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重开之后

2021-01-21 11:21徐爽
南方周末 2021-01-21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徐爽

电影《一秒钟》(2020)以1970年代初为故事背景,图为该片剧照。

院线电影《春江水暖》2020年8月选择在线上播放,图为该片剧照。

资料图

★年度电影:《一秒钟》

☆入选理由:《一秒钟》是一部勇敢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张艺谋回归了他熟悉并擅长的题材和叙事语言,他延续着自己对创作题材边界的试探、对历史的追问和反思。它是一则醒世恒言——一个时代终将过去,但时代造成的影响和绵延下来的情感是切不断的。

2020年是中国电影史册上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之下,七年来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市场被迫踩了急刹车,诸多游戏规则被改写。被视为“香饽饽”的影视从业人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有的电影院裁员裁到只剩下“光杆司令”院线经理,留下来的从业者,有的在停业的影院门口开大排档卖烧烤,也有的将电影院租给影楼拍写真。

文艺片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了机会,无片可上的影院一度给了文艺片罕有的高比例排片,但文艺片最终没能在票房上逆袭。扛起“救市”大旗的,是几部“有故事”的主旋律大片。

电影市场“腰斩”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只有七个月的票房数据,另外五个多月全国电影院停摆。最终,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仅为204.17亿元,不到2019年的三分之一——而这已经是全球最好数据,雄踞票房榜首多年的北美票房,创下了四十年来最低,中国电影市场则以领先四亿美元的优势,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2020年票房前十的均为国产电影,国产影片的票房和数量占比均达到84%,创下多年来的历史新高。

中国电影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始于2013年前后。据《2020腾讯娱乐白皮书》统计,2013年国产电影备案数为1741部,此后一路猛增,2017年的这一数据达到了3667部。受影视行业监管风暴影响,2019年电影行业产能有所收缩,但仍有3290部电影备案,并有538部电影上映。2020年,中国电影备案数和上映量均直接“腰斩”,分别降至1929部和294部,全年仅4.8亿人次观影,同比下降70%。

许多原本准备在2020年上映的影片一再撤档或者更换播放渠道。徐峥自导自演的喜剧片《囧妈》原本定档在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与《唐人街探案3》《夺冠》《紧急救援》《姜子牙》等六部国产大片争夺全年票房最高的档期。随着疫情汹涌来袭,其他几部延期上映,《囧妈》则以6.3亿元的价格卖给字节跳动,在西瓜视频免费播放给大众,此举被部分院线人士批评为“变节”。

在争议中,《囧妈》开启了院线电影“改道”流媒体播放的先例。全国影院关闭期间,院线电影《一百零八》和《春潮》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春季展映的独家影片在爱奇艺播出。影院复工后,院线电影《春江水暖》依然没有选择电影院,而是作为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在线上播出。——与《囧妈》不同的是,这三部电影都是在特定的时间播出,一旦错过无法重复播放,并且需要付费观看。与《囧妈》更相似的是院线电影《冷血狂宴》,这部原名《爵迹Ⅱ》的电影于2018年6月临时撤档,影片更名后以网络电影的形式于2020年12月在腾讯视频平台播出。

影院关张、无片可上、停工停业,朋友圈里随处可见受到重创的电影从业人员的哀歌。疫情期间,全国716家影院关门、注销影视公司3200家,影视从业者,尤其是基层影视工作者纷纷离职、被离职。2020年6月10日,博纳影业集团负责影院投资与管理业务的副总裁黄巍“因身体原因长期失眠、心情压抑”,在北京市朝阳区坠楼身亡。导演贾樟柯转发相关微博时写道:“行业之悲。”

2020年4月,国家电影局协调财政部、发改委、税务总局等部门,研究推出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税优惠政策,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相继发出免除会费的通知;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公告,为电影行业提供税费支持政策并暂免征收电影专项资金,各地也真金白银地拿出相关支持措施,保障电影市场正常运转。

真正的拐点出现在7月。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7月16日,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7月20日,影院正式复工。

复工后,中国电影业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过渡阶段”。据拓普电影数据库统计,2020年复工期(7月20日-9月24日),中国院线的“复映”影片多达459部,所谓“复映”影片,就是曾经上映过的影片,与首次上映的“新片”相对,俗称“老片”。尽管“复映”影片的场均收益和上座率均远不及同期上映的新片,却加快了中国院线的复苏。中国电影院复工以来,每月上映的新片数量虽然大多低于2019年同期,但均高于2018年同期。

重述亲情

影院复工后,第一批走进影院的观众,看到的是文艺片《第一次的别离》,该片“应景”地讲述了生活在新疆沙雅的艾萨、凯丽和凯丽的弟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一次又一次的生活变故和生命中的离别。影片的排片率罕见地达到26.9%,这在电影业红火的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也正是在大片纷纷采取观望态度、不敢上线的时刻,给了中小成本影片被大众看见的机会。

