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2021-01-16 08:43许美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5期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丁三醇宫素

许美红

作者单位: 353100 福建省建瓯市,建瓯市立医院

产后出血作为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产妇妊娠过程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相关研究表明,产后出血在临床中的发生率约为3%,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研究人员指出,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胎儿过大、产妇用力不当、急产、侧切口过小、会阴部位保护不当及产后宫缩乏力等均有可能导致产后出血[2]。对于产妇而言,若产后出血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则会导致产妇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失血液,从而造成失血性休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而对产妇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研究人员指出,为有效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高危产妇剖宫产过程中的预防工作,从而合理控制产后出血[4]。传统采用缩宫素对产妇进行干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开展,有研究表示,通过葡萄糖酸钙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控制产妇产后出血量,对于产妇健康具有积极价值[5]。本研究观察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3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30(28.78±1.42)岁;孕周37~42(40.11±0.22)周;初产妇50例,经产妇10例;危险因素:羊水过多20例,巨大胎儿15例,前置胎盘12例,胎盘畸形10例,双胞胎或多胞胎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4(28.57±1.41)岁;孕周36~42(40.12±0.23)周;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危险因素:羊水过多17例,巨大胎儿17例,前置胎盘13例,胎盘畸形9例,双胞胎或多胞胎4例。2组年龄、孕周、危险因素及妊娠产次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人员已向所有研究对象或家属就本次研究内容进行告知,研究对象或家属均表示知情同意,同时,研究内容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顺利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产妇存在宫缩乏力或由胎盘问题导致存在高危孕产因素;(2)胎儿过大;(3)产妇思维意识清晰,可以有效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4)产妇无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5)产妇羊水量>2 000 ml。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2)血液系统疾病;(3)产妇精神状态不佳,无法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

1.3 方法 2组产妇均行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用腰硬联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打开产妇宫体,吸尽羊水,取出胎儿。

1.3.1 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干预:葡萄糖酸钙(浙江瑞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3020275)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时间30 min;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欣母沛,Pharmacia & Upjohn Company生产,批准文号:H20120388)250 μg待新生儿娩出后子宫肌注。

1.3.2 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常规干预:待新生儿娩出后,予缩宫素(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280)20 U子宫肌注,20 U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术中、术后2 h、术后12 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胸闷、恶心、呕吐及发热)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1.67%(13/60),低于对照组的46.67%(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6,P=0.004)。

2.2 产妇术中、术后2 h和术后12 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1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产妇术中、术后2 h和术后12 h出血量比较

2.3 产妇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2)。见表2。

表2 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孕产工作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从而推动医疗服务工作有效开展[6]。产后出血作为产妇妊娠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产妇生命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是导致产后死亡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产后出血可导致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失血,从而诱发失血性休克,进而危及产妇生命[7]。因此,积极做好关于产后出血治疗水平的合理提升与优化工作,对于产妇生命安全的合理保障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8]。

经过长期探索,研究指出,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中宫缩乏力是最为主要的诱因之一,该情况主要由于产妇在生产后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控制血管能力方面出现短暂的功能性降低,从而造成出血,因此,积极有效探索该问题应对策略,对于保障产妇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传统主张采用缩宫素对产妇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出血情况[9]。实践表明,缩宫素对产后出血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由于缩宫素的半衰期相对较短,且部分产妇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无法合理保障产妇干预效果。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产妇产后出血预防过程中,合理应用钙离子制剂,有利于优化外源性凝血效果,同时,钙离子可有效与产妇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实现结合,从而提升ATP酶活性,以合理改善子宫收缩能力,对于产妇子宫机能的合理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与价值[10]。相关研究指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要药物之一,可有效促进产妇凝血因子的释放,并引导血小板实现大量聚集,从而有效提升产妇止血效果[11]。在治疗过程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为钙离子提供有效的载体,由于该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因此,有利于持续保障产妇子宫收缩作用,以实现胎盘附着部位相关血管的有效闭合,从而达到止血效果[12]。在安全性方面,相关资料显示,缩宫素与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证明其在产妇产后出血干预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葡萄糖酸钙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干预,产妇产后出血率得到有效降低,同时,产妇出血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两种干预方式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较低,提示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合理保障产妇安全具有积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与普及。

猜你喜欢
葡萄糖酸钙丁三醇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葡萄糖酸钙制备的实验研究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电位滴定法测定硼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硼葡萄糖酸钙溶液中的钙含量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