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模式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2021-01-21 18:00田野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作文情境创设应用策略

田野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法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它能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场景,带领大家深入其中构建和转化知识,将其应用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可以有效转变当下的教学困境,老套的写作模式禁锢师生思维,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不高,作文训练方法有效性较差,导致学生畏难心理日渐增强,经常无从下笔,笔下无东西可写。对此,就需要教师以当下的教学现状为基础,注重情境法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的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解决无东西可写的尴尬现状,激活语言思维,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情境创设;高中作文;应用策略

引言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的重要載体,是学生生活积累和语言能力的表现,也正是因为如此,语文作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优秀的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以下,笔者将围绕高中语文作文情景教学有效策略探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成绩中心”的认识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当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作文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高中语文提升空间有限,作文提升更是难上加难,应该将有限的时间用到能够大幅度提高成绩的基础内容学习上。这种“成绩中心”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作文教学,无论是教师介绍的写作方法,还是组织的作文训练,学生大多难以真正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趋向于应付差事。这一状况也使得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

(二)质量监测手段老旧影响作文质量与强度

当前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作文训练主要靠教师的批阅和修改。教师的精力有限,一次作文训练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批阅,在一定时间内,教师不可能给学生布置充足量的作文训练。因此,教师逐本翻阅的质量监测手段导致无法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作文训练,也很难准确找出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提出有效的提升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高质量的作文,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应用与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才能有所提升与发展。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素材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坚持高强度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融入作文中去。教师不能高效批阅作文,难以提高作文训练强度,自然也就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

二、情境创设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悟生活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内心敏感,情感丰富,任何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会引起其情感上的波动,情境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点去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某一时刻的悸动,找到写作的动力之源,实现主动写作。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观察和体悟生活,并在生活当中学会作文,教师则应尽可能创建相应的生活情境。比如可以在家长会期间让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封信放在桌上,由父母拆开。这种给父母表达心情的方式,更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为学生组织一些生活性活动,指导其进行观察和体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趣味性的地方,举办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竞赛活动,使其在大千世界当中观察和感受生活,从中捕捉一些感性的信息进一步丰富写作素材。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瞬间,进行观察体悟。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

受经济发展以及思想上的重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基础教育设施日渐完善,基本上所有学校都投入了专门的电子信息设备。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枯燥沉闷的说教式方法,使图像、声音、文字等融合,形象且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展现,不但拓展了教学范围,还能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各项学习素材,实现思维活跃发展,同时还能使其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获得较为真实的体验,以此激发其情感表达。比如在开展以“感动中国”为主题的习作训练时,就可以将《感恩的心》这首歌或《感动中国》节目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历年《感动中国》节目中的感人事迹,使大家在观看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有意识地进行思考。或者在开展将“环保”作为主题的写作训练时,就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照片或视频,在触目惊心的图文与音视频下,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环境保护类的情境,唤醒内心深处的环保情感,从而再将其融入自己的写作当中,以保证最终作文内容的深刻性。在引导学生训练“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一命题作文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国女排近些年来在赛场上的辉煌瞬间,同时再播放一段其训练背后的故事,可以将电影《中国女排》中的某些片段截取出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中国女排目前所获成绩的来之不易,最后让《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适时响起,音乐、画面深刻诠释文章题目中蕴含的深刻内涵,给作文写作提供必要素材,并使其中的论点得到最充分的论证。

(三)真情实感,表达自我

面对高考压力,部分教师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却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作品中的场景或故事产生联系,缺乏代入感,这种阅读方式容易使学生认为这些作品都是优秀的“他人故事”或者“他人经历”,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生活日常不值得描述和讨论的错误认识。在这种认识下,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便容易出现生造故事情节、嫁接思想情感或者讲述自己不一定领悟的道理的现象。优秀的作文必须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是作者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是对自己熟悉的场景和自己经历过的故事的艺术加工或真实描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忠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讨论自己能够领悟的道理,避免在作文中出现词语堆砌和毫无情感的平铺直叙,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作者与读者通过作文实现有效信息传递与思想交流的目的。

(四)进行有效地习作评价,给学生启发和引导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有效地评价。通过有针对性地评价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青春期,普遍比较在乎教师对于他们的评价。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评价往往不够细致。而作文教学的模式也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这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在习作教学的时候给学生的习作进行认真地点评,给学生适当地鼓励,从而给学生产生积极地影响,帮助他们树立习作学习的自信心。

结束语

总的来说,情境创设在作文教学中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求师生在相同的情境之下或者不同的感受之中,依然能够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实现心和心之间的充分交流。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学业进程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用心指导其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境创设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及水平,还能充分强化其感受力和观察力,使心思变得更为细腻,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及情商。

参考文献

[1]黄川莲.创设有效情境,提升作文教学效果[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5):36-37.

[2]廖素素,吴蕾,陈心怡.情境创设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提高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8(24):6-7.

[3]戴玉会.浅谈情境创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36):25.

猜你喜欢
高中作文情境创设应用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