2020年上映的文艺片、中小成本商业片,有许多是现实主义题材,反映家庭关系成了其中的主流。导演李霄峰的故事片《风平浪静》里呈现了高考顶包、官商勾结等社会乱象,也表现了对父爱的反思。韩延导演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在亲情关系的叙事上更为突出。易烊千玺在片中饰演的少年韦一航罹患脑癌,一家三口的生活因为这颗肿瘤被彻底改写。影片用轻松的喜剧情节来展开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韦一航问妈妈,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他们会怎么过? 妈妈陶慧(朱媛媛饰)拍了一段视频,模拟了儿子走后他们夫妻的一天,视频里有夫妻俩一起去电影院看恐怖片,牛高马大的爸爸韦江(高亚麟饰)吓得拿衣服遮脸;两人又一起去跳广场舞,爸爸嫌妈妈身体不协调,甩掉她另找舞伴,妈妈在一旁气得直瞪眼。正是这些生活中闪烁的喜剧智慧赋予了影片光彩,也让在2020年里经历过重重困境的人们从中找到共鸣,获得了笑对生活的勇气。该片自2020年12月31日上映以来,票房在两周内便突破十亿元。

张艺谋执导的《一秒钟》,是一部围绕亲情展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1970年代初,张译饰演的劳改犯张九声八年未见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当时巡回放映的电影《英雄儿女》播放前的22号新闻简报里有女儿的影像。为了在大银幕上看到女儿,他从劳改农场逃出来追赶放映队,即便女儿出现的画面只有短短一秒钟。《一秒钟》公映的版本里,没有呈现张九声不惜一切代价看那“一秒钟”的原因。观众会有疑惑,既然他这么想女儿,为什么不去见真人呢? 故事的隐情是,张九声当年是跟造反派头子打架才有了牢狱之灾,女儿后来抢着扛面粉,是要通过好好表现来消除父亲入狱对自己的影响。由于太拼,扛面粉没多久,女儿就体力透支,出车祸去世了。在《一秒钟》里,张艺谋回归了他熟悉并擅长的题材和叙事语言,他延续着自己对创作题材边界的试探、对历史的追问和反思。《一秒钟》像是一则醒世恒言,一个时代终将过去,但时代造成的影响和绵延下来的情感是切不断的。

“先把人性最根本的东西演出来”

尽管2020年共有324部新片上映,但总票房有近三分之一都来自五部影片:《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金刚川》《夺冠》,除动画电影《姜子牙》之外都是主旋律大片,它们的共同点,是在大时代背景下、时代群像中,关注到了个体和人性。可以说,《战狼Ⅱ》以来,高涨的民族自信、爱国热情与初具工业化水准的主旋律大片发生了共振,这种共振持续至今。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0年战争和历史类型影片的票房贡献率分别高达24%和23%,而2019年的相应比例均为1%。

导演管虎的《八佰》,以30.95亿元问鼎2020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也是2020年全球电影票房冠军。该片在2019年经历了定档、撤档、延期、再定档、再延期,最终在2020年影院宣布复工后一个月正式上映。《八佰》聚焦的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保卫战浓缩在七天时间里,南北横跨苏州河的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划分出两个世界,北岸是88师旗下“八佰壮士”驻守的四行仓库,是“地狱”;南岸英美公共租界免于炮火,是“天堂”。

《八佰》难得地塑造了多个“懦夫”角色。片中两个士兵怕死,趁夜水遁,只差五六米就上岸了,忽然看见河边的老百姓在为这场战争欢呼,转身又游了回去。演员张颂文赞赏这个场景,他认为很写实:“这是人性,这个角色可能未必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或者关于国家、英雄的理念,他只是也想得到欢呼。”

南岸最初隔岸观火的群众,在四行仓库陷入绝境最后关头的变化,也遵循着类似的逻辑。“这个过程,是民众的变化,也是仓库里这帮逃兵的变化,是中国人的变化。”管虎说。他从头到尾拍得很克制,甚至要求情感戏强烈地按着,“我希望整个电影隐隐约约在心脉里蕴藏着那种情绪,涌动着,但别真爆出来。”

相比而言,只用两个半月拍成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金刚川》是一部急就之作。片中的亮点是张译饰演的高炮排排长张飞,这个角色有相对完整生动的成长弧光。张译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过张飞:“我没想过他(张飞)是不是英雄的问题,因为只要在国产电影中出现的志愿军形象,都是英雄,所以就不用想怎么演英雄,就想他是个人。任何一个英雄呱呱坠地的时候都一样,英雄也尿炕,也吃手指头,饿的时候也哭,我们先把人性最根本的东西演出来。”

陈可辛执导的女排题材影片《夺冠》,跟《八佰》一样几经波折。片名由原本的《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台词、情节也大幅删改,陈可辛在《夺冠》里更想突出的是“我”。2013年,郎平卸任美国女排教练回到中国执教,当女排姑娘为比赛苦练了一整天,影片里巩俐饰演的郎平说了一句“姑娘们,休息,去谈恋爱吧”;里约奥运会大战前夕,影片里的郎平这样鼓励出征的女排姑娘:“我们这一代人,受过太多苦,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背就可以了,你们要做的就是享受排球本身,开心去打。”陈可辛擅长用细节传递情感,他也试图借人物对白,展现他所理解的新时代体育精神。可惜的是,《夺冠》在凸显“自我”上用力过猛,在反映女排精神对于那个时代的重大意义上,又显得过于冷静,没能在两代观众中形成足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