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情境下意象意蕴的常态与变异
——诗歌意象“舟”的隐喻例说

2021-01-29 08:27曹耀华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0年12期
关键词:首诗隐喻意象

曹耀华

欧阳修有词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确实,世间万物本无所谓意义,是人缘情取象,以象隐喻情感而已。为了表达某类情感,诗人们便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但,不少同学不能根据不同的情境来品察同一个意象,从而误解诗人的特定情感。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培养考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相信在今后诗歌鉴赏的考查中,也势必会渗透这一思想。

本文想以“舟(船)”这一意象来例说诗歌意象的鉴赏,深入剖析一个意象的内涵呈现过程,从而使考生们能举一反三,准确把握诗歌意蕴。

“舟”本是水上交通工具,是没有任何隐喻指向的客观之物。但诗人们为了表达各自情思,根据船本身的各种特性,在“舟”前加了不同的质地与状态,以“舟”为词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意象,使之从不确定的意态中浮现这个事物隐喻指向。这个意象的塑造过程,是带着诗人鲜明的情感态度倾向的。

我们可从考生们熟知的一些诗歌里找到以“舟(船)”为词根的许多意象,根据所加修饰语凸显“舟”的不同特性与不同情感内容大致分了五类。

1.漂泊无依。常见的组词为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离愁别绪。常见组词行舟、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3.自由不羁。常见组词为不系舟、小舟、轻舟。这种意象源自《庄子》:“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4.济渡之志。表达自身英雄末路的悲愤心境。

“我想执此鸟,惜哉无轻舟。”(曹植《赠王象》)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曹植《杂诗七首》)

5.隐逸闲适。如钓舟、渔舟。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司马光《阮郎归》)

其他:沉舟,指旧事物。兰舟、舴艋舟,船的美称。

那么熟记以上几种意象的隐喻义是不是可以准确解读不同诗歌含有“舟”的诗句所表达的特定情感呢?

事实不然。不同诗歌就会形成不同文本场(语言情境),从而对相同的意象作出不同的隐喻约定。

试比较以下两首诗,说说含有“钓舟”的诗句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江上

董 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作者,宋代董颖(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德兴人,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

第一首尾联中的“钓舟”确实保留了该意象最常见的隐喻义——隐逸江湖。那尾联就是表达诗人陆游的超然物外的隐逸思想吗?细观前三联,诗人设定了病老家乡、壮怀忧愤的感情磁场,并且尾联里的“明朝”“且占”使这个钓舟心愿变成了姑且说之的愤懑自嘲之语,哪里是想放下家国情怀,真心归隐呢?所以最后一联的情感宜确解为“因壮志难酬而想隐逸的苦闷无奈之情”。

而第二首中的“钓舟”却与自在顺性的隐逸没有关系,是取“钓舟”的漂泊无定零落江湖之意。何以见得?诗的前两句写出万顷秋波之上,双鸥映眼,反衬自我浪迹孤寂之意。哪来隐逸的恬淡洒脱呢?诗下的注解已经表明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更是佐证了整个文本场的情感基调。“待汝成阴系钓舟”,神来之笔,出人意表,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系”字,不仅抒写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充满隐喻的智慧。

我们再来品察下意象“行舟”在特定文本场中的内涵变异情况。

行舟一般隐喻羁旅之苦,可在下面的词中表达怎样特定的愁绪呢?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这句表情曲折委婉,试作分析。

我们来品析下。

整体感知整首词中所有意象组合成的情感场,如果翻译下,大致是这样的: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开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词中“行舟”,由前面的“客尚淹留”,可知确实在抒写羁旅之苦。可在此,羁旅之苦有无一番别样的辛酸叠加呢?“垂柳不萦裙带住”与“漫长是、系行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系行舟”不是写羁旅生涯里短暂的安定,而是用拟人手法,借埋怨垂柳不留伊人却留住我的行为,委婉表达不能与伊人同归的怅惘与对伊人远去的不舍与思念。如果不结合“行舟”所在的文本场,就不能细解出羁旅之苦的具体特定的情感内容是“不能与伊人同归的怅惘”。

有趣的是,我们不仅将同一意象用于不同诗句里表达更为丰富的内涵,也常常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到现代文本场中,隐喻出新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本来以“行舟”之状“风正一帆悬”来写羁旅乡愁的。现在却有时借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大风直流、视野开阔、顺风行船的景象,来隐喻顺风满帆的大好局面和直达目标的恢宏气度。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曹 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这首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海棠

袁 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方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别

杜 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

10.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柳恽①

吴 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这首诗是南北朝时的吴均与朋友柳恽的赠答之作,此诗源于柳恽要出门远行而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②催轴:催车上路。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③原陆:高原和平陆。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原陆,究竟去了哪里呢?”

本诗的第三至六句选取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 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②底处:何处。③枰:棋盘。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12.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林景熙①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②?却与山窗障北风。

【注】①林景熙(1242-1310),宋末诗人,宋亡不仕,流落江湖。故朝:宋朝。封事:臣下呈皇帝的奏章。②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机密奏章。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间

冯廷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5.阅读下面的诗词,并回答问题。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此词为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所写。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此诗写于祥兴元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南京)时。

分析两首诗词中意象“燕”的内涵差异。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词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查看参考答案请关注新高考公众号,可扫版权页二维码)

猜你喜欢
首诗隐喻意象
《上课没人抢》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我想写首诗给你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意象、形神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