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应用路径研究

2021-01-20 07:55王幸子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模态机构融合

王幸子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量暴涨,信息来源的分布非常广泛,信息层次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在广泛的信息来源中,分布着针对同一主题的同一个描述目标的不同或者相同侧面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在表现形式、可信度、语义内涵、存储结构、侧重点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些信息即大量的多模态信息[1]。多模态信息冲破了空间和时间这两个维度的限制,测量维度更加多样,因而能够获得信息比单模态更加的全面准确,服务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2]。一方面如果简单孤立地处理不同模态的信息,那么信息资源的浪费就是必然的,最终不能达到理想的服务目标;另一方面用户侧的信息需求也有了很多新想法,所需的信息模态变多,期待信息服务结果更可视化,可读性易读性要求更高,融合体的出现可以让用户更简单方便的了解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侧面信息[3]。

如用户能够获取到的信息往往是分散、各单模态的,随着信息量的增加,用户信息需求与利用的矛盾加深,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急需提供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服务。更进一步说,可以设想构建出这样一个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系统,它统一融合了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单模态信息,将原本的信息融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4]。这个服务系统,可以使用户的社会性信息网络更加稳定,社会性信息网络间的共享更加方便,社会化应用体系由此建立。

1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应用技术保障体系

开展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应用需要经过4个过程,信息搜集、信息组织、信息融合及信息提供[3]。这些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图1为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技术保障。

图1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技术保障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应用面对的信息资源大部分是预先存在的,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是融合应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信息搜集就是从网络上分布的大量异构信息资源中提取与某一主题或某一应用相关的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和 web 信息抽取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5]。

信息组织是指对搜集到的信息按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有序化[6]。它包括3方面的内容:信息标引、信息描述、信息存储。海量网络信息的标引是个巨大的工程,自动标引技术能自动标引、自动文摘生成、自动篇名生成、自动分类等,大大节省了人力。信息组织的信息描述是指对异构信息进行标准描述,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技术实现了整个体系底层的标准化描述。网络环境下海量数据的存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涉及诸如数据压缩、数据存贮结构、数据仓库等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是这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信息融合是指真正的实现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它涉及4项关键技术即海量信息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描述技术,主题聚类技术和相关规则技术。海量网络信息资源的处理是个大工程,海量信息分析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有效、高效地海量信息处理,大大节约了时间、人力。信息描述技术是指对不同模态信息资源进行描述,是在原有元数据技术对异构信息进行标准化描述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描述,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描述方法的融合,其次将融合后的方法用于描述,实现多模态信息资源描述。主题聚类技术是将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信息资源分成一类[7]。相关规则技术是判断同特征的多模态信息资源不相关程度。

信息提供即信息服务,可以实现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应用。信息检索技术实现检索功能,是信息服务的基本功能,它直接会影响服务质量,最终影响用户满意度。信息可视化技术使用户能够得到直观可视化地得到各类信息。智能用户界面技术可以打造出友好、直观、方便、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使实现与人机之间的充分交流。推送技术突破了以往被动的信息得到方式,有效节约了搜寻信息的工作量,将个性化信息主动传送给用户可以提高用户信息信息效率[8]。智能技术具有自动学习功能,理解用户需求并自动检索、分析和处理Web页面,根据用户需求和用户思维方式来优化检索结果。

以上只是对网络信息集成服务技术保障体系所涉及技术的静态分类描述,不能说这些技术的罗列就是这一技术保障体系。网络信息集成服务的技术保障体系是所涉及到的的多项技术有机融合产生的,是技术集成的产物,并且这一体系的各项技术元素、各技术元素在体系中的权重及各技术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以及集成服务功能的调整而发生变化,整个技术保障体系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

2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2.1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服务要素分析

(1)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是服务网络的起点。只有拥有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多模态信息融合服务网络才可能存在。

(2)网络基础机构。信息需要一定载体,即网络基础架构。网络基础结构是多模态信息融合服务网络的基础,它负责存储、处理多模态信息资源,并接受请求返回传送多模态信息[9]。

(3)信息机构。信息机构进行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产生满足特定需求的信息产品,并将信息产品传送到相应的信息用户,它是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服务网络价值的产生源头。

(4)信息用户。信息用户扮演两种角色,分别是信息消费者和信息经济人。信息用户需要获取信息资源来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因而信息资源开始了自由流动,与此同时同一主题下相关的多种模态的不同的信息资源自然地产生,最后这些信息资源自然地集中,又开始重新自由流动,又间接服务到了其他用户。

2.2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服务资源流向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服务中,资源的流向可分为4种:

(1)信息机构—信息用户。信息机构进行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生产出信息产品,将信息资源推入市场,传送给一个或多个信息用户,这是传统的资源流向。

