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治理的作用研究

2021-01-20 07:55何科方李晓峰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团应急肺炎

何科方 李晓峰

(1.武汉轻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2.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0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疫情在我国发生后,通过发挥举国防控的制度优势,迅速阻断疫情传播,终于取得了疫情抗击的阶段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近年来,科技社团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的社会组织之一。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社团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普及和心理疏导,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及时妥善应对和化解风险隐患,助力有序复工复产,为应对重大疫情提供有力支持。在疫情后期,亟需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组织效能,更充分更有效地扩大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将科技社团纳入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其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资源优势,为国家应急治理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1 文献综述

2003年,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在《21世纪面临的新风险行动议程》提出,采取综合协调的方式,把政府、志愿者、民间机构团体结合在一起,做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计划、组织和安排[1]。显然,国际上对于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已形成共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渐次增多。以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搜集到相关文献152篇,有关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观点:①治理主体应多元化。Sriram Veena(2017)认为政府不应当唱独角戏,要建立“公私伙伴关系”,提升治理效能[2]。Stellmach Darryl(2018)提出不同专业人士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所罗门群岛革登热疫情防治中,人类学家就弥补了流行病学家、临床医生、疾控人员专业上的不足[3]。Shin Yoon(2018)发现国际社会组织在埃博拉疫情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参与的合法性、可靠性及行为边界受得质疑[4]。②信息治理值得重视。Ipe Minu(2010)指出疫情可能产生信息混淆,有必要建立权威的发布平台[5]。Rutkow Lainie(2014)认为向公众告知“是什么”、“何种程度”、“怎么做”等内容,发布清晰、一致、完整的信息[6]。③关注跨组织的动态治理。Kim Kyungwoo(2018)强调在应急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同一层级之间易出现沟通障碍,故沟通方式与技巧很重要[7]。④建议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Schnall Amy(2017)研究发现美国实施公共卫生社区准备计划,提升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8]。Stav Shapira(2019)建议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医疗资源的有效链接,为易感人群提供最佳护理[9]。尽管科技社团源于1645年Robert Boyle等人提出的“无形学院”,对科技社团的研究已不胜枚举,但目前研究科技社团参与重大突发公共生生事件治理的学术成果较少。

国内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散见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科技社团”两个领域:①关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吴敬琏(2003)曾指出,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体制下几乎没有社群组织有力量提供普及知识、募集资金、为患者和医疗人员家属提供服务等活动,必须提升社群自组织能力[10]。张海波、童星(2015)认为我国应急管理实践存在着社会变迁、治理转型、政府架构、政策体系、运行机制五个维度的内在结构固化[11]。张燕(2015)提出疫情防控存在个体权利与公共善、程序正义与公共危机、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的"道德两难"问题[12]。颜廷梅、张建军、高森、任延刚(2010)发现作为专业媒体的科技期刊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13]。安璐、杜廷尧、李纲、余传明(2018)建议根据网络舆情态势针对特定人群采取对应的响应措施,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14]。②关于“科技社团”的研究。王春法(2012)认为科技社团是国家创新体系良好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15]。潘建红、石珂(2015)认为发挥科技社团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纽带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6]。此外,牛津大学医学教授陈鸣铮(2020)认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要发挥科学家作用,面对重大的、未知的新发传染病,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做决策必须要科学,不能拍脑袋做决定。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摸清传染病流行的规律、特征,然后才可能制定有效的、与时俱进的防控措施[17]。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研究尚有不足,特别是从治理视角将科技社团等社会组织纳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科技社团的类型与特征,解构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过程,分析应对重大疫情中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积极作用。

2 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的机制

2.1 科技社团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科技社团是指科技工作者自愿结社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常见的科技社团有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据《中国科协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全国各类科技社团32304个,主办的科技期刊2417种,是联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纽带[18]。

科技社团的分类有多种维度。从学科门类分类,根据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的统计分类,可以分为理、工、农、医、交叉学科、学会联合体等6类。目前,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级学会217家,其中理科类46家,工科类78家,农科类16家,医科类28家,交叉学科类43家,学会联合体6家。从规模大小分类,可以分为枢纽型科技社团和草根型科技社团。通常,枢纽型科技社团的规模、影响力相对较大,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上发挥“骨干”作用。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及新经济的兴起,草根型科技社团正在日益增多。从发展态势分类,我国科技社团可以分为传统型科技社团(学会、协会、研究会)及创新型科技社团。显然,随着我国科技社团改革不断深入,传统型“三会”科技社团正在转型中式微,而创新型科技社团正在兴起。例如,经各级科技部门批准成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一种松散式的科技社团组织。还有经科技部门认定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其中一部分新型研发机构以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并成立跨组织、跨部门的理事会。

