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臂丛神经麻醉下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021-01-21 12:12周树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肩胛小针刀肱骨

周树林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康复科,湖北 恩施 445400)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肩关节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有关节活动障碍,该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单侧部位,又称“五十肩”[1];因常伴功能受限,故又叫“冻结肩”、“凝结肩”,使得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较大影响[2-3]。笔者采用在臂丛麻醉下针刀治疗50例肩周炎患者,取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36~69岁;病程3天~4年。对照组有56例,男23例,女33例,年龄34~70岁;病程2天~4年。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检且愿意接受相关治疗。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并经症状、体征结合X线、CT或MRI检查确诊为肩周炎,排除骨折、结核、风湿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理疗治疗,具体包括:(1)推拿治疗:首先帮助患者取得舒适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卧位,自然放松,露出患肩。具体手法包括拨法、揉按,每日一次,具体如下:①伸拉:用一只手握患侧手腕部,在前屈、后伸、内收、外展位分别向上拉伸3次。②拨法:拨肩胛提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治疗4~6 min。③揉按:揉肩顶、肩后、肩前各5 min,充分放松周围肌肉。(2)针刺治疗:取患侧肩井、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穴,用3寸不锈钢进针1.5~2寸,得气后接电针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

1.2.2 观察组:在臂丛麻醉下小针刀治疗(50例):①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②麻醉:进入手术室,患者在空腹状况下由麻醉医生行臂丛麻醉。③定点:采用九点定位法。取侧卧位,定点于喙突尖端、肱二头肌腱长头所过结节间沟、冈上肌腱于肱骨大结节附着点、肱骨大结节中下份、腋后肩贞穴处、肩胛下窝、肩胛骨外侧缘近下角、三角肌粗隆,共九点,并作标记。④局部涂碘伏消毒。⑤治疗:用汉章4号针刀,刀口线平行于血管和神经,将刀锋刺入皮下,行纵疏、横拨和切割治疗。出针后局部按压5 min,并在外覆创可贴。⑥术后手法治疗:将患肩做上举、搭肩、背伸等方向最大限度牵拉,可听到撕裂声。⑦术后护理。嘱患者每天坚持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并避免肩部受凉。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并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优:肩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良: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改善。好转:肩部疼痛部分缓解,活动稍受限。无效:疼痛无改善,活动受限未改善。

2.2 治疗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1)肩周炎是由于软组织损伤和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囊和关节囊的退化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在劳动者中更为常见。肩周炎的病因常见的有寒冷、创伤、慢性劳损、内分泌失调、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等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病变。目前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多,包括物理疗法、西药口服和手术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5]。本病在中医领域被判为“痹证”,因感到风寒湿邪而发病。起病从轻度肩痛至加重,主要由于肩周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并侵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引起关节囊、滑膜及软骨肌腱粘连或损伤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6]。

(2)肩周炎早期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腔因滑膜充血、绒毛变狭窄。晚期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囊纤维化、增厚,肩关节周围的其他软组织呈普遍的退行性变,纤维化增强,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均发生粘连,关节腔内滑膜增厚,关节容量减少。笔者根据肩周炎病理特点,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出了九点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思路。其定位及解剖特点如下:①喙突尖端。喙肱韧带变粗缩短,妨碍肱骨的外展运动;②肱二头肌腱长头所过结节间沟。肩周炎初期为肱二头肌腱肿胀,腱鞘充血、水肿,继而肌腱粘连,直至与沟底粘连。肱二头肌腱炎是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的原因[7];③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腱退缩,将肱骨头与肩胛盂拉在一起,使肱骨头的活动受限;④肩胛下肌、岗下肌和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中下份。肩袖肌群系由三部分肌肉联合组成,它们是岗上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它们分别管辖上臂的外展、内旋和外旋动作。这四部分肩部的肌肉的肌键组成联合腱止于肱骨结节上,其形状类似袖口,故称肩袖。由于肩袖要保护关节稳定,同时又负有转肩的责任,所以在体操、投掷、排球叩球等动作时很容易受伤[8];⑤腋后肩胛下肌肌腹处(肩贞穴处);⑥肩胛下肌起点肩胛下窝;⑦肩胛骨外侧缘近下角(大圆肌起点)。肩胛下肌滑膜组织增厚而闭锁,影响肩关节的活动;⑧三角肌止点三角肌粗隆。

目前,小针刀理论主要分为:①撕布论:炎症病变破坏了原有的肌肉纤维以及韧带,在机体修复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功能锻炼就会产生粘连,其产生机理与术后软组织粘连导致上肢功能障碍有关,因此要进行松解治疗。以往采用的封闭法解除粘连不完全,容易复发,而小针刀是解除粘连的最佳方法,其创伤小,风险更小[9]。②气球论:肩周炎是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炎症渗出形成局部高压区(类似于气球),神经末梢散落在气球外壁附近,如果继续吹气球,气球的体积就会增加,附着在气球上的神经末梢所受刺激也会增加而产生痛觉。此时,可用小针刀刺穿气球则使容积恢复正常,实际上炎症渗出物也随之增加,在筋膜室压力虽然隐匿,但其随后膜表面张力增高而增加,此时有刺激可引起疼痛,小针刀通过恢复筋膜腔压力而使疼痛消失。

小针刀疗法要求术者对相应解剖知识有深入掌握,才能有效避免伤及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在臂丛麻醉下行小针刀治疗,使得患者在小针刀的治疗过程及针刀后的手法牵拉中自觉痛苦小,患者易接受,得到充分治疗,且术后评估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肩胛小针刀肱骨
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肩胛下肌肌腱撕裂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肩胛下肌损伤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