料情况也各有千秋。

短篇韵文集《西关集》以方言创作为主,立足广州西关,保存较多俚俗词语与地域风俗。内容或围绕西关妈展开,带出许多地道的方言表达,叠音词“眼白白(眼睁睁)①本文“( )”内为粤方言注释。下同。、白画画(白花花)”[1]504册,281,生动形象;隐语“契妈契仔(情妇情夫)、文牛(妓女)”[1]504册,277,279,282等称谓,奇特有趣;或以幽默口吻,隐喻嘲讽身体有缺陷的人,形成《盲眼》《口嘣》等短小讽刺文,极具市井气息;或专事介绍风情节俗,《西关赋》《有孕》《生仔》三篇便分别展示西关风情、节庆准备、孕妇生子所需物资等,可为民俗研究提供参考。

依圣谕宣讲内容编纂的劝解小说集《俗话倾谈》,与传教士小说性质类似,本质上并不反映岭南本土文化,是以文言为主的“翻译”作品[2]。粤方言则夹杂其间,多呈现于口头对话语段,在文中承担着故事叙述、编者点评的功能。如《好秀才》中,兄长说道“我知你屈气(屈气即受委屈)”[1]402册,687,作劝诫抒情用;编者按语“有样看样,学翻个形象(模仿他人做法)”[1]402册,652,为俗语评论。此类口语表达,集中出现,成相对规模,具特定功能,与文言形成反差,独有一番方言特色。

《岭南杂记》分上下两卷,收录风物民俗、历史杂说,名物部分辅以方言注解,均与岭南生活息息相关。《岭南即事》《岭南随笔》《南海百咏》等以诗词文赋为体裁,多雅致文言,仅夹杂个别方言字词。

表1 《广州大典 》文学类文献粤方言语料分布情况

以上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方言语料或直接呈现如《西关集》,或如《俗话倾谈》在文中成段出现,如《岭南即事》等以单个字词穿插于文言作品,又如《岭南杂记》《粤风四卷》专注地域民俗展示、《广州俗话书经解义五卷》在经文注解中穿杂粤语。总体囊括方言词汇、俗语数量多,涉及衣食住行多方面,是不可忽视的粤方言研究语料。

试举一例。《西关集》有一篇《女闹屎胇》,有句说:“睇你虽然摔红顶,声名唔怕几干净。有人扴你当囉柚,有人扴你当月饼。”[1]504册,288按,篇名所谓“屎胇”和文中所谓“囉柚”,皆粤方言对臀部的俗称。《广州方言词典》[3]39:屎[si35ft55]②本文所作标音,皆为该字的粤方言读音。为记写方便,音标标注方式仿照白宛如《广州方言词典》,有关音标的说明见该书第4—19页。,屁股[3]62。囉柚[l53iu22],屁股的俗称[3]39。“”又作“朏”,《玉篇·肉部》:“朏,臀也。”又:“,臀也。”《集韵·没韵》:“朏,髋也。或从屈。”“屈”或“出”是声符,然与粤方言读音[ft55]相去较远,故或另择声符“弗”造“胇”字为之,与《集韵·废韵》所收“肺”的异体同形。“囉柚”带有“柚”字,取义或与柚子有关,可能是因臀部形似柚子而得名。两词均带浓厚的地方特色,或形象感丰富,或为表音另造新字。

文学类文献收录的方言词中,不少与当下通行用字不同,除上述“屎”外,还有如“老懜懂(通作老懵懂,指老糊涂)”[1]402册,602“(通作,表削义)”[1]217册,507“(通作黐,表粘义)”[1]504册,286等,反映了字词关系的历时差异。有的词语,如“盛傹”“米家山”等[1]504册,280,285,未见方俗字典收录,其义尚待考。

二、《广州大典》教学类文献粤方言语料

《广州大典》有关粤方言的教学文献集中在子、史部,共20种,以教材为主,多为基本方言词汇,浅切易懂,对粤方言基础词、特征词、启蒙教学、语音探究、对外接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按教授内容分两类。一是粤语教学类,为妇孺儿童提供的童蒙读本,修订版本较多,而内容相似度高。如一本妇孺读本,便有初次、再改、增改、三改等不同修正,词汇分动物、人体、植物等多种类别,对研究早期启蒙教学模式、儿童教学读本历史等有直接参考价值。如清代荣衮编纂的《幼雅九卷》,继《妇孺浅解》之后,又帮助幼儿解决书中繁难词汇,特分“体、草、木、虫鱼、鸟兽、器、宫、服、饮食、天地、人、官、算”十几章释义,以粤音为主,注古籍与方言的不同说法。以物归类,更贴合幼童认知方式,与清代《广东新语》编排相似[4]③《广东新语》分类更细,有“天、地、山、水、石、神、人、女、事、学、文、诗、艺、食、货、器、宫、舟、坟、禽、兽、鳞、介、虫、鱼”。。再有为外国人提供的粤语教材,《粤音指南》,通过《使令通话》与《官阁问答》两篇长文,分章多节,以幽默的故事教授粤语,其特点在于文献所录各类词性,尤其是虚词种类多样,以求最大程度涵盖日常表达用语。指示代词有“啲、的、個、嗰、呢、哩、咁”。而句末语气词,其数量多达30以上,除基础类“呀、呢、咯、吗、哦”等,与共同语大致相同,又有粤语独特的“翻、嘥、添、吓、晓、唨、啩”等,有的与当代粤语存在差异,如表示完成体的“晓”在当代粤方言中已基本不再使用,而“唨”在今天一般写作“咗”。