我国科技社团具有学术性与科普性、非营利性与规范性、多样性与统一性、中立性与服从性等4个“对立统一”的特征。一是学术性与科普性。科技社团是学术共同体,凝聚一群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共同追求的科技工作者。科技社团的初心是服务会员,有的还主办影响力较强的学术期刊,为科技人才提供“无形学院”式的交流平台。因此,学术性是科技社团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科技社团还具有科学普及的功能,大部分学会设有科普传播部门,为公众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服务,在某种程度上科普性是学术性的功能延伸。二是非营利性与规范性。科技社团是科技类的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特征。在主管部门推动下,我国科技社团的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基本上设有监事(或监事长、司库)等职位,内部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三是多样性与统一性。近年来,我国科技社团类型日渐多元化。四是中立性与服从性。科技社团在科学研究、科普传播等方面保持客观中立性,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相对较弱。我国科技社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相一致。

2.2 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的作用模型

据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CGG)对治理的概念,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全球已经进入必须直面各类自然风险和新兴风险的时代,应急领域也做出相应的范式转变,从应急管理到应急治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应急治理的特征在于:多主体参与而非政府“唱独角戏”,资源的动员与整合呈现分布式、多中心而非单一渠道,信息传播模式多元化而非一种声音,组织形式上更多体现柔性、协同与创新。本世纪以来,我国先后经历非典(SARS)、禽流感(H1N1)、埃博拉(EBoV)、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新冠肺炎(COVID-1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次重大疫情的发生都对社会运行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科技社团作为参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体之一,通过干预和阻控疫情蔓延,救治病人生命,并加快治理社会运行系统失衡,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定位日渐明晰(见图1)。

图1 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治理的作用模型

从参与主体来看,各方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应急治理机制。政府部门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指挥力量,负责统筹各方并履行法律授予的管理权限,必要时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医疗机构是实施病人救治的主体单位,社区组织是阻控疫情、保持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这两类主体的作用非常关键。企业、媒体、社会组织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科技社团的独特作用在于: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引导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安抚公众情绪,克服恐慌,坚定信心。引导公众提高防范意识,科学消杀,倡导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将科普宣传下沉到社区、村组和网上空间,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基础提升每个人的防控能力,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紧急科技攻关等。

从治理过程来看,广大科技社团积极参与,为疫情防控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如图2,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各类科技社团发挥专业优势,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应用于疫情抗击中——在疫情发生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应急预警等;在疫期暴发期,运用智能安防、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开展社区封闭管理和家庭健康管理,运用红外热像、试剂诊断等技术开展身体检测;在疫情救援期,运用GIS、5G通信等技术建设雷神山医院,运用生物技术等开展疫苗、药物、医疗器械的应急研发;在疫情恢复期,运用智能设备、机器人等开展消杀防护、复工复产,重启城市运营等。针对以上4个阶段的重点需求,各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均深度参与。

图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策略-技术”坐标

从合作模式来看,科技社团与各参与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参与应急预警、应急科普、应急救援、科研攻关、复工复产全过程。例如:在应急预警当中,通过“科技社团-政府部门”合作对疫情程度、疫情影响进行科学研判;在应急科普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科技社团-媒体”紧密合作提供真实准确的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识与防范能力;在应急救援中,“科技社团-医疗机构”动员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救治病人,“科技社团-企业”动员会员单位、有关企业提供救援物资;在科研入关过程中,“科技社团-国际组织”加强跨境合作,加快研制检测试剂、药物、医疗器材、疫苗等。在复工复产阶段,“科技社团-媒体”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恢复生产,等等。

3 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的作用发挥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科技社团积极参与应急治理,其主要作用是疫情判断力、科普传播力、攻关组织力、救援服务力、复产推动力等“五力”。

3.1 疫情判断力

精准研判是疫情防控的前提条件,研判内容主要包括对疫情的发展程度、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预警与防控对策等。在疫情发生初期,受限于病例数量少、特征不典型及诸多约束条件,当地有关部门未能准确及时地作出判断。作为科技类社会组织,科技社团的科学性、专业化刚好弥补有关政府部门的缺陷。2020年1月18日,曾担任中华医学会会长的钟南山院士赶往武汉,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病毒肯定人传人”的判断,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预警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另一方面,来自不同学科的科技社团立足专业优势,积极为所在区域、行业应对疫情出谋划策。中国数学会发挥学科优势,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建模和预测等工作,为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专业支持。中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通过微信公众号连夜紧急发声,组织会员开展8类课题的研究,从科技政策的角度为抗击疫情提出建议。中国公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农技学会、湖北省渔业协会等科技社团立足本行业,向有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消除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见表1)。

