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FOX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早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1-01-16 08:44李雅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5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亚群结肠癌

李雅鸿

作者单位: 412200 湖南省醴陵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消化内科

结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临床报道指出,结肠癌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原因尚未明确,可能受自身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长期高油脂、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也是间接增加患者结肠癌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1-2]。现今临床主张配合根治手术切除病灶组织治疗结肠癌,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研究表明,仅手术治疗无法彻底清除患者组织或血液中的微小转移灶,影响其预后的同时也会增加病灶再生率[3]。因此,结肠癌患者术后配合有效化疗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FOLFOX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方案中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等药物可有效促使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株生长,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案[4-5]。但临床仍未有明确报道证实此类化疗方案用于患者术后是否会影响其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观察FOLFOX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早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早期结肠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9~76(56.75±5.98)岁;病程2~7(3.84±0.65)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1~74(57.13±5.54)岁;病程2~8(3.75±0.78)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符合早期结肠癌诊断标准;(2)肝肾功能良好,均符合耐受化疗标准。排除标准:(1)结肠癌晚期;(2)未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术后合并吻合口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4)对化疗药物存在禁忌证或过敏反应;(5)合并心、肺、肝、肾或血液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腹腔镜根治术切除病灶组织。对照组术后予手术指标检测、定期复检、抗生素治疗等。观察组术后予FOLFOX辅助化疗方案:首先于患者锁骨下深静脉处进行穿刺完成置管和建立静脉通道,配合保肝、护胃、止吐等常规辅助治疗措施,期间不实施任何免疫制剂,奥沙利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87)85 mg/m2持续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84)200 mg/m2静脉注射,第1、2天;5-氟尿嘧啶(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627)400 mg/m2静脉推注,后将药物剂量调整为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2 h,第1、2天。每2~3周重复1次上述用药流程,持续8~1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2)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12个疗程后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当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2 ml,并进行常规肝素抗凝、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12个疗程后CD4+、CD8+及CD4+/CD8+。(3)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12个疗程后体内TS及P53基因产物表达情况,采用S-P免疫组化试剂盒(福建迈新公司生产)及Santa Cruz生物公司生产的TS、P53抗体,严格参照检测步骤评估患者TS及P53基因产物表达情况。TS、P53基因产物阳性判断标准:光学显微镜下显示细胞浆染色出现棕黄色沉着颗粒,且阳性细胞数不低于10%。上述操作均由2名病理检验科专业医师,先独立计算细胞染色和判定结果,检验结果未一致时再进行讨论和协商,最大程度保证患者诊断结果的精准性。

1.5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CR):治疗后,病灶组织超过1个月呈现完全消失现象;部分缓解(PR):患者病灶组织超过1个月维持在缩小≥35%;稳定(SD):患者肿瘤病灶有所减小,但减小面积<35%;进展(PD):上述情况均未出现,患者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8~1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44%,高于对照组的41.86%(χ2=5.677,P=0.017)。见表1。

表1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CD4+、CD8+及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D4+、CD8+及CD4+/CD8+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S、P53基因产物阳性率比较 治疗8~1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TS、P53基因产物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1)。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S、P53基因产物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 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大力发展,针对早期结肠癌患者,除实施腹腔镜根治术切除主要病灶组织,临床还倡导配合科学的辅助化疗方案清除患者组织或血液中的微小转移灶,为提高其治疗效果、延长生存质量奠定良好基础[6]。现今临床上结肠癌晚期患者化疗药物种类繁多,且疗效差异性大,故临床上对于患者化疗用药选择争议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FOLFOX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早期结肠癌具有较高可行性。FOLFOX辅助化疗方案包括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3种药物,其中,奥沙利铂为一种第3代铂类抗癌药,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时,与其DNA上的G点通过共价结合形成内交联、链间交联,以损伤患者DNA并对其细胞复制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达到促使患者体内癌细胞凋亡的抗癌效果[7]。5-氟尿嘧啶是一种临床常见抗嘧啶类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时,通过其抗代谢药物效果来阻断胸苷酸的形成,是干扰患者DNA合成的有效药物,且药物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持续进行静脉注射且用药时间超过24 h,能有效降低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亚叶酸钙在此用药方案中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可有效增强5-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的药物效果,对患者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

临床表明,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手术刺激反应影响有所下降,需及时予以有效措施稳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对抑制其病灶组织发展和改善预后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CD4+、CD8+及CD4+/CD8+等T细胞亚群水平出现小幅度下降,但仍在可控范围内,表明此类方法对患者T淋巴细胞百分比影响较低。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直接决定患者肿瘤免疫功能,CD4+、CD8+两大亚群决定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差异性。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出现紊乱时以其CD4+/CD8+异常作为临床表现,因此临床需及时重视患者此类指标变动,尽早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避免其肿瘤短时间内再复发和癌细胞转移,降低患者生存率[8]。

TS作为一种限速酶,经胸苷酸合成,对人类DNA合成与修复、细胞增殖与分化会造成直接影响,肿瘤化疗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时能起到很好的靶向性作用,如5-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等常见抗癌药物。临床药理生物学指出,氟尿嘧啶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时通过活化成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FdUMP),后替代TS形成复合物,再通过抑制TS阻止肿瘤细胞DNA复制,以起到药物抗癌效果,并具有药物稳定性高,不易解离的优势[9]。临床表明,结肠癌患者TS阳性表达若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会间接性提高其抗癌药物耐药性,不利于患者癌细胞控制。P53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若结肠癌患者出现抑癌基因转变癌基因时,表示其P53已出现基因突变,且无法有效调控患者体内细胞生长、凋亡和DNA修复功能,并以蛋白水平异常升高作主要表现[10]。因此,临床开展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时,指出P53为一个研究方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P53基因产物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表明患者应用FOLFOX辅助化疗方案可通过TS、P53阳性表达情况判断药物效果。辅助化疗后,可结合其体内TS、P53变化情况预测肿瘤复发率、药物耐药反应,再对化疗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FOLFOX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早期结肠癌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TS、P53基因产物阳性率,且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亚群结肠癌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蔷薇红核植物抑菌液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仙茅多糖对氟尿嘧啶增效减毒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