二是其他教材类,旨在通过粤语翻译,让操粤语者更好地学习非粤语文本。如《华英通语一卷》采用英语、粤语、官话对译方式,方便粤人学习英语。语句“你呌此样係乜呢(你叫这个是什么)”,英语为“what do you call this”,注音“屈都夭可哋時”[1]417册,168,其中“屈”粤音“[kut22]”,与“what”音相近,与官话“屈”则不同,显然是用粤语标注英语发音。《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讲义》旨在通过有效方法,系统教习操粤语者学说官话,其中四章涉及粤语。“辨似法”列同音字词以正音;“杂话名称”以义分类,学日常语句;“杂化谈法”将词汇融入语境,促理解吸纳;“分类话头”设天文、地理等31类汇编字词。四章共同展示了粤音、粤词,其粤语、官话并举列示的方式,对解释方言词汇有直接帮助,且分类详密、包含丰富,方言色彩浓重,如俗字“氹(小坑)”[1]403册,28、俗词“尾孻(末尾)”[1]338册,704,形象的动物词“樁米公公(嗑头虫)”[1]338册,699,特别称谓“甴曱(蟑螂)”[1]338册,699等。

表2 《广州大典》教学类粤方言文献分布情况

三、《广州大典》方志类文献粤方言语料

《广州大典》所载方志类文献,收录南海、广州、顺德、香山等16地,从明代成化年间到民国编修的方志共56种。内容主体采用文言文,粤方言材料则集中在风俗、物产、方言、山川、杂记等章节,列举并间有注释说明,可作为前两类方言语料考辨的佐证。该类文献总体数量多,涉及地域广,不同地区同一章节内容之间存在因袭抄写的情况,需要对照甄别。

风俗章又称习俗、民俗、俚俗,多单独设置,个别则归入县民志、舆地略中,见于48种方志。分类记述节日、饮食、气候、礼仪、祭祀、鬼神、匪徒、红白事等,其中节庆与婚俗为各种方志所备录,各册所记节庆内容基本一致,篇幅在两页左右;而婚丧礼节记述则详略各有异同。民国《赤溪县志》对婚丧记录最全,单独设置“婚礼、妻妾、月子、丧礼”,详细展示古风古俗,其中婚俗便有对牵娘(拖新娘的人)、台步(迎新娘的步伐)、煖房饭(新婚夫妇同食)、打糖梅(闹洞房类游戏)、荷惠(新妇次晨给父母送币帛)、回门烧猪(新婚女子三朝回娘家带烧猪)[1]300册,119等系列过程的展示与注说。

物产章见于45种方志,或又名俗产、方产、番物,有的或归在县物、食货、舆地、实业章节中。布、蔬、果、花、木、竹、草、药、禽、食料等各类均有,不限广东本地,亦有外地外国品种。其中民国《龙门县志》《增城县志》设矿产、植物、动物、杂物等分类,与它册有别。另外,各物产注解不多,甚至不带注释,以列举展示为主。就注解内容而言,各册相近,有的注明出处《广东新语》,类同《幼雅》品类,部分名物释义与《岭南杂记》《广东省官话讲义》《南粤笔记》相同。

方言章或称语言章,是直接反映方俗词汇的重要章节,仅有9种方志专门收录,多是民国时期,各册均记录亲属称谓、职业称谓、游戏、动作等,为日常所用,带方言字词正音与词汇意义注解。其中民国《赤溪县志》篇幅最多,注解最详,还对某些方言词汇溯源,更详细挖掘古风面貌,以音索迹,探求正字,寻求音变,如释“滚水源自古语涫水”、“且公且姆源自急读的亲家公亲家姆”[1]300册,516,512。

而山川、建筑、杂记、外志等章以文言为主,所收方言材料有限。山水建筑等命名为彰显文化蕴含,喜用诗词,沿用古称,多从书面语。方言地名则简单列示、少有注解;杂记外志两章,以阐述历史、讲述人物为本,偶尔参入物产、“猺、蛋”等介绍,与粤方言有所联系。

