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分析

2021-01-21 12:12郑君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格瑞洛经皮冠脉

郑君安

(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药械科,湖北 孝感 432900)

冠心病是临床高发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基础在于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管腔发生狭窄或堵塞,进而造成心肌缺氧和缺血甚至坏死。患者的疾病诱因较多,例如高血压、吸烟、身体肥胖和糖尿病等。近年来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所以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现阶段介入手术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在手术后多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然而传统氯吡格雷应用中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以还需探寻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下观察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对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等所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7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依据用药方案分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66.3±1.5)岁;冠心病患病时间1~15年,平均(6.3±0.5)年。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2~79岁,平均(66.4±1.4)岁;冠心病患病时间1~16年,平均(6.4±0.3)年。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于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 mg*30 s)治疗,剂量为100 mg/次,1次/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运用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28 s)进行术后治疗,方法为口服,75 mg/次,1次/天。同期观察组患者则改为应用替格瑞洛(生产厂家: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规格:100 mg*14 s)进行术后治疗,方法为口服,100 mg/次,2次/天。2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持续追踪随访。

1.3 评价标准

(1)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显效:即各症状、体征表现消失,血流恢复通畅;治疗有效:即各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大部分消失,同时血流有所改善;治疗无效:即各症状、体征无变化,血流未恢复通畅或出现病情加重。(2)对比2组治疗前后各主要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如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3)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4)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 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2组治疗前PT、Fib、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的PT、Fib、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2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PT(s) Fib(ug/L) APT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10.95±3.06 14.59±3.62 3.52±0.89 4.26±1.95 25.06±3.06 33.59±5.79对照组 35 10.93±3.08 12.03±1.89 3.51±0.91 3.96±1.85 25.09±3.02 29.59±4.82 t 0.705 5.336 0.605 4.083 0.305 8.625 P 0.296 0.026 0.183 0.029 0.365 0.002

2.3 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为(52.62±3.19)%,对照组为(52.59±3.2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为(25.06±2.06)%,对照组为(32.53±3.1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头痛者1例,恶心1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5.71%(2/35);对照组:头痛者2例,恶心4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7.14%(6/35)。观察组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安全的头号疾病杀手,并且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并抑制病情进展,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冠心病患者多数属于中老年人,往往病情较重,与此同时存在其他相关并发症,若不能有效治疗还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术是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当中的一线推荐治疗措施,应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手术无需进行全麻开胸,和常规外科手术进行对比,有助于减少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与此同时在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是目前对冠心病患者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疗效理想,然而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等事件,严重影响预后效果。例如经皮冠脉介入术的应用中,由于置入患者体内金属支架属于外来异物,容易对血小板产生影响,并使其异常激活,局部黏附和聚集大量血小板,将对凝血系统形成刺激,并诱发血栓形成,增加了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再发风险,特别是患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使得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影响患者的手术后远期疗效。

近年来研究发现[2]-[4],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聚集是造成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经皮冠脉介入术中咋进行球囊扩张操作和支架置入操作中容易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损伤,导致患者血管内膜胶原发生暴露,并持续释放大量粥样硬化物质,对于活化凝血酶等指标形成影响和刺激,从而增加了血小板的聚集性,对于机体凝血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也是患者手术后预后效果不佳的重要影响原因,甚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所以介入术后仍需要通过采取科学的药物疗法来帮助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并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从而更好的改善预后。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该药物能够作用于人体血小板膜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从而控制血小板聚集。然而临床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应用中存在着起效缓慢以及不良反应高等缺陷,因此亟待探寻更为安全可靠的替代药物。替格瑞洛为近年来所常用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物的应用中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与此同时替格瑞洛应用中代谢无需肝脏参与,可防止药物应用过程中肝功能对其药效产生的影响和抑制作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替格瑞洛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5-9]。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术后运用替格瑞洛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各主要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表明,冠心病介入术后通过给予患者替格瑞洛治疗更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价值,并帮助改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反应和经皮冠脉介入术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由于患者术后冠脉血流得以改善和恢复,同时梗死区恢复再灌注,使得氧自由基出现大量生成,导致患者心肌细胞更易受损和坏死,与此同时机体当中氧化应激系统也被异常激活[10-13]。药物替格瑞洛的应用可发挥良好的抗氧化应激反应能力,有助于提升机体抗氧化功能,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良好的抗炎作用,因此可促进患者冠脉血流得以恢复,所以能够对氧自由基生成形成良好的抑制作用,帮助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机体产生的持续性损伤,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氯吡格雷相比,应用替格瑞洛在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和调节冠脉狭窄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14-16],主要原因在于,与氯吡格雷相比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更好地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并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通过运用替格瑞洛可显著提升疗效,并改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聚集,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格瑞洛经皮冠脉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