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探析

2021-01-21 00:51蹇凡宝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蹇凡宝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身体素质却在逐步下降,尤其青少年是中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本文就分析在核心素养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体育;身体素质;教学策略

近些年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加,社会和家庭对于成绩的看重远超于对身体健康情况以及体育素养的高低,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和健康的运动观念才能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通过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生活中所形成的的具有明显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技能、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能力。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主要包含三个内容: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项内容里又包含6要素: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1]

二、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意识里,大家普遍对体育学科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玩、休息的课程,甚至在初三、高三等重要升学时期都取消或占用了体育课的时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和看法更加全面,认为学习和身体必须两手抓,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各项身体技能都开始逐步向成年人发展,所以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及时接触到良好且正确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对学生身体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他们却又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分析能力,所以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来宣泄内心情绪和压力,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促进体育学科进一步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都指明了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对于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性[2],所以只要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培养学科素养就可以促进我国体育教育有显著进步,让体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我国体育学科发展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学的固有片面思维,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要从思想入手,转变老师和学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提升体育老师的体育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相关教学讲座,从外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经验且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线教师来为本校老师传授经验与具体教学方法,让老师明白体育素养的含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实施方法是什么,只有老师自己理解了体育素养才能真的教好学生。

我们还可以采取评价奖励机制,定期对体育老师的课上教学和学生的体育素养考核进行多元化评价,对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效果好的老师进行奖励,并可以将他们的教学经验进行全校推广,进一步提升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热情。

(二)发挥体育的德育作用

体育并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它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有着它独特的德育教育意义和教育内容,就像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和“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体育口号一样[3],它是让学生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拥有阳光心灵,这也是体育核心素养中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

比如在800和1000米中长跑训练中,不少学生会很难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感而选择放弃或畏难情绪,这是每一位体育老师都可能会碰见的情况,如果不能很好解决那么就会极大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及考试成绩,所以老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坚持,还可以在学生训练结束后为学生讲一些例如科比等著名运动员的故事等等,激发学生向偶像学习,逐步养成自己吃苦耐劳、坚毅勇敢的美好品质。

(三)传授运动知识,强化运动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全面的知识储备和习惯培养是体育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强化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教学方式。初中体育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内容,比如短跑、中长跑、跳远、实心球、跳绳等等,每种运动根据其特殊的特点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运动和学生不同身體素质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授运动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

二是加强教学引导,培育正确运动习惯。因为每一项运动都涉及身体多部位、多肌肉,所以根据学生理解的不同,产生的训练效果也不相同,老师要在课上课下对学生的动作多观察多引导,要及时发现学生训练中有的失误,及时改正。

三是家校合作,培养运动意识。体育核心素养并不只是老师的事,它还需要家长课下的积极配合,老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分析和帮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对老师在教学方面有什么建议等,共同促进学生爱上运动、做好运动。

总而言之,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希望,他们的体魄影响着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所以我们要重视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体育教学推向一个更好、更大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王崇.才智.2020(19)

[2]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建构及其培养路径研究[J].赵瑞,胡哲纯,汪云星.当代体育科技.2021(02)

[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陈娜.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新发现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