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测控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2021-01-20 08:14邱雄迩刘新波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测控专业能力

邱雄迩 李 辉 刘新波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1 人才培养模式状况

测控专业是集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技与工程、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方向,具有“软(件)硬(件)兼施,测(量)控(控)并重,信(息)电(气)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在计量与测试、工业测控、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培养具有信息获取与处理、工业测量与控制、智能设备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的技术知识,能从事测量与控制、智能制造与设备维护、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目前邵阳学院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测控图像处理、智能仪器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热工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电子测量技术、测控电路等。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与目标

2.1 改革思路

在双一流、新工科形势下,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树立OBE理念;学生在业务上除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重构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应用三个层次模块化,每个模块的教学均由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以达到对学生工程基础、专业技能、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从而培养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育为根本目标,知识与能力并重,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较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为了突出测控专业特色教育,把应用性与创新性融入教育教学中,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以电气测控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为基础,实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持续改进。

2.2 改革目标

基于OBE教育理念与校企协同的工程教育改革,统一思想认识,合理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制定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知识、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以此确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展实践课程体系改革,达到创新、应用培养人才目的,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转型发展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和体系,突出服务地方职能。以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改变专业布局,结合地方需求,开发出新模式、建设新平台、创造新体系,争取在应用技术研发及其人才培养上实现专业、产业与地方社会相匹配的发展新格局。

3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与措施

3.1 根据专业认证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OBE理念,以工程认证为目标,结合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周边、辐射全国,以工学为主体、以师范和医学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实践能力较强、潜心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将创新创业课程、素质拓展纳入培养方案。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明确并细化专业认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见表1、表2)。

表1 课堂教学安排

表2 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安排

3.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面向湖南并辐射全国开展招生,有计划地开拓沿海发达地区招生与就业市场,采用建立在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有工程教育背景的培养模式培养本专业学生,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工程、人文素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毕业后,将能够在电气测量、智能测控系统等专业领域及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设计与建设、仪器设备生产与服务、实验分析与研究等应用型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3.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培养具有不同个性人才是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课程建设也要相应调整,课程设置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随着科技发展,测控过程系统都涵盖光学、机械、电磁学、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高校和企业必须加强合作,尤其地方学校必须立足本地,深化校企合作,做好产教融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针对目前主要涉及电学、控制理论两个领域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机械、电磁学、控制齐头并进,以电学控制为主的教学体系目标。

从2004—2014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馈来分析:就业行业五花八门,整体数据分析可知就业领域在电子和软件设计约占40%,仪表与传感器的售后与维护工作约占20%,电力系统从业人员约占10%,化工、印染等其他行业工作占30%。综合分析最近两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专业对口难度大,需朝机电一体化、嵌入式方向拓展就业等,为保障测控专业的多方向化建设,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抓主干课程,根据最新的技术发展适当地削减传统内容、整合最新技术内容,譬如加强了电子测量、检测与传感技术、虚拟仪器技术、智能仪器等课程先进的教学内容。

(2)继续保持电路、电子技术、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教学,新开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测控图像处理教学。加强STM32、DSP原理、PLC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调整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按学科方向不同实行模块化组合。增大学生的选择余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实践实习分队指导。加强专业课程设计,按照“多分组,小团队,多指导”的原则从新设计课程设计。以8人为一大组,2人为一小组,一组一题,实行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以小项目的形式安排课程设计工作。

(4)增设测控系统综合训练课程的实验课程,加深对专业课程的掌握,提高设计能力。

3.4 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课堂教学推行项目法、研讨式与翻转课堂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思维,学生不迷信权威,具有批判性思维来创新创业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继续推行专业和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逐步加大研讨式教学力度和增强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2)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积极组织在线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

(3)增加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把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拿出三门推行非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考查注重过程成绩,重点考查知识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行导师制,从学生大一入校开始,给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位教师为学生的专业指导老师,一直到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从过去流水线培养学生改为精雕细琢式培养。

3.5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为了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必须扩大专业实验室,加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同时分批次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生创新成果与创业的成效是考核目标之一。所以近几年来每年争取院级创新创业项目3项以上,申报省级项目1-2项、冲击国家级项目。实践教学方面,实验项目的比例达到60%以上,毕业设计采用多样化,在实验室或者企业完成专业相关的项目可以代替毕业设计,专业实验室采用开放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完成实验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协会等社团,学院不定期举办各类讲座。

3.6 改革教学与学籍管理制度

学院在学分与学籍管理方面做出了改革,创新创业项目学分可以累积并且出台转换方法,实行弹性学制,基本的4年可以浮动到6~7年。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期刊发表的论文、自主创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都可以按比例折算学分。对学生的修业年限适当放宽,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进程、甚至可以申请保留学籍、休学去创业。

3.7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倡导创新,鼓励创业,建设“双师型”队伍就迫在眉睫。加大了专任教师的教育培训,积极拓展教师的培训渠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专业教师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导向相配合,联系有相关专业方向的企事业单位,每年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去挂职、锻炼、做科研课题或承担企事业单位的相应的项目课题,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聘请企业中既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知识又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院短期任教。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教学、科研团队的精诚合作与有效交流,通过对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展示来达到教学水平提高。

4 结语

根据地方院校的教学现状,探讨测控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与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包括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实践表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测控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昆山祺迈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装备测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