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研究

2021-01-21 08:36王花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生物教学德育教育

王花

摘要:现阶段,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领域中进行全面改革新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知识技能,以满足复杂社会的需求。教师要把握好这些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社会活动、探究实验等途径实现德育教育与生物教学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以及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1高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

教师除了是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外,还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者,在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完成教书工作的基础上,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重任,结合德育知识对高中生进行生物教学,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在高中的生物课堂上开展德育具有实际意义: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渗透,能逐渐转变教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的状况,改变原有的发展思想,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其次,高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让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总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结合时代发展的内涵向多元化转变。由此可知,尽可能地保证高中生物教学德育工作的渗透是十分迫切的,而且具有实际价值。

2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措施

2.1把握高中生物新课标目标重视德育渗透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从各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完成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一是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理念的意义及内涵,准确把握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生物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德育教育效果。通过生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促使其通过生物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能够有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对学生的能力素养要求,积极探究新的、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培養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在合作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通过生物学习,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理解和掌握氨基酸概念的内涵,以及蛋白质在生物学中的主要功能。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总结和处理能力,使其从中认识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于这一价值观目标,努力在学习和思考中掌握更多关于蛋白质科研及技术发展方面的动态,使其具备科学严谨的思维观念。

2.2组织社会实践类获得,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是组成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教室内的课堂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行动中获得道德认知,体会道德情感。教师根据教材选定活动主题,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让他们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学会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环境,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比如,在假期来临之前,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主题为“我们身边的环境”的调研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或者当地较为明显的生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的组选择了测定当地河流的水质情况,还有的组选择了测定空气质量情况等。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意见,确定研究对象后制定可行的调研方案、主题、预期结果等,待各组初步定出调研方案后,教师要求其发送至邮箱中,阅览后给予合理意见,如:“如何检测水质?要使用什么工具?”“如何测定空气质量?是否需要设定对照组?”等。而学生改进方案并完成调研后还要针对结果提出建议,向当地的工厂、居民等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践行德育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树立环保观念,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3借助生物知识教学以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高中生物学涉及的知识繁多,内容丰富,其中蕴含了大量德育教育内容。生物学研究内容涵盖了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规律,揭示了生物内在结构及功能,探究了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需要教师结合生命教育展开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知识、受精作用以及克隆等相关知识时,应收集相关资料增进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逃离克隆岛》这部电影,以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并从内心树立敬畏生命之心。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教师可结合学生亲身经历或身边的真实事例展开教育,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远离抽烟、吸毒、酗酒等不健康行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强烈的珍惜爱护生命的意愿,实现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和家庭和谐。教师还可以挖掘生物教学中关于科学品质及素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基因分离定律,以及介绍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师可由孟德尔通过多次反复展开豌豆实验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了解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及孟德尔总结出两大生物学定律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到孟德尔坚持科学、不畏困难、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精神及坚毅的性格,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

2.4侧重言传身教,树立良好榜样

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身作则,不仅要把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应该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独具个人魅力的优秀教师,进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身的言行让学生受到无形的熏陶。教师也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教研活动,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让个人修养有所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参加一些德育相关研讨会议,通过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会以此为目标,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培养个人发展意识。为了完善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要尽全力利用周边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课下应该看一些心理书籍,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参加专题讲座会议,在探讨之余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树立远大志向。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讲授课程,还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做心理辅导。一方面,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给学生以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辅助治疗,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结合德育知识对高中生进行生物教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以“育人”为己任,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了实现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科德育内容,找到适合切入点,介绍生物学科发展史,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组织社会实践类获得,丰富学生学习体验;通过探究性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三观,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俊.在高中生物课堂开辟德育新天地[J].吉林教育,2021(07):23-24.

[2]姚洪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J].吉林教育,2021(07):50-51.

[3]周月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2):64-65.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生物教学德育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