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情绪状态的影响

2021-01-16 08:44王秀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5期
关键词:胃动素嗳气胃部

王秀敏

作者单位: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人体的胃部、十二指肠部位存在消化不良症状,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有餐后饱胀、上腹疼痛、上腹部灼烧感及食欲不振等[1]。临床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与病理因素、生理因素、日常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2]。但临床多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或内镜检查结果为患者展开药物治疗。常规西药治疗主要从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清除幽门螺杆菌及保护胃黏膜等方面展开治疗[3]。近年来,蒲元和胃胶囊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5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21~63(42.43±4.76)岁;病程7 d~6(3.11±1.43)个月。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24例;年龄21~64(42.69±4.79)岁;病程8 d~6(3.12±1.46)个月。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与《中医内科学》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4];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良好,可配合研究完成用药疗程;患者均有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及食欲不振症状。排除标准: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胆胰病变、胃部肿瘤等伴有上腹痛、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症状的器质性病变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多潘立酮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13196,规格:10 mg/片)1片饭前15~30 min口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6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蒲元和胃胶囊(青岛华仁太医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90720,规格:0.25 g/粒)4粒饭后0.5 h口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临床疗效:结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理表现等评估疗效[5]。治愈: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及嗳气等症状基本消失,病理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及嗳气等症状明显改善,病理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及嗳气等症状有所改善,病理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中医症状积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表现[6]评估,采用0~3分评估,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严重症状,分数越高患者的症状越明显,主要评估患者的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及食欲不振4项症状。

1.4.3 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

1.4.4 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充分离心分离后,获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动素与生长抑素。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3,P=0.007)。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及食欲不振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及食欲不振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分)

2.4 治疗前后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胃动素、生长抑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的2组胃动素均高于治疗前,生长抑素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3 d、7 d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症状、慢性持续性症状的疾病,常规检查大多数不会发现患者的器质性原因。临床尚未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但经临床深入研究后明确指出,胃部或十二指肠炎性反应、胃部感觉功能异常、胃部电活动异常、感染幽门螺杆菌、饮食因素、心理因素及情绪因素等是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7]。

现今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通过辅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或抑制胃酸分泌等方法治疗。多潘立酮是一种促胃动力剂,也属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在患者的胃肠壁,有效增加患者的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预防胃部—食管反流症状,增强胃肠蠕动,促使胃部排空,协调胃部、十二指肠的运动,抑制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预防胆汁反流,但不会对胃液分泌造成不良影响。但有研究[8]指出,多潘立酮单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虽有一定疗效,但整体疗效尚未达到预期,且停药后复发情况较严重。

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入“胃痛”与“痞满”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胃肠功能虚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而患者多因饮食失调、外感寒湿外邪、情志失调、体质虚弱、劳倦内伤等造成脾胃失降、中焦气阻,继而诱发疾病发生、发展。中医学根据中医辨证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胃阴亏虚、饮食积滞、肝郁气滞及寒热错杂等证型,传统中医认为应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结果,给予不同处方治疗。但中医学深入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后发现,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脾胃不和、肝气郁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位是胃部,与脾脏、肝脏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临床治疗可从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理气和胃等方向出发。

蒲元和胃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有蒲公英、制乳香、延胡索、香附、煅白矾及甘草6味中药组成,其辅助用量是淀粉及β-环糊精。其中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功效;制乳香具有调气活血、定痛追毒功效;延胡索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功效;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功效;煅白矾具有消痰燥湿、止血解毒功效;甘草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功效。联合组成蒲元和胃胶囊,可达到行气止痛、和胃疏肝、去腐生新等功效。该中药制剂严格遵循君臣佐使法,严密组方,药物用量合理。现代药理学表明,蒲元和胃胶囊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抑制人体胃酸分泌、抗溃疡功效,促进受损胃黏膜修复再生,减少药物耐药性现象,有效预防疾病复发。蒲元和胃胶囊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动素分泌功能,提高人体血浆中的胃动素浓度,促进胃收缩、胃排空,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蒲元和胃胶囊还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郁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临床有研究[9]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蒲元和胃胶囊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理想(97.3% vs. 84.4%),患者的生长抑素、胃动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水平显著改善,用药不良反应较轻。也有研究[10]指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蒲元和胃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药效果显著(93.75% vs. 85.42%),患者用药后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评分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疏导,整体用药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上腹痛、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HAMA和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3 d、7 d的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可见临床用药安全性高。现文献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疏导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胃动素嗳气胃部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