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2021-01-16 08:44侯晓琼赵丽群梁俊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5期
关键词:普瑞酮贝拉性反应

侯晓琼,赵丽群,梁俊贤

作者单位: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药学部

胃炎为消化科常见疾病,患者症状无规律,典型症状为食管烧灼、胃脘部、餐后饱胀及上腹疼痛。关于胃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认为与遗传因素、物理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及幽门螺杆菌等(Hp)相关[1-2]。临床治疗胃炎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抗生素、胃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因子及抗Hp药物,但多为单独用药,用药后患者复发率高,疗效不佳[3-4]。为提高用药效果,临床提出联合用药治疗,可弥补单药治疗不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4~77(44.09±3.21)岁;病程4~20(11.47±2.32)年。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3~78(43.33±3.39)岁;病程3~19(11.21±2.4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入院后经胃镜检查确诊;能积极主动配合研究;研究资料完整,且能接受随访。排除标准:伴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前1 d内未接受抑酸剂、铋剂与抗生素用药者;存在凝血机制障碍者;存在本研究用药禁忌证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330,规格:10 mg)10 mg口服,每天1次,根据病情可增至20 mg/d,疗程为6~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胶囊[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330,规格:10 mg]10 mg口服,每天3次,疗程为6~8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2组临床疗效。(2)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检测方法:取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GⅠ、IL-32水平。(3)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积分,按照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性反应严重程度,依次计2、4、6、8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4)比较2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方法:取外静脉血3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依次分别放入10 μl的CD4+、CD8+抗体,于室温条件下避光进行孵育,时间0.5 h,之后每管加入溶血素200 μl,室温环境下避光放置,时间15 min,待溶液透明后,加入预冷磷酸盐缓冲液1 ml,继续室温环境下离心处理,离心半径15 cm,离心速度3 000 r/min,时间12 min,分离血清,之后加入1%多聚甲醛溶液100 μl固定,检测CD4+、CD8+、CD4+/CD8+。

1.5 疗效评定标准[5]治愈: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显示炎性反应或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胃镜复查显示炎性反应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缓解,胃镜复查显示炎性反应改善但不明显;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病理检查显示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8.57%(χ2=5.714,P=0.017)。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血清PGⅠ、IL-32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PGⅠ、IL-3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PGⅠ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IL-3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PGⅠ、IL-32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性反应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性反应胃镜病理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分)

2.4 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病因共同作用而出现的炎性反应疾病,临床分析认为是自身免疫、物理化学因素、Hp、遗传、年龄及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胃黏膜炎性反应疾病,多种病理共同、持续作用于患者机体而诱发胃黏膜炎性反应,进而出现胃痛、恶心、嗳气及食欲下降等典型症状,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若病情继续恶化发展,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6-7]。随着临床对慢性胃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药物被用于临床,用于控制患者的病情,以胃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为代表的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8]。如何在现有用药基础上选择更高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是当前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

雷贝拉唑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后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黏膜组织伤害;替普瑞酮为新型胃黏膜保护剂,用药后可保护胃黏膜组织,减轻不良刺激,两种药物治疗胃炎均可保护胃黏膜组织,效果显著。研究表明[9],单独用药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诸多不足,如用药安全性、用药长期效果等。关于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临床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实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分析原因,雷贝拉唑可附着于胃壁细胞面,抑制H+/K+-ATP酶,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并保护胃黏膜组织免受胃酸影响,为胃黏膜组织形成一种屏障保护作用;替普瑞酮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可提升葡萄糖合成酶分解葡萄糖胺速度,维持胃黏膜生物正常结构,联合用药发挥两种药物的双重功效,对患者胃黏膜有双重保护作用,疗效更好。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提示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力增强程度明显更高,预示患者的机体免疫趋向平衡,疗效更佳,说明患者病情正在逐渐好转。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胃镜病理积分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更好,可加快症状改善,与相关文献[10]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胃镜病理积分,值得推广。今后会加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证实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猜你喜欢
普瑞酮贝拉性反应
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对慢性胃炎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老狗贝拉
四十九条围巾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一贯煎结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