(2)信息用户—信息机构。信息从信息用户流向信息机构有两方面作业。①信息机构可以收集到用户的反馈信息,依据反馈来调整或重新设计信息产品;②信息用户产生的增值信息与原有信息产品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却不能与之融合最终形成体系,而信息机构可以将这些信息资源将其与原有信息产品融合升级,最终生产出全新的信息产品。

(3)信息机构—信息机构。信息机构进行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后,没有直接将其投放至市场,而是将资源传递给其他信息机构,按照对信息的深层次需求,进行信息产品深加工。

(4)信息用户—信息用户。信息用户产生的增值信息与原有信息产品可通过微博,微信或其他专业交流论坛进行信息交流共享,即通过社会性信息网络来共享信息。

资源从信息机构流向信息用户是资源流动的起点,也是其基础。用户间的资源流动扩大了资源流动的范围,同时也使信息得到不断增值。但是一方面信息在社会信息网络上的多次转移会导致漏损、失真等负面作用的累积,最终使得信息“变质”;另一方面信息如果仅仅只在社会性信息网络中流动会导致有需要的用户不能及时找到相应信息。为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就需要资源从信息用户流向信息机构,信息机构及时的融合当前的增值信息与原有信息产品,使信息保真,同时它也起着一个公共信息库的作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到信息机构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资源在信息机构之间的流动则是为了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3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应用

3.1 社会化应用体系

社会化应用是指每一个人都是互联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使用人员和参与人员,因此共同构成了多个社会性信息网络,信息在这个网络间流动。社会化应用的基础是是资源、功能、服务、思想等多元共享,同时信息增值能力对社会化应用意义重大,它是形成较为稳定社会性信息网络的基础。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的深度化,应注重拓展自己地理空间、人际关系空间和共享信息主题空间等,扩大深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交流,这样就更有可能实现信息增值,最终建立自己的社会性信息网络。一方面,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对分布信息采用集中式管理,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最终将形成一个大型的社会网络;另一方面,社会性信息网络中个体产生的增值信息是独特,信息机构可以收集到这些增值异构信息,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就可以产生出全新的信息产品,并再次推向市场,最终实现社会化应用[7]。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能融合不同的社会性信息网络的增值信息,使不同的网络间实现了信息流动共享。而新的信息产品又会促发了下一轮的共享、增值与融合,因而融合服务本身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其中会经历很多次的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而每一次融合都是为了满足用户更深层次地信息需求,都能实现共享,促进社会化应用。

3.2 面向用户需求的应用

面向用户需求的应用要求根据用户期望、用户需求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使信息资源融合不仅能从信息资源集成发展到信息内容的融合,而且可以创造积极的用户互动,使用户满意度提升。为了达成该目标可实行以下服务模式:

(1)建立复合型分布式分层次的服务机构。可以设置一个信息咨询中心,作为机构的对外开放的统一入口。总咨询台主要进行的是指引型咨询服务,检索中心负责常规的检索服务,定题服务中心负责定题服务、科技查新;专家咨询负责专项研究等。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配置与使用,通过现代化技术和传统服务手段的综合应用,使用户得到更为简便的服务[10]。

(2)提供多种形态的服务。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网络邮件、线上咨询与电话咨询等服务方式可以进行配合使用。同时传统的检索服务,定题服务,推送服务与代理服务相结合,提供丰富服务类型。

(3)协作式服务。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可以从一个信息机构走向以联合体为依托的协作模式。每个信息机构都有相应情况介绍各自特长,当这一体系中的信息机构不能提供用户需求的服务,可将该需求提交给联合体协作网管理系统,将该需求转给相应的信息机构。

3.3 结果可视化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在微观层面上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呈现。现有的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关于某一主题的各种模态的列表式的信息资源,用户需要自己整合关于同一主题的各模态信息资源。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从本质上改变了这一情况,它的搜索结果是一个融合体,它可视化地展示出了所有相关模态信息之间的关系,而且融合过程中实际也进一步加工了原有信息资源。在这种搜索方式下,用户可以得到的搜索结果,是一个可视化的融合结果,可以称之为融合体。某一主题下不同侧面的不同模态信息及其关系都可以得到全面的直观展示。同时该融合体也支持就某一侧面进行深入了解,其展示形式可能是一个更小的融合体,用户也可通过这个更小的融合体来就该侧面进行深入了解[9]。如果用户希望能够获取到一手的原始资料,可直接点击链接去获取直接原始资料。这种搜索方式很好地结合了查全率与查准率,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全面了解信息整体,或是就某一方面信息进行深入了解,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4 结语

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应用,使用户对多模态网络信息资源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拓展了信息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它改变了传统的一次融合的思维方式,升级为多次融合方式,可以有效地满足用户更深层次信息需求。

猜你喜欢
模态机构融合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