与文学、教学两类直接方言创作有别,方志类史料主要是对粤语地区名物、节庆、称谓、地名以文言方式列举或间有注解。注释内容直接帮助方言释义。此外,无注释却代表粤语地区特色的内容,同样可为地区历史探究提供材料。

通过分类归纳,我们发现《广州大典》所载粤方言文学类文献,或全用或夹杂方言表达,含有较多方俗语词,与广州粤语、民俗联系最紧。其中以方言为主,文本至俗的文学作品,表达地道,带出如“盛傹、米家山”等未被词典收录的疑难词汇,意义有待挖掘,更具探讨价值。粤方言教学类文献,供妇孺儿童、外国人、操粤语者学习粤语或其他文本,以收录基本词汇为主,各词分类清晰且种类多样,直接推动粤方言日常词汇研究。此外,儿童教学读本是早期粤方言启蒙教学、幼儿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材料,粤英对译字词典对方言语音、对外接触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价值。粤方言方志类文献集中“风俗、方言”等特定章节,除列举方言字词外,间杂说明注释,是对方言与民俗的进一步解读,可为文学、教学类文献方言字词考辨提供佐证。总体概言,无论是疑难词汇较多的文学类文献,还是以基础词汇为主的教学类文献,或对字词进一步注释的方志类文献,不同类型所含粤方言材料各有分布特点、收词特色,对方言、民俗各层面研究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表3 《广州大典》方志类粤方言文献分布情况(史部)

文献名 修纂者 版本 所在位置[宣统]南海县志二十六卷清郑荣等修桂坫等纂清宣统三年羊城留香斋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75册卷4兴地三(山川、风俗、物产)728—749页[康熙]番禺县志二十卷清孔兴琏修彭演等纂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76册卷1山水 326—334页卷15、20 496—503页[乾隆]番禺县志二十卷清任果、常德修檀萃、凌鱼纂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故宫博物院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77册卷17风俗、物产393—413页[同治]番禺县志五十四卷清李福泰修史澄、何若瑶纂清同治十年光霁堂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78册卷4兴地3-5(山川、风俗、物产)44—67页卷54杂记二 660—672页[民国]番禺县续四十四卷梁鼎芬等修清代丁仁长等纂民国二十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79册卷2兴地二(风俗、方言)97—105页卷43余事二 633—639页[万历]顺德县志十卷明叶初春修叶春及纂明万历十三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第281册卷10俗产 第106—108页[康熙]顺德县志十三卷清黄培彝等修严而舒等纂清康熙十三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1册卷1地理(物产、风俗)195—198页[乾隆]顺德县志十六卷清陈志仪修胡定纂清乾隆十五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2册卷3风俗 436、437页[咸丰]顺德县志三十二卷清郭汝修冯奉初等纂清咸丰六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3册卷3兴地(风俗、物产)126—133页[民国]顺德县续志二十四卷周之贞、冯葆熙修周朝槐等纂民国十八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4册卷1兴地(风俗、物产)31—37页重刻卢中丞东莞旧志十二卷明吴中修卢祥纂明天顺八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4册卷1-3风俗、物产、山川366—374页[崇祯]东莞县志八卷明汪运光修张二果、曾起莘纂明崇祯十二年修清钞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4册卷1风俗 421—422页卷1物产 429—431页卷8外志 740—742页[康熙]东莞县志十四卷清郭文炳修张朝绅等纂清康熙二十八年刻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5册卷2山川、风俗 33—40页卷4物产 53—55页[雍正]东莞县志十四卷清周天成修邓廷喆等纂清雍正十年刻本,故宫博物院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5册卷2山川、风俗 400—409页卷4物产 428—431页[嘉庆]东莞县志四十六卷清彭人杰、范文安修黄时沛纂清嘉庆三年刻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6册卷39、40风俗、物产259—262页[民国]东莞县志一〇二卷陈伯陶纂修 民国十六年广东省东莞县养和印务局铅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6册卷5—7山川;卷8风俗;卷9—11方言;卷12—14物产489—556页[康熙]从化县志十二卷清孙绳修李光升等纂清康熙元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8册卷1山川 13—16页;卷5物产 52—54页;卷8风俗 64—66页[雍正]从化县新志五卷清郭遇熙纂修梁长吉增补蔡廷镳增修张经伦增纂清康熙三十年修四十九年增补雍正八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8册卷1风俗 130—135页卷1山川 146—152页卷2物产 197—200页[康熙]龙门县志十二卷清杨熚修向古纂清康熙六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9册卷5、6物产、风俗 29—36页[道光]龙门县志十六卷清毓雯、张经赞修张维屏纂清道光二十九年修咸丰元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9册卷3兴地二(风俗、物产) 271—276页

