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阻断剂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效果

2021-01-29 08:00亚冰玉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流病阻断剂质子泵

亚冰玉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发因素很多且繁杂,主要包括食管下括约肌收缩能力降低、食管体部的蠕动障碍及细菌感染等。主要临床表现有胃灼热和反酸、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等,且该疾病病程迁延、久治不愈且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临床上常用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来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均较好[2]。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效果及24 h食管pH的监测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8.96±2.6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23±2.58)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9.48±3.1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26±2.24)年。两组患者的病程等一般性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指标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3];无精神疾病史患者;无恶性肿瘤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器官严重功能损害者;对兰索拉唑、法莫替丁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及饮食提醒等常规性指导。对照组给予法莫西丁片(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667)治疗,采用口服方式,20 mg/次,2次/d。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66)治疗,采用口服方式,3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7周时进行评估。

1.4 评价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评估[4]:临床症状和食管炎症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食管炎症情况减轻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内镜检查食管炎症情况稍微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消化内镜检查食管炎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食管pH监测情况(食管酸反流的次数,酸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总pH<4的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3)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有害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24 h食管pH监测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食管酸反流次数、酸反流>5 min次数、总计pH<4的百分比及最长反流时间评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PH<4的百分比及最长反流时间评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无严重有害反应情况发生,表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H2受体阻断剂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更好,作用更强,治疗持续时间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情况,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为兰索拉唑和法莫替丁均为抑酸类药物,法莫替丁是一种H2受体阻断剂药物,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表2 两组患者24 h食管PH监测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24 h食管PH监测情况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 P<0.05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酸反流总次数(次) 酸反流>5 min次数(次) 总计PH<4百分比(%) 最常反流时间(min)tP治疗前90.21±10.36 90.24±10.39 0.014 0.989治疗后69.58±8.47a 81.85±9.89a 6.460 0.000治疗前11.58±3.10 11.59±3.15 0.016 0.988治疗后6.79±1.37a 9.61±2.43a 6.930 0.000治疗前10.96±1.79 10.98±1.81 0.054 0.957治疗后5.67±0.95a 8.62±1.01a 14.586 0.000治疗前28.46±3.67 28.49±3.71 0.040 0.969治疗后16.57±1.23a 22.49±2.85a 13.075 0.000

2.3 两组患者有害反应发生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有害反应状况,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4.26%),与观察组患者出现皮疹1例(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557)。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因素复杂繁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胃食管反流和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两种。该疾病发病时常伴有烧心、胸痛、泛酸、打嗝等临床表现,且随着病情加重,常易引起食管狭窄、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5-6]。

临床上常采用24 h食管监测技术对食管的炎症情况进行检查,检测分析食管反流酸的程度和时间情况,从而得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与反流时间呈正相关联系。目前临床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尚无彻底根治方法,通常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目的为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反复发作次数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上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断剂药物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两种药物均为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其中H2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此类药物选择性地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壁细胞内cAMP产生,胃酸分泌减少,从而缓解症状,促进损伤食管黏膜的愈合。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抑制H+-K+-ATP酶作用的药物,阻碍控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释放出质子,进而对胃酸分泌的最后过程起到阻碍的作用,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7]。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情况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食管酸反流次数、酸反流>5 min的次数、总计其作用机制为对抗组织胺刺激胃壁细胞分泌盐酸作用;而兰索拉唑是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常用的质子泵抑制类药物之一,与其他种类抑制胃酸药物进行对比,该药物由于作用位点不同,抑酸作用更强、见效更快、特异性更高及持续时间长久[8]。

综上所述,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阻断剂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其中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猜你喜欢
流病阻断剂质子泵
基于PLC-DAG-PKC信号通路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健康个案管理模式干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病毒性肠胃炎风险
雷公藤多苷片、黄葵胶囊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治疗IgA肾病的网状Meta分析
控制黔东南小香鸡就巢行为提高产蛋量的试验研究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老年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