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分析

2021-01-21 12:34哈尔肯·帕提汗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哈尔肯·帕提汗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与传统的重要标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升,也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被遗忘,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是非常重大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随着我国与国际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文化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有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对应的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且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保持中华民族的个性文化。随着我国与国际之间的网络日益密切,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有我国的本土文化作为引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我国在新时期更好的发展[1]。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经济资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一些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特有的魅力,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一)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没有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消失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观念,这在无形之中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造成了影响,导致很多传承人放弃了传承。为此,想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首先就应当加强宣传,让人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传承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班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从建立学习班的角度入手,除了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升传承热情,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讲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自身的责任有正确的认识,提升传承人的信心[2]。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展现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看到,并且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独特的魅力,自觉加入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相关文化部门也应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重视起来,定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交流活动,并且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一措施不仅可以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能够提升我国社会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

(三)合理统筹提升保护与传承实效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更是涉及到了很多部门。各级政府需要积极完善法律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法律支持;教育部门注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校园中,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重要性,发挥出教育的保护与传承作用;文化与宣传部门应当积极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来。在各个部门的合作之下,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衔接,不仅有整体的目标,也有具体的实施步骤,不仅都有着各自的职责,也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取得应有的成效。

(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

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校园中,让学生能够对非物质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在低年级段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蒙教育,尤其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有着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部门可以与当地的情况结合起来,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整合,加入到教育体系中,也可以与一些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到校园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其次,针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高校可以在自身的教学体系中融入相关内容,并且设置相关的课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专业人员,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学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还可以积极向世界宣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最后,加强公众教育,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社会大众的不同层次,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活动,比如讲座、艺术节、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都在不断提升,我国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也可以把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在思想意识上形成引领作用,使得社会大众能够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结束语: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的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能够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为此,必须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重视起来,提升社会大众的意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班,进行合理统筹和规划,并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从而全面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效性,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谢羽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分析[J].参花(下),2021(07):53-54.

[2]李海燕.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3):131-13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