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探究

2021-01-21 05:29朱文领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课程思政高校

摘要:课程思政指的是通过思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二者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内容渗透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旨在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助力。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策略等相关内容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策略;探究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缺少新颖实效性

事实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存有很大的差别,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进一步实现强化学生认识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专业教育向高阶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现如今一些高校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时,仅仅是在专业知识讲授中稍加思政内容,所以致使很多高校学生感觉课程思政相对枯燥,内容缺乏趣味性,更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不少高校在贯彻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在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中生硬植入思政内容,课程思政给学生无法带来较强的学习兴趣,产生明显的厌倦心理,课程思政适得其反,不少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排斥情绪,乃至心生了厌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课程思政教育效果[1]。

(二)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创新力不足

从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成效分析,很多高校在专业教学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更多的创新,形式相对老旧,教育方法单一化严重,没有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所以致使课程思政达不到预期目标,造成很多高校课程思政流于形式。比如,在案例选择和分析过程中,由于不典型或者剖析不到位,课程思政蜻蜓点水,理论引申不到位,思政教育说不透,老师讲解模模糊糊,学生听起来迷迷茫茫。很多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都是在专业理论教育或实践最后节点做一些思政引申,几乎都是一样的形式,非常机械呆板,专业向思政教育的过度非常生硬,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策略

(一)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構建课程思政教育协同机制

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而言,课程思政是一项具备长期性、全面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课程活动,因而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协同参与的基础上,构建出协同化的教育机制,这样才能够将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全面展现出来。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领导要为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提供更多的方便条件,同时也要做好各种监督引导和评价。为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做更多的支持和培训,确保教师不仅思想上重视,更具备课程思政建设组织能力,能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真正落实,不断创新方法。构建更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协同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提升;构建更合理的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的评价权重,以此来激励广大教师真正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在这种状况下,不但可以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让专业教师向思政教师获取更多的思政资源,获取思政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而且还可以充实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科融合协同教育机制的有效实施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市场培育出更多优质的高素质人才[2]。

(二)充实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致

为了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目标,高校教师在革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从只关注专业课程知识转变为更加深入的分析课程自身的育人功能。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还应当记住课程育人的主要任务,通过丰富课程的思政内容来让学生们在丰富课程行为体验过程中产生对思想政治的共鸣,从而让专业知识的传授不那么枯燥。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当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了解他们的不同学习兴趣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向,比如文科学生更喜欢在课程学习时听一些有关思政的故事,而工科学生则更喜欢启发式教学的思政教学方式。

(三)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团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方面,高校应加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力度,不断增强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强化教师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示范有目的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具体指导,建立备课规章制度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非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发挥课程思政中蕴含的德育教育价值作用。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加强教师对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教师在价值观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能力,确保教师明确如何立足课程内容的特点,整合挖掘思政教学的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时期是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群,其对于促进学生思想发展、正确成长有极大作用。因而提升高校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质量对于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时效性有极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关锐光.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决策探索(中),2021(07):31-32.

[2]杨帆,耿瑞.创新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46-49.

作者简介:姓名:朱文领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74.11 籍贯:河南西华;学历: 本科 职称:无 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课程思政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