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021-01-16 08:44张丹霞桂若虎王晓洋张永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5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清

张丹霞,桂若虎,王晓洋,张永虎

作者单位: 421000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原发性肝癌早期往往无显著的临床症状,患者从发生显著的不适情况开始至到来院治疗就诊大多都已经是中晚期,错失了采取手术切除肿瘤的最佳时期。对一些不适合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大多会采取介入栓塞治疗,该治疗措施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介入栓塞治疗后往往还会残留肿瘤细胞,远期治疗效果较差[1]。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措施是现阶段一种新型的细胞免疫调节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具备免疫活性细胞的输注或激发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活性,进而提高患者全身免疫功能,强化患者的抗癌治疗效果[2]。本研究观察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54~75(61.29±6.3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6~78(62.84±6.57)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期间使用常规介入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后采取腹腔动脉造影,对患者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抗癌药物之后采取明胶海绵进行栓塞[3]。治疗4周后复查,在必要情况下再次采取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过继免疫细胞治疗。介入手术前的1~3 d采集外周血。(1)CIK细胞培养:分离后的患者外周血经过Ficoll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得出单个核细胞,分离后的淋巴细胞加入IFN-γ 2 000 U/ml后,24 h后再增加IL-2 1 000 U/ml、CD3McAb 100 ng/ml及IL-1 10 U/ml,每次间隔3天换液1次,同时补充增加IL-2 500 U/ml。在细胞培养第9天检测CIK表面标记的CD3、CD56、CD4、CD8,所得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高于90%,不存在内毒素及细菌后进行治疗[4]。(2)CIK细胞回输:介入治疗后2周将制备完成的CIK细胞悬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CIK细胞数每次(2~8)×108,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5]。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6]。采取ELISA法检测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可溶性Fas(sFas)水平。采取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水平,主要包括CD3+、CD4+、CD8+、CD4+/CD8+。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及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IF-1α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及TNF-α水平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清GPC3、AFP、IGF-1及sFas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GPC3、AFP、IGF-1及sF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PC3、AFP、IGF-1及sF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PC3、AFP、IGF-1及sFas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 讨 论

众所周知,我国已成为全球原发性肝癌第一大国,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已经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7]。以往的治疗往往只关注肿瘤疾病,还需关注患者全身免疫状态对患者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患者治疗后短期内肿瘤增殖转移[8]。过继免疫治疗主要指抗肿瘤活性免疫细胞的输注,激发患者机体免疫反应进而杀伤肿瘤细胞,有效杀灭化疗后体内遗留的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同时有效预防肿瘤复发[9]。除此之外,该治疗方式可优化患者全身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肿瘤血管新生,提高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10]。本研究在常规方式上增加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IF-1α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更明显。治疗后,2组血清GPC3、AFP、IGF-1及sFa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进行可溶性的免疫抑制因子生成可有效阻止CD4+的生成与成熟,从而降低CD4+/CD8+,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的同时也明显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抗肿瘤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而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可有效诱导激活抗肿瘤效应细胞的特异性,从而使其转入宿主的体内,从而有效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建立长期有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全身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抗肿瘤效果。

综上所述,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降低患者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同时抑制患者肿瘤血管新生,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进行优化,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癌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