文献名 修纂者 版本 所在位置[民国]龙门县志二十卷招念慈修鄥庆时纂民国二十五年广州南关增沙街汉元楼铅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89册卷5县民志(风俗、语言) 477页;卷19县物志(动物、植物、矿物、杂物)568—570页[嘉靖]增城县志十九卷明文章修张文海纂明嘉靖十七年刻本,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0册卷18风俗 137—141页[康熙]增城县志十四卷清蔡淑修陈辉璧纂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0册卷1风俗 377页卷4物产 428—431页[乾隆]增城县志二十卷清管一清修汤亿等纂清乾隆十九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1册卷2川泽、风土、习尚 33—48页;卷3物产 53—59[嘉庆]增城县志二十卷清赵俊等修李宝中等纂 增补清嘉庆二十五年刻同治十一年省城龙藏街萃文堂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1册卷1风俗、物产、蛋家 434—441页[民国]增城县志三十一卷王思章修赖际熙等纂民国十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2册卷1风俗 64—66页;卷2山川 67—80页;卷9物产、矿产、种植 179—185页[乾隆]香山县志八卷清暴煜修李卓揆、陈书纂清乾隆十五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6册卷3风俗、物产 89—93页[道光]香山县志八卷清祝淮修黄培芳纂清道光八年广州西湖街富文斋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6册卷2风俗、物产 318—328页[光绪]香山县志二十二卷清田明曜等修陈澧纂清光绪五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7册卷5兴地(风俗物产) 59—67页[民国]香山县志续编十六卷厉式金修汪文炳、张丕基纂民国十二年广州西湖街墨宝楼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7册卷2风俗 513页[康熙]三水县志十五卷清郑玟纂修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8册卷4风俗、物产 260—263页[嘉庆]三水县志十六卷清李友榕等修邓云龙等纂清嘉庆二十四年省城心简斋刻 民国十二年影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8册卷1风俗、物产 481—483页[嘉靖]新宁县志十卷明王臣修陈元珂纂明嘉靖二十四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9册封域志(山川) 16—19页风俗志 23—25页食货志(物产) 44—47页[康熙]新宁县志十卷清甯林修麦汝梓等纂清康熙十一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五辑 总299册卷3风俗志 101—102页;卷6食货志(物产) 124—125页[乾隆]新宁县志四卷清王暠修陈份纂清乾隆三年刻嘉庆九年补刻本,故宫博物院藏本影印第35辑 总299册卷1民俗册 311—317页卷2食货册 356—357页卷4杂记册 482—486页[道光]新宁县志十卷清张深修曾钊、温训纂清道光十九年刻本,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0册卷4风俗、物产 76—81页[光绪]新宁县志二十六卷清何福海、郑守昌修;林国赓、黄荣熙纂清光绪十九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0册卷8兴地下(风俗、物产) 286—292页[民国]赤溪县志八卷王大鲁修赖际熙纂民国十五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0册卷1风俗 503—510页卷2方言、物产 511—530页[康熙]新安县志十三卷清靳文谟修黄衮裳等纂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1册卷3风俗、方产 27—31页[嘉庆]新安县志二十四卷清舒懋官修王崇熙纂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1册卷2兴地1风俗 230—231卷3兴地2物产 245—255页[康熙]清远县志十一卷清陈丹荩修黄许嵘纂冯皋疆增补清康熙元年刻十一年增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1册卷5风俗、物产 517—519页

文献名 修纂者 版本 所在位置[乾隆]清远县志十四卷清陈哲修佘锡纯等纂清乾隆三年刻本,故宫博物院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2册卷12风土 358—361页[光绪]清远县志十六卷清李文烜、罗炜修;朱润芳、麦瑞芳纂清光绪六年粤东省城学院前翰元楼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2册卷2兴地(风俗、物产)500—501、505—507 页[民国]清远县志二十一卷吴凤声、余棨谋修朱汝珍纂民国二十六年广州亚东印务局铅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3册卷4兴地(风俗、方言) 115—128页[康熙]花县志四卷清王永名修黄士龙、黄虞纂清同治五年重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4册卷1风俗 26—29页卷3物产 90—94页[民国]花县志十三卷孔昭度等修利璋纂民国十三年铅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4册卷2兴地(风俗、方言) 171—176页;卷6实业(物产) 207—209页[道光]佛冈直隶军民厅志四卷清龚耿光纂修清咸丰元年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第35辑 总304册378、379页

自修撰以来,学界对《广州大典》的研究,集中在修撰、传播、内容、目录、版本、检索、文献及史料价值等方面,但从方言角度利用《广州大典》进行综合性整理、归纳的研究还不多见。对《广州大典》所载粤方言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于粤方言研究、广府文化研究均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物产影印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列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物产美食
风险警示:香溢融通、物产中拓、申达股份
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