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2021-01-21 11:06吴素霞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词牌曲牌意境

吴素霞

摘要:我国古代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开阔、能力将得到提升、人格将得到净化。在高中语文进行规范化的诗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从背景介绍入手,接着从意象对诗歌进行分析,并且让学生积累各种意象,随后从朗读的角度使学生对诗歌的内核进行体会,最后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完成对意境与情感的审美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引言: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逐渐趋于程式化,无法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诗歌教学中重要的不仅仅有知识的普及,还包括感情的传递,所以本文將简要分析在高中语文中如何开展诗歌教学才能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真正的美。

一、从介绍诗歌背景入手开始教学

社会历史批评学派告诉我们在学习一篇文学作品时不能够仅仅将目光集中在这篇作品本身,而是需要在具体环境中对其进行分析,也就是将作品的时代进行还原,将这种批评方法运用在诗歌教学中的体现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向学生普及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物生平以及思想倾向。从《诗经》开始,一直到现代,我国的诗歌写作从来没有停止过,有的诗歌关注的人类普遍的精神状况,例如苏轼“不思量,自难忘”中对亡妻的思念是人所共有的情绪,有的诗歌则只能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写出来,例如南朝时期兴盛一时的宫体诗。有的诗歌外表与内里一致,即学生读出来什么诗歌就表达什么,有的诗歌表面仅仅是伪装,即学生能够读出来的内容与真正的内容相差甚远,例如著名的“画眉深浅入时无”,有的诗歌一种形式能够进行多种解读,例如李商隐的《锦瑟》。而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和各个诗人师承、思想、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诗歌还原到当时的背景中,从而对该诗歌进行精确的解读[1]。

二、注重诗歌意象的解释与积累

我国诗歌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都会出现一些约定或者规定,这种约定在诗歌上的体现是丰富多样的,首先一点就是四声八病,即平仄与格律,很多诗人在写作时不仅从四声八病上下手,而且关注诗歌的韵律,即能否谱曲进行演唱,例如柳永的大多数词。其次还包括诗歌的形式,如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律师、词牌、曲牌等等。在诗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题目获取到许多信息,例如高二选修中册的《李凭箜篌引》这一题目就透露出了诗歌的写作对象与主题,在词曲的学习中学生则需要将词牌曲牌与题目区分开来,其中词牌曲牌中一般在内容上并不能透露消息,他们只规定词的字数,有的词曲只有词牌曲牌,有的词曲则在词牌曲牌之后带有标题,例如高二选修上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最后在诗歌的发展中意象逐渐成为了诗歌的重中之重,由于古人的审美趣味偏向于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意象在这种审美趋向中逐渐被选中成为意境的承载物。一般来说每个意象都有其固定的解释,例如月代表思念、牡丹代表富贵、柳树代表离别等等。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于对意象的积累,从意象入手把握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深远意境[2]。

三、依据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前文提到过,从四声八病开始,我国的诗歌就非常注重韵律性,其实在这之前的诗歌也同样重视韵律,最典型的《诗经》就是代表,《诗经》中收录的大部分篇章都是从民间收录而来,而诗歌最初诞生的原因就是劳动人民在工作中的传唱与号子,所以我国诗歌是非常适合演唱和朗读的。尽管古代人使用的语言和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有了一定的差别,如“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最后一个字在古代读作“xia”,但是诗歌的一些基本韵律依旧没有改变。同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古代人理解文章和诗歌的主要手段之一,自然也适用于现代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对诗歌进行探索。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盲目朗读,而是要在朗读之前就明确诗歌的含义特征,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体会这种含义特征,从而将诗人的审美体验转化为自己的审美体验[3]。例如在高二选修上册李白《将进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许多朗诵此诗的录音或者视频,教师将其下载下来为学生们播放,通过这些朗读家们的朗诵,学生能够感到仿佛回到了李白的时代一般,对此首诗歌产生深厚的兴趣。

四、通过意境和感情的体验完成审美分析

意境和感情是诗歌主要表达的部分,也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们的着力点,关于此部分的教学方法广大教师们都做了非常多的探索,本文认为在教学时需要从情景营造入手,通过情景的营造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之后才能展开进一步的教学[4]。例如高三语文选修下李白《蜀道难》的教学中,传统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向学生强调李白表达方法的精妙,而学生们仅仅靠想象很难获取李白相同的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寻找关于蜀道的照片,将其向学生播放,营造出具体的教学情景,学生出于对蜀道的险难自然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进而完成该诗歌的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诗歌的审美与道德教化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综合从诗歌的写作背景、意向分析、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力求学生能够获得与诗人相同的审美感受,从而提升个人的审美修养。

参考文献

[1]许伯纯.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28):23-24.

[2]邢晓寅,岳杨,曾蕾.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2021,4(2):27-28.

[3]隋德新.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157+181-182.

[4]尹润竹.分解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3):1.

猜你喜欢
词牌曲牌意境
词牌里的故事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春色满园
住进词牌里
多情自古伤离别
一朵花的意境
跨越千年的人鬼情未了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