表1 部分科技社团参与疫情研判及决策建议

3.2 科普传播力

科技社团在推动公众理解科学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各专业学会第一时间传播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组织权威专家有效发声,通过科普中国和科学辟谣平台提供的科普内容,用事实、用细节、用科学说话,分析疫情形势,以群众易于理解的科普化方式,让真相“跑赢”谣言,有力增强了整个社会对疫情的防控意识(见表2)。如中华医学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出《新冠病毒感染受关注问题之我见》,回答普通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针对“宠物会传染新型冠状病毒”及时辟谣,及时遏制对宠物的杀害。中国制冷学会专家组形成《关于近日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几点释疑和建议》,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组织专家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饮食安全的消费提示》,从专业角度为民众的生活起居提供有效帮助。湖北省有关科技社团通过科普画廊、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全媒体科普视窗等,做好距离城镇社区居民、农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科普服务。浙江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通过“科学+”官微、都市快报、腾讯、网易、华数电视等全媒体推送科普知识,精准提供防疫攻略。此外,一些科技社团还通过科技综合类、技术类和科普类期刊,推出“科技研发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栏,为公众理解疫情提供专业渠道。

表2 部分科技社团在疫情期间发布科普指南

3.3 救援服务力

疫情发生以来,绝大部分科技社团以“倡议书”“公开信”等书面形式,号召广大会员、科技工作者投身到抗疫救援中去。一些身兼科技社团会员职务的医护人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问生死、不计报酬”争分夺秒救治病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兰娟院士及团队将多年探索的“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及时挽救许多重症病人的生命。中华护理学会向全国护理工作者发出“科学防控积极应对”的倡议书,鼓励全国400多万护理工作者做好疫情的防控与护理工作,学会理事长、理事、分支机构主任委员等奔赴武汉第一线开展工作。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紧急启动“空地一体化”急救站,为患者架起“空-地生命连廊” ,并紧急开通全国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平台。部分科技社团发挥专业指作用,为救护工作提供业务指导。中国康复医学会连续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呼吸康复指导意见(第一版)》等专业指导性文件。中国药学会与国际药学联合会发布《适用于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的信息与试行指南》,发布《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一版)》等。新冠疫情高危运行时期,面对数以万计的病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探索出中医药医治的优势方案,使中轻度病人及重症、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得以治愈和缓解。

3.4 攻关组织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当确诊人数快速增加、轻微病人尚未完全收治时,是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的王辰院士提出建设“方舱医院”的举措来应对,既能隔离、又能治疗,直接减少了传染源。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娘家”,科技社团既掌握政府防疫的工作方向与需求,又了解其会员的专业特长与研究方向,更利于较短时间内组织科研攻关,在快速鉴别、致病机制、免疫病理、疫苗研究、治疗性抗体等方面取得突破。疫情暴发后中国科学家快速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这一成果,为全球紧急攻关研发疫苗、药物奠定了基础。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石正丽研究员在首次证实该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ACE2)后,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中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单位的13位专家共同组成“联合体”,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动物模型建立、疫苗研发等工作。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下,迅速诞生一批应对疫情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医疗模式。

3.5 复产推动力

在抗疫斗争中科技社团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积极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复工复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开设专栏,解决实际难题。如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开设“新技术、新产品推荐”专栏,帮助会员解决疫情期间生产制造产能及材料紧缺等问题。二是通过“网课”远程指导。如湖北省柑橘学会与华中农业大学精准农业研究院合作,连续开展“疫期说橘事”网上直播,6位专家分别讲授“疫情对柑橘产业的影响”“柑橘品种选择”“柑橘田间管理”“柑橘水土栽培及肥料”“柑橘病虫害预防”等课程教学,5000余户果农远程收听,效果良好。三是身体力行,现场指导。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罗锡文院士驱车几百公里,到广东廉江指导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

4 结语

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剖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运行系统的影响,并结合科技社团的类型与特点,建立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模型与作用机制,并揭示我国科技社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治理的“五力”作用。第一,“疫情判断力”是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前提条件。科技社团的学术性及科技工作者“顶天”“立地”的专业化建议,对于疫情研判、危机处理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科技社团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疫情的准确判断,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第二,“科普传播力”是凝聚人心、理性抗疫的有效手段。科技社团具有科普性、中立性、非营利性,有利于向公众传播正能量,及时消除恐慌并化解各种矛盾,在疫情危急关头成为稳定人心的一剂良方。第三,“救援服务力”是应对危机、及时救治的关键因子。疫情发生后,广大科技社团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组织动员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推动抗疫共识在全社会形成,凝聚各种力量齐心协力战胜病毒。第四,“攻关组织力”是阻控疫情、科学防治的基础功能。科技社团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紧急开发各种防护物资、检测试剂、救治药物等抗疫产品,探索应急救治模式与方法,积极研制新冠肺炎疫苗,为战胜疫情提供科技支撑力。第五,“复产推动力”是促进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科技社团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发挥科技社团的专业优势,迅速投入到复工复产当中,提供在线培训、实地技术指导等各种服务,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从科技社团作用发挥的实际效果来看,上述疫情判断力、科普传播力、救援服务力、攻关组织力、复产推动力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治理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治理,对科技社团的成长也起到促进作用。广大科技社团在危机处理中增强了对会员的凝聚力,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科技社团的专业化表现增进了公众的了解和认识,在抗疫中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企业、媒体、社区、国际组织的互动更加密切,为社团今后的业务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社团应急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缤纷社团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