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教材文化因素探析

2021-01-21 08:03李小玲尹琳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文化教学教材

李小玲 尹琳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导入文化内容。根据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特征,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不同学习阶段导入不同的文化因素。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解决留学生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顺利进行交际。因此,本文从对外汉语教材出发,研究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分析文化因素的特点,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材;文化因素;文化教学

一、《发展汉语》初级阶段教材中文化因素分析

1.具有生活化

初级阶段《发展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主要分布在语义文化因素的饮食、服饰、居住、节庆习俗、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气候、时间观念、经济、交通、娱乐、教育子类中及语用文化因素的姓名、亲属称谓、普通称谓、行业称谓、道谢和道歉、敬语和谦让子类中,涉及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是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文化因素,侧重交际性,属于交际性文化因素。教材中知识性文化因素编排很少,知识性文化因素具有晦涩性、难懂性的特点适合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学习。留学生来到中国首先解决是日常生活问题,初级阶段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选取满足了留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体现了急用的知识先学的思想,并且具有生活性、交际性。

2.遵循认知发展

《发展汉语》初级阶段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简单易懂,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认知发展还处在简单、感性的层面。因此,《发展汉语》教材在编写文化因素时,通过示例解释、文化因素扩充的方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当然,教材还可以通过图片示例的展示方式将文化因素传达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但是在价值观念和象征观念等理性思维的文化因素教学方面应该慎重。

3.具有多样性

《发展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涵盖现代主流文化、亚文化。因此,最具有代表性和共通性的文化因素是教材编写的重要内容。现代主流文化因素与现实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解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以主流文化因素为主的编教思想是教材编写学以致用原则的要求。例如,过去的磕头作揖行为是一种礼节,而现在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这种礼节已经慢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新型的文化礼节。 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中国地域文化和亚文化是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介绍它们可以帮助留学生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

二、《发展汉语》初级阶段教材文化因素编写的不足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文化因素在教材中涉及较少,出现缺失现象。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不断融合渗透,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通过分析得知,系列教材中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的比例较小。在《发展汉语》初级阶段教材中大部分文化因素内容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以节日为例,教材在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时只出现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以饮食为例,教材出现了面条、馒头、米饭、饺子、筷子、炒饭等;以居住为例,教材出现了茶馆、胡同、四合院等。这些都是汉民族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因素。笔者建议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补充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拓展留学生的知识面,目的是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三、文化因素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多元文化意识

所谓多元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外汉语教师深入学习本民族的文化,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深入了解留学生的母语文化,了解汉文化与与异国文化的不同,并且能够敏锐地觉察出来。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文化点做出恰当的解释,可以让留学生很好的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有利于文化交际。以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东亚文化等为代表的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这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具有双向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素养。

(二)树立与语言教学相适应的文化教学观

对外汉语教学分初、中、高三个阶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适应的关系。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中要以最简单最基本的文化涵义为主,应该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协调,切记不要讲得过深使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可以对语言材料中的文化内容和文化背景做出适当的讲解与介绍和讨论。其中关于文化旁白有很多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口头解说也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使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三)采用多样化的文化教学法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文化因素主要以交际性文化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教材和口语课教材最明显的编排方式是对话体。因此,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对话,练习结束时可以再请几个小组表演,再由教师做出总结,最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教師还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总结经验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课外教学,在社会课堂中每个交流的人员都可以成为教师,这样才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四、结语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文化进行教学。通过文化因素的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去,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将他们变成“中国通”,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0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8-109

[3]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1-52

[4]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5]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于定量问题邹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6]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与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

[7]赵贤洲.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作者简介:李小玲(1990-),性别女,民族汉,山东潍坊,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教师。5831760F-8CE3-4ADD-9B8A-586364E6